分析锥形束CT(CBCT)用于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效果

2022-05-13 17:24翟传岭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

翟传岭

关键词:盆腔肿瘤;锥形束CT;放射治疗;摆位

【中图分类号】  S85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2--01

在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放射治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其有助于患者肿瘤疾病治愈率及局部空置率提高,同时,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盆腔肿瘤治疗过程中,采用放射疗法能够对肿瘤细胞增生有效抑制,适当增加生存时间。放射治疗成功的重点在于准确放疗,向病变靶区集中放射线剂量,能够尽量保护病灶及其周围组织[1]。但是由于盆腔中包含直肠、小肠等,而且每位患者充盈状况、肠管蠕动状况等不同,进而引起摆放误差。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患者体位摆放不合理,除导致放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外,也会损伤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有些甚至导致患者原有疾病加重。因此,应加强对体摆放误差减小的关注。锥形束CT是一种全新的扫描技术,除了可以整合直线加速器外,能够利用机架旋转,获取重建图像,对于精准放疗有利。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锥形束CT在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6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采取放射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1月,分组基于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34例;对照组:20例女,14例男;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56岁,均值(45.32±2.14)岁;观察组:18例女,16例男;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54岁,均值(45.29±2.23)岁;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较小(P>0.05)。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盆腔肿瘤;②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③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超过80分;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病变;②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③合并其它合并肿瘤;④精神异常;⑤存在多个靶区;⑥中途选择退出;⑦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

1.2 方法

两组均选择仰卧体位,平躺于固定板上,上举双臂,定位杆握住,然后通过热塑料体模固定,采用螺旋CT模拟机实施模拟定位、轴位扫描,然后在三维激光灯的辅助下于患者前方、双侧标记三维方向参考点,同时贴好铅点。管电流与管电压分别设置为120mA与120kV,盆腔扫描层厚调节为5mm,层间距为3mm,头颈肩部位扫描厚度设置为3mm,根据肿瘤大小和部位明确扫描范围,先实施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完成扫描后,向系統上传数据,方便放疗师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组织进行勾画,然后交由物理师根据靶区大小形状设计方案,明确肿瘤靶区中心,通过模拟机对治疗中心进行校准,明确治疗体位坐标。

对照组:设计计划为两个机载影像(OBI正侧位平片摆位野。第一次放疗前,复位移到等中心点,采用瓦里安速锐直线加速器获取数字化X线摄影正侧位片,重建系统生成的数字影像与数字化X线摄影正侧位片,然后进行二维2D/2Dmatch,采用OBI系统图像及靶中心区域实施匹配,获得摆位误差。

观察组:设计的计划为定位时1个CBCT摆位野,第一次放疗前,复位移到等中心点,扫描方法选择半束模式,扫描视野45mm,时间与矩阵为25ms与5125*5125,头颈部旋转角度为200°,其他位置旋转比整圈略大,获取CBCT图像。获取TPS与CT图像的定位时CT图像,然后实施3Dmatch,采用OBI系统软件中自动匹配工程,取得CBCT图像中三维匹配框,对比其与计划的CT图像三维体积,从而获得摆位误差。

1.3 观察指标

观察摆位误差。根据治疗计划涉及的照射中心作为比较参考点,X、Y、Z分别指的是左右方向位移、头脚方向位移、前后方向位移,将三方向线性位移大小准确记录下来。摆位偏差指的是移位≤0.5cm。摆位误差=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观察放射治疗适形指数[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两组摆位误差比较

观察组比对照组X轴平移、Y轴平移及Z轴平移摆位误差小,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盆腔肿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肿瘤疾病,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常见盆腔肿瘤有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及直肠癌等,临床症状主要是盆腔肿块,疾病发现相对隐匿,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越来越严重,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因此,及早诊断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特别重要,其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当前,关于盆腔肿瘤疾病的治疗以放射疗法为主,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尽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是,放射治疗期间,体位摆放误差较为明显,使得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而且对于治疗人员明确放射部位不利,影响整体放射治疗效果,有些甚至对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其原有疾病病情加重。因此,临床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放射治疗患者体位摆放的关注,促进CT扫描准确性的提高。

