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掉在肛门处,怎么回事?

2022-05-13 19:12韩雪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括约肌盆底直肠

韩雪

王先生今年45岁,长期便秘,3天前排便后发现肠子掉在了肛门处,起身时肠子收了回去,针对这种现象,王先生第一时间去了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这种现象为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就是指直肠全层、环周一圈的肠段在排便或者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脱出至肛门部位,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知程度不足,当出现上述症状时会出现恐慌、焦虑等现象。那么什么叫做直肠脱垂?有哪些原因会导致直肠脱垂的发生?典型的症状有哪些?又该怎样治疗呢?本文将对直肠脱垂这一疾病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直肠脱垂的概述

直肠脱垂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以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至肛门外的一種疾病。直肠脱垂起病缓慢,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在疾病发展早期,排便过后可有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的现象,直立后可自行还纳,疾病发展至中期,则不能自行还纳,需要平卧进行复位,在疾病发展至晚期,直肠各层组织向下移位,在咳嗽或者下蹲时可自行脱出,出现腰部、腹股沟酸胀沉重以及下腹坠痛的症状,直肠反复脱垂在外,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且直肠脱垂没有年龄限制,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

二、直肠脱垂的原因有哪些

(一)解剖因素

对于儿童来说,儿童直肠呈垂直状,骶尾部弯曲度浅,当腹内压明显增高时,可导致直肠失去骶骨支持而脱出。成年人直肠前凹陷处腹膜处于低水平状态,乙状结肠冗长、盆底肌无力,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前壁受到挤压而脱出至肛门外。同时对于直肠脱垂也可见两种学说,即滑动性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前者是指直肠受到外在压迫,直肠前壁下移至直肠,负压增加时,使直肠前壁随凹陷的加深向下滑动,进而脱出肛门外。肠套叠学说则是认为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出现肠套叠,反复肠套叠可导致直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至肛门外。

(二)腹内压增高

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等症状均可导致直肠脱垂的发生。

(三)盆底组织软弱

产妇分娩过程中造成会阴撕裂、老年肌肉松弛、幼儿发育不良均可导致肛提肌以及盆腔筋膜发育不全,导致盆底、神经损伤以及骨盆底肌肉薄弱松弛,使直肠失去周围组织的固定支持,从而导致肛肠脱垂的发生。

(四)肛门括约肌损伤

手术或骶骨尾部造成的创伤,能够造成骶尾神经或肛直环损伤,从而导致肛门括约肌无力、松弛,骨盆群肌萎缩,从而导致直肠下移,出现直肠脱垂。

(五)激素水平

雌激素水平对结缔组织的代谢与功能造成影响,雌激素能够使盆底基地组织更加有力,使青壮年女性在分娩后,有较强的代偿机制,保持盆底不松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分泌减少,代偿机制减弱,使盆底组织变得薄弱,失去弹性,导致直肠脱垂的发生。

三、直肠脱垂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一)直肠内脱垂

松弛黏膜或套叠肠管堆积在肠腔内,导致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或便秘加重的症状,也可见局部便意频繁、便后肛门坠胀不适、肛门阻塞感等症状,局部症状明显,一般多无全身症状。

(二)直肠外脱垂

1、脱出

脱出是直肠脱垂的典型症状,在疾病初期,多在排便用力后脱出,便后可自行复位。随着病情延长,脱出物逐渐增长、变粗,当患者出现咳嗽或者用力时,可脱出并且不能自行还纳、脱出后还纳不及时还会出现脱垂嵌顿,出现肠绞窄或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2、出血

直肠脱垂初期一般无出血症状,随着病情的迁延,直肠经过反复脱出和还纳,并且在外界的刺激下,可使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和糜烂的现象,导致便中带血。直肠脱垂出血量较少。

3、潮湿和瘙痒

长期处于直肠脱垂的状态下,会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闭合不紧,肠内黏液渗出。直肠脱垂时间过长,外界的过度刺激也会造成分泌物增多,可使肛门周围受黏液、分泌物的影响而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4、坠胀

脱出的肠段对肛门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回流,脱出时间过长没有及时还纳,从而引起较强的坠胀感。

5、嵌顿

排便时,肛门直肠黏膜脱出,还纳复位不及时,导致局部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引发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部分肠段嵌顿。嵌顿时间过长,黏膜将由红色转变为暗红色,黏膜表面逐渐缺氧坏死,严重情况下可由局部发展至全身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疗

对于幼儿直肠脱垂来说,由于幼儿具有自愈的可能,因此需要缩短患儿排便时间,便后及时将脱出肠段进行复位。对于成年人,患者需要抬高臀部,取俯卧位,润滑剂涂抹肛门周围,均匀用力,还纳脱垂肠段。患者脱垂程度较严重时,则需要在肛门处垫纱布,并用胶带固定。同时,对于便秘这一症状应当积极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二)手术治疗

1、直肠悬吊固定术

可在开腹或者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经腹部切开直肠两侧腹膜,将直肠游离至骶骨并进行固定,通过直接缝合固定或者采用补片的方式将直肠固定。对于乙状结肠冗长且长期慢性便秘患者,可在行直肠悬吊术的同时,将多余的乙状结肠进行切除。

2、经会阴手术治疗

对于老年体弱、不耐受经腹手术或者直肠脱垂嵌顿的患者,采取经会阴手术的方式,将脱出的直肠以及多余的乙状结肠进行切除,随后将乙状结肠与肛管进行缝合。

3、Delorme手术

将脱出的直肠黏膜进行剥离并切除,随后将肌层皱襞进行缝合,再将近远端直肠黏膜进行缝合。

4、直肠药物注射术

手术前无需特殊准备,手术当日给予患者流质饮食,将乙醇、消痔灵、芍倍以及明矾注射液等药物注射进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周围,使脱垂直肠黏膜下或直肠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从而起到固定作用。手术24-48小时需要严格控制排便。

五、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一)术后保健

直肠脱垂病人术后应当给予低纤维饮食,避免对肠壁造成损伤,术后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直肠脱垂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应该当减少活动,以静卧休息为宜,避免活动量过大造成腹压增高,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二)日常预防

日常生活中饮食规律,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或富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减少便秘的发生。定期清洗肛门或者热水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同时进行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减少直肠脱垂的发生。对于腹泻或者肠炎等症状,要及时治疗,避免加重病情。妇女在自然分娩后应当注意休息,保持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对于出现子宫下垂或内脏下垂的症状要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括约肌盆底直肠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必须的吗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