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需要空腹吗?

2022-05-13 19:12王慧华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正常值粒细胞病理性

王慧华

血常规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其在疾病辅助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用药停药、继续治疗、停止治疗、疾病复发、痊愈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那究竟什么是血常规检查,在检查前需要空腹吗,以及还有那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主要通过观察人体红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判断人体的血液情况,以及对疾病进行检查及辅助诊断,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1)红细胞计数:其主要是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其正常值范围:新生儿:(6.0~7.0)×1012/L,婴儿:(5.2~7.0)×1012/L,儿童:(4.2~5.2)×1012/L,成人男:(4.0~5.5)×1012/L,成人女:(3.5~5.0)×1012/L。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若红细胞计数增加,则可能是由冲动、兴奋、恐惧等精神因素,长期多次献血、缺氧刺激等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等导致的生理性增多,或是由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呕吐出汗过多等导致的病理性增加,若红细胞计数减少,则可能是由于妊娠、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造血原料不足,随着年龄增加,造血功能减退等因素导致生理性减少,或是由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增多。(2)血红蛋白:其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在机体向器官、组织等运输氧气,输出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作用,其正常值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其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一致,但是其在评估人体贫血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即:血红蛋白低于90g/L为轻度贫血,在61~90g/L之间为中度贫血,在31~60g/L之间为重度贫血,在30g/L以下为极重度贫血。(3)白细胞计数:主要是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其正常值范围: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若白细胞计数增多,则可能是由剧烈运动、妊娠、新生儿、进食后等因素导致生理性增高,或是由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急性出血等导致的病理性增多,若白细胞计数减少,则主要是由再生障碍性贫血、传染性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减少。(4)白细胞分类计数:主要包括:①中性粒细胞:正常值范围:0.5~0.7(50%~70%),其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②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值范围:0.01~0.05(1%~5%),临床意义: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主要是由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宫颈癌等病理性增多导致的,若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则主要是由伤寒、副伤寒、大型手术治疗后、严重烧伤等病理性减少导致的。③嗜碱性粒细胞:正常值范围:0~0.0l(0~1%),临床意义:若嗜碱酸性粒细胞增多,则主要是由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创伤、中毒,恶性肿瘤等病理性增多导致的,若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则主要是由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量等病理性减少导致的。④淋巴细胞:正常值范围:0.20~0.40(20%~40%),临床意义:若淋巴细胞增多,则主要是由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病毒感染等病理性增多导致的,若淋巴细胞减少,则主要是由传染病急性发作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等病理性减少导致的。⑤单核细胞:正常值范围:0.03~0.08(3%~8%),临床意义:单核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传染病、寄生虫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等病理性增多导致。(5)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多,则是由急性大出血、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理性增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则是由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性减少导致。

血常规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在进行检查血常规前,应进行空腹,即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应清淡饮食,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及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保证良好睡眠,且在8点以后应禁止饮食,但可少量饮用温水,切记在检查前不要大量饮水,主要由于大量饮水,可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细胞密度被稀释,因此可导致检查结果中,红细胞计数减少,不仅如此,还应避免饮酒,主要由于酒精成分可对检查结果直接产生影响,进而对疾病的诊断产生一定影响。

2.在进行检查血常规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其主要由于在进行剧烈运动可导致附着于血管壁上的白细胞脱落至血液循环中,因此可导致检查结果中,白细胞计数增多,从而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3.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其主要由于在服用药物后,可导致体内血液中的成分发生变化,进而血常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若已经服用药物,应在检查前告知医生,避免影響医生对疾病的判断。

4.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应注意不要在沐浴后进行采血检查,主要由于沐浴后,可对外周血管内白细胞数量增加,进而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故在检查结果中,可存在白细胞计数增加等误差,进而不利于医生的临床诊断。

5.在进行检查时,应尽量穿干净、宽松的衣服,并在应保证采血部位(指尖、耳垂等)干净,且若在冬天进行检查时,应先将手部及耳垂搓热后,在进行采血,且在进行采血时,其主要由于温度过低,可对人体内的白细胞水平产生影响,故易造成检测结果误差,应注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难以抽出血液等,进而导致一次抽血不成功,再次进行穿刺抽血,增加痛苦。并在采血结束后,按压止血棉球在5分钟以上,且应注意不要按揉,避免导致皮下淤血,以及在24小时之内,避免针孔沾水,避免引发感染,且针孔周围皮肤存在青紫情况,则可在24小时后,进行热敷。

总结

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可用于较多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但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也可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了解其影响因素,并进行规避,可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小编整理此篇文章,介绍了血常规检测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正常值粒细胞病理性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病理学”教学探讨
万万没想到,你的身体也用84消毒液杀菌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血脂检查合格不代表没危险
老年人血压“稍高”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