尽管二维摆位验证时间短,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像,但是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厚、影像重叠等,导致图像准确性受到影响,照射剂量增加等[3]。同时,该模式尽可以对相对显著的骨性标志进行分析,针对软组织等,识别能力较低。因此,二维摆位模式对放射治疗盆腔肿瘤时,摆位验证效果并不理想。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X轴平移、Y轴平移及Z轴平移摆位误差小,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期间,CBCT的应用有助于摆位误差减小。原因如下:CBCT检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X线利用率,仅需要旋转360°,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重建所需所有原始数据。同时,该数据获取方法与CBCT各向同性空间分辨力有利,采用该能力CBCT能够准确分辨盆腔软组织结构,同时,将盆腔软组织详细变化等清楚的显示出来。相比于二维平片炎症,CBCT扫描优势更加显著。除此之外,CBCT检查方法能够快速整合加速器,将影像处理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软组织、自动配准及骨性配准模式促进骨性解剖误差和靶区软组织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误差及时纠正。研究结果显示,适形指数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CBCT有助于盆腔肿瘤放射适形性提高,原因如下:CBCT可以通过对肿瘤靶区外扩范围实行剂量的计算进行验证,通过调整配准方法从而获得相对理想的剂量引导及图像引导的双重功能,促进治疗精度的提高。

在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放射治疗技术越来越高,特别是放射治疗期间摆位误差的控制,其有助于误差控制水平提高。摆位误差控制水平影响着放射治疗效果,如果摆位误差偏大,则会降低治疗效果,检查工作人员并不能降低图像误差,治疗人员无法对放射治疗部位合理把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要想增强机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尽量减小摆位误差,促进靶区精确度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误差更小,由此可见,通过匹配锥形束CT与计划图像,能够及时纠正摆位误差,尽量减小摆位误差,但是并不能将摆位误差消除[4]。但是,摆位误差除了与扫描技术及扫描仪器有关外,也与外界因素存在紧密联系,例如体重、膀胱充盈等,以上均是不可控因素,所以,如果上述因素不解决,则无法将摆位误差全部消除。需要尽可能减小旋转方向及平移方向等,从机体前后、头脚部等方位尽量减小,必要时,检查前,指导患者排尿,并喝足量的水。检查时,应用CT机对盆腔进行扫描,特别是可疑区域,将靶区准确标记出来,获得CT计划图像,最后取得锥形束CT图像。准确匹配锥形束CT图像与CT计划图像,完成匹配后,对两者误差仔细观察,并记录。针对存在显著误差的患者,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进行调整,然后重新检测,直到误差处于正常范围内[5]。但是,调整期间,需要对是否过度纠正进行判断。正方向误差与负方向误差绝对值两者相差较小,其属于过度纠正的表现。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尽量防止过度纠正的出现,同时,将误差纠正工作做好,最大程度的减小摆位误差,降低放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靶区精准度的提高。同时,后期治疗期间,以患者体重改变状况为依据,对放射治疗的靶区适当调节,同时以误差值为依据,对靶区外放计量值进行计算,以便全面治疗肿瘤的边界[6]。近年,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锥形束CT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中,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作用原理如下:X线发生器通过低射量围绕投照体作环形DR。相比于螺旋CT,锥形束CT能够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形成三维图像,优点如下:首先,其具有较低的射线量;其次,其应用范围较广;再次,该方法可以在轴位上获得清楚的图像;最后,价格低,能够被患者更容易接受。经本次研究发现,锥形束CT对于盆腔肿瘤治疗期间体位摆放误差的纠正有利。

总而言之,盆腔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锥形束CT应用效果明显,其有助于患者摆位误差减小,盡量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周继丹,曾露,叶程伟,钟仁明. 光学表面成像引导热塑模固定盆腔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 华西医学,2021,36(3):391-395.

[2]赵丰雨,杜德成. 锥形束CT用于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4):225-226.

[3]俞雅,许青,韩序,任珺,袁晓倩,胡轶雯. 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盆腔肿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位置误差测定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2):48-51.

[4]付曹飞. 锥形束CT引导下盆腔肿瘤在六维床上不同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J]. 医疗装备,2020,33(19):1-2.

[5]陈亚雄,王一鸣,孔繁忠,何汉斌,陈才伟. CBCT用于50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摆位误差的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18):1382-1386.

[6]郑倩,方明明,芮燕英,吉维,吴文斌. 千伏级锥形束CT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10):2202-2205.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已进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的三精时代
放射治疗已进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的三精时代
说说肿瘤的放射治疗
系列性科普
放疗
放射治疗对心脏影响的临床观察
晚期直肠癌口服希罗达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观察
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全方位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
全方位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