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

2022-05-13 17:24杨红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体会脑出血

杨红丽

关键词: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22.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2--01

脑出血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其可造成全身各器官血管发生病理学变化,出血过多形成的脑内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1]。本病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患者病情不断进展且进展速度极快,血液在颅内发生蓄积后,可于短时间凝固成颅内血肿,不仅会造成机体颅内压升高,还可导致神经传导被中断,从而损伤脑组织[2]。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多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有效维持自主呼吸,存在诸多护理风险。故本研究对我院脑出血昏迷患者开展急诊优质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调2020年1月~2020年11月93例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临床资料,此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常规组男女比例25:21,年龄45~65岁,均值(55.03±4.21)岁;试验组男女比例26:21,年龄46~64岁,均值(55.08±4.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患者均与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常规组: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实施评估,配合急诊医师实施抢救,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

试验组:(1)成立脑出血急救护理小组,组员均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依据护士临床急救经验对组员展开分工,明确自身工作内容,组织开展强化培训;再结合脑出血患者发病规律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设计符合临床实际的护理流程,缩短急诊护士交接与反应的时间。(2)急诊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既往病史及过敏史等,并依据患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提前与CT室等检查室工作人员联络,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入院后专职护士全程陪同,床头抬高30°,并将其口腔及呼吸道异物及时清除以确保呼吸处于通畅状态,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严密监测。(3)患者經绿色通道抵达急诊室后,依据病情进展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患者若存在颅内压升高现象,则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甘露醇快速滴注等干预降压;注意患者若年龄较大或合并心脏疾病,适当减缓滴注速度;在对患者搬运期间,注意保持氧气的供应,避免患者出现缺氧症状;若患者每分钟呼吸次数低于8次,则协助医师快速采取气管插管或者机械通气,并立即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及颜色;为患者开展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时,护士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预防感染;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1次/2h)以促进排痰;并对患者四肢实施按摩,防止肌肉萎缩或发生压疮。(4)护士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呼唤患者名字,尝试唤醒,在床边适当播放音乐等;选择彩纸对手电筒进行包裹,通过调节光线亮度以刺激患者苏醒;安排专职护士负责指导家属正确缴费、办理住院手续,及时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并对脑出血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方式进行耐心讲解,以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1.3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干预前后GCS评分;神经功能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得分越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佳;躯体功能选用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FS)实施评估,包括依赖程度、知晓程度、认知能力、决心程度、疾病生理适应度及社会心理程度 6 方面内容,分值越大生理状况越差[4]。(2)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3)自制护理满意评分调查表(百分制),内容包括急救效率、专业能力、风险防范及服务态度4方面,各项满分25分,分值越大越满意。

1.4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昏迷程度、神经功能及躯体功能

两组干预前昏迷程度、神经功能及躯体功能比较(P>0.05),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其NIHSS及DF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本病存活群体中有超过5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缺损,导致其丧失一定的生活以及劳动能力,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经济负担[5]。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存在一定片面性,未能充分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护理,导致实际护理效果一般。故临床学者又提出新型护理模式。

急诊优质护理摒弃传统护理模式中仅凭自身经验与直接开展的急救护理,开展依据护理流程并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等各层面需求而实施的科学高效护理服务[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其NIHSS及DF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多感官(包括听觉、触觉、视觉等)开展促醒刺激,可使脑干网状结构获得多方位刺激,从而提高其处理信息能力,有助于增强神经元兴奋,帮助患者神经系统重塑,最终达到促进意识、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此外,光线改变可刺激患者视神经兴奋,促使其中枢神经张力提高,从而降低苏醒阈值,进一步改善患者昏迷程度。本研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急诊优质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精心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能够在促使脑出血昏迷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的同时有效规避各项护理风险因素,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确保患者躯体功能恢复良好。本研究还指出,试验组家属对护士急救效率、专业能力、风险防范及服务态度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急诊优质护理措施通过积极沟通、解疑答惑,能够更好地获得家属的信任,有助于其满意度提升

综上所述,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开展于临床,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躯体功能恢复,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林慧,张夏玉. 脑功能促醒联合多感官促醒干预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3):4093-4095.

[2]赵丽,田姗,辛红娟,等. 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81-86.

[3]吴晓婷,宋丹丹.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5):136-138.

[4]雷小炎.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113-115.

[5]李小红,陈利.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救治中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1,12(4):76-77.

[6]王婵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8):1008-1010.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护理体会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