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什么中医治疗方法?

2022-05-13 19:12侯明翠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肾阴俞穴针刺

侯明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8.4%,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9.1%,而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而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控制病情,但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优势尽显,那究竟有那些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利用障碍等,导致糖代谢异常,致使人体内血糖水平超出正常值范围(空腹血糖3.1-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进而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症状。而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多是由素体阴虚、饮食不洁、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导致,且通过辨证分型将其分为:(1)燥热伤肺型:主要是指因外邪入侵,内生郁热,蕴藏于肺,火盛伤阴,耗损津液导致,多表现为:口干咽燥、多食、易饥饿、小便增多、多饮、口渴、大便干结,舌苔较薄呈黄色。(2)胃燥津伤型:主要是由于胃火炽盛,阳明热盛,耗伤津血,胃津不足等导致。多表现为:易饥饿、大便秘结、口干、体型消瘦、舌红苔黄等。(3)肾阴亏虚型:主要是指:肾阴不足,津液亏耗,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肾精不充,阴血亏耗等导致。多表现为:排尿次数、排尿量增加,视物模糊、头晕目眩、口干、失眠、耳鸣、腰酸等。(4)阴阳两虚型:主要是由阴阳失调导致的,多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多饮、腰膝酸软、体重明显降低,畏寒、阳痿、月经不调等。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1.燥热伤肺型:主要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治疗原则。(1)中药方剂治疗:①消渴方:① 黄连末6g、天花粉末10g、牛乳30ml、藕汁50ml、生地黄汁50ml,水煎服,每天1副,分3次服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②麦门冬汤:麦门冬42g,半夏6g、甘草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水煎服,每天1副,具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的作用。(2)针灸治疗:取胰俞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太渊穴、少府穴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才用合适的针法及灸法进行治疗,具有清热润肺的作用。

2.胃燥津伤型:主要以清胃泻火,调中养阴为治疗原则。(1)中药方剂治疗:①白虎加参汤:知母9g、石膏30g、甘草3g、粳米15g,人参10g,水煎服,每天1副,具有清热、益气、生津等作用。②玉液汤: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6g、葛根4.5g、五味子9g、天花粉9g,水煎服,每天1副,具有益气生津,固肾止渴的功效。(2)针灸治疗:取脾俞穴、胃俞穴、三阴交穴、内庭穴、足三里穴、胰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等,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才用合适的针法及灸法进行治疗。具有健脾益胃,清降胃火的作用。

3.肾阴亏虚型:主要以养阴清热、固精潜阳为治疗原则。(1)中药方剂治疗:六味地黄汤: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天1副,分两次服用,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2)针灸治疗:取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对于存在失眠的患者,则可增加神门穴、心俞穴、百会穴,对于存在耳鸣、耳聋的患者,则可增加听会穴、翳风穴等。主要采用平补平泻的针法,不采用灸法。

4.阴阳两虚型:主要以滋阴补阳、调补阴阳为治疗原则。(1)中药方剂治疗:①右归饮:熟地6g、炒山药6g、山茱萸3g、枸杞6g、炙甘草5g、姜制杜仲6g、肉桂5g、附子5g,水煎服,每天1副,具有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作用。②知柏地黄汤:知母10g,川柏10g,熟地黄15g,茯苓15g,泽泻10g,山萸肉10g,白芍15g,丹皮10g,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益母草20g,水煎服,每天1副,分两次服用。(2)针灸治疗:脾俞穴、肾俞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主要采用补法,且需留针20分钟。

糖尿病中医治疗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控制:首先应严格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以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对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2.注意情绪控制:应保持良好心态,主要由于长期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较大等,则可导致病情加重,故保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进而促進身体恢复。

3.注意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例如:游泳、打太极、健身操、跑步等,从而可增强自身体质,并可有效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可对中医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4.注意对症下药:在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应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及中医辨证,然后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进而可令中医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5.针灸注意事项:首先应避免在饥饿、身体疲乏、精神高度紧张、月经期间进行针灸治疗,且对于同时患有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皮肤溃疡等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以及对于妊娠期女性,应尽量避免在腹部进行针刺,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在肿瘤部位进行针刺,而在针灸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进针角度及针刺深度等,以及患者应避免乱动,而在针灸治疗结束后,首先应在2小时内,避免进行洗澡,且应避免用手抓挠针刺部位及其周围皮肤,以及在针灸治疗后,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发生感冒。而对于针刺部分发生血肿的患者,可采用冷敷和按揉等进行缓解,且应禁止抓挠,避免感染的发生。

总结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在患病后,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而中医治疗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有多数患者不知道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以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因此,小编整理了此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及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等,以便于增加大家对中医治疗的了解,从而可利用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改善血糖水平,促进身体恢复,以上就是小编所有的科普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肾阴俞穴针刺
清明的雨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拔罐治疗脂肪肝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