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效果最佳

2022-05-13 19:12李博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煎药药液药效

李博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案,将中药加水煎煮,取药汁、去药渣,因此又名汤液。煎煮中药时,并非煎煮时间越久药效越佳,因此煎煮时需注意掌握煎药要点,以保障药效。那么如何熬中药效果最好呢,下面就中药煎煮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自己煎煮中药好还是医院代煎好呢?

中药剂煎煮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治疗效果,因此药物煎煮环节极为重要。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记载,“煎药鲁莽,水火不良,药亦无功”,可见煎煮药物后药效成分多少极为重要。由于中医学在我国流传已久,很多人都了解中药煎煮方法,那么是自己煎煮中药效果好还是医院代煎效果更好呢?

(1)若药物属于易挥发药,如植物叶类药物,建议医院代煎,由于煎药机密封性更佳,可减少后下的易挥发药物挥发量,因此医院代煎效果更佳。

(2)若药物质地坚实,如动物贝壳或矿物药材,建议医院代煎,由于此类药物质地坚硬,需长期文火煎煮方可熬出药物有效成分,而医院代煎多为煎药机煎制,药物处于高压状态,药物成分煎出率更高,因此建议煎药机煎煮。

(3)若药物为根茎类中药,自己煎煮与医院代煎效果相似。

(4)医院代煎安全性更佳,医院煎药机卫生指标明显优于自己煎煮,大部分患者或患者家属自行煎制中药时,多采取古法煎煮方案,在开放状态下进行煎煮、灌装,药液污染、霉变、发酵风险较高,且低温条件下,药液仅能存储两天,难以储存、携带,且无法准确控制药液质量。医院用煎药机直接连接包装机,煎煮、包装等环节均在封闭环境中进行,污染风险低,且采取无菌复合膜材料作为包装袋,具有抗压、抗温、保鲜性能,能够有效改善中药卫生指标。

2.如何正确熬中药?

(1)合理选择煎药容器,煎药容器多为砂锅、瓦罐与搪瓷器皿等,不可选取铜器、铁器作为煎药容器,以规避药液与金属器皿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2)不可清洗中药,一般中药制成饮片前,已经过炮制,包括去杂质与晒干等流程,卫生已达标,无需用水清洗。此外,部分中药内存在水溶性成分,一旦水洗,可导致药效成分流食;部分中药材为粉末状,配药时需研碎入药,若用水清洗,可致药效成分流失,进而影响药效。此外,药材炮制期间,需加入醋、酒、胆汁、蜜等辅料,上述敷料可能溶于水内,若以水清洗,可致辅料流失。

(3)合理控制煎药水位,煎药水位主要受中药饮片质地、重量影响,建议水位高处药面2cm左右为宜,为方便药效成分煎出,可在煎药前,利用清水浸泡药材20-30min左右,保障水分进入药材内部组织中,软化药物细胞壁,以降低后期煎药难度。注意浸泡时,不可选用超过60℃热水,否则药材内蛋白质遇热,可能发生凝固,致细胞壁发生硬化,进而在外层形成包膜,影响药效成分溶出。

(4)科学控制煎药火候,煎煮中药时,先用武火煮沸,随后改为文火慢煎,结合药性控制煎药时间,常规药物煎煮20-30min左右即可。中药煎煮期间,中药饮片内药效成分不断溶解、释放,当饮片成分与药液内有效成分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停止溶解、释放。若此时继续煎煮,想要达到“又浓又少”效果时,不仅药效成分不会继续释放,还可导致饮片内树胶、树脂与色素等物质溶出,同时药效成分随着加热挥发减少,甚至在高温中受到破坏,进而影响药效。此外,长时间高温煎煮,可能出现煎糊情况,即使处于未糊状态,药汁过分浓缩,可增加药液苦味,增加患者服药困难,甚至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煎糊药物成分受到破坏,可影响药效,另外部分药物煎糊后可改变原有药效,甚至出现其他功效,如中药荆芥是常用解表药物,煎糊后成为荆芥炭,无解表作用,反而具备了止血作用。同时煎药期间,不可在煎煮过程中数次加水,也不可将药液熬干或熬糊后再次加水煎煮。大部分情况下,各种中药汤剂均以两煎为宜,待完成汤药煎煮后,需趁热过滤、榨干,以减少药渣中含药物有效成分的药液,且苏叶、薄荷、佩兰、藿香等含挥发成分药物,不可久煎,建议后下,同时煎煮期间需加盖,以规避药物有效成分挥发,并注意含菊花、金银花清热类药物或含沉香、砂仁类芳香药物也不可久煎。除上述不可久煎药物外,部分补益药需浓煎,但煎至什么程度,需结合患者病情确定,若患者或患者家属自行煎煮,不可自行延长煎煮时间、也不可增加药物剂量;部分含皂苷成分药物,在温度低于100℃时可能出现“假沸”,如田七、沙参、桔梗、 甘草、牛膝等药物,若“假沸”时停火,药物内有效成分未充分溶解,也可影响药效,因此实际煎煮需注意。中药用于疾病治疗期间,均已经过炮制,如去除杂质、晒干,此时卫生条件已达标,无需再次水洗,若煎煮前水洗,可能导致药效成分流失,影响药效。

3.煎煮中药时如何加水?

(1)传统加水方案:准备砂锅器具,置入中药后摊平,随后加入较药面高3-4cm水即可。本方案操作简单,应用较为广泛,但精确度难以掌控。

(2)重量加水方案:依据药物总重量确定加水量,配好中药后,取1剂药物称重,随后依据中药1g水10ml原则计算总水量,第一煎时加入总用水量65%的水,第二煎时加入总用水量35%的水。如煎煮人参养容汤时,一剂药物总重150g,需加水1500ml,因此第一煎时,加入65%左右的水,即975ml;第二煎时,加入35%的水,即525ml。相较于传统加水法,重量加水法更为精准,适用于药物重量大、药物种类多的方剂中。

(3)量器加水方案:利用量筒或量杯进行加水,结合不同中药方剂,确定头煎、二煎所需水量。常规煎煮加水量如下:煎煮滋补类或调理类中药时,第一煎加入700-900ml水、第二煎加入400-500ml水;煎煮治疗疾病为主的中药时,第一煎加入500-700ml水、第二煎加入300-350ml水;煎煮解表類感冒药时,第一煎加入400-600ml水、第二煎加入280-300ml水。本方案较传统加水法更为准确,但对于大剂量药物时,建议依据重量加水法进行加水。

4.煎服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煎煮中药后,患者不可与西药一同服用,建议服药间隔1h左右,以规避药物间相关作用。

(2)煎煮中药后,服用期间需忌食绿豆、白萝卜等食物,同时忌食海腥类、油腻类、辛辣类食物,多食用素食,少食用肉食、牛奶。

(3)伴高血脂、胆囊炎者,服用中药时,忌食蛋黄,同时规避海鲜、牛羊肉;伴水肿者,服用中药时,建议清淡饮食;伴糖尿病者,服用中药时,建议对素食,尽量规避面食、蛋类食物。

猜你喜欢
煎药药液药效
药效一整天
基于互联共享的煎药平台的建设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药效
中药并非越浓越好
药液熏蒸坐浴 治老年阴道炎
煎药,怎么搅拌更有效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本是同根生 药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