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2022-05-14 16:22苏沐阳张庆张见平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Meta分析

苏沐阳 张庆 张见平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腰背肌筋膜炎(MPS)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首先采用系统方式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并选择在其中采用ESWT治疗的MPS患者对比测试,再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数据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了10篇论文,共包含了611例MPS患者。实验组MPS的有效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的患者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压痛阈值(PP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分析,经ESWT治疗的MPS患者,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有效治愈率更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应将ESWT列为治疗MPS患者的常规备选方案之一。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腰背肌筋膜炎;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1--04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慢性型肌酸痛综合征,它主要是由于受凉、潮湿、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腰背筋膜组织出现水肿、渗出和纤维性质改变,从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1]。MPS一般表现为腰背弥漫性疼痛,以二侧腰肌和髂嵴上方疼痛尤为突出。治疗MPS的关键,在于明确激痛点位置 [2]。激痛点又被称为“扳机点”,指肌肉组织中的小结节,按压时会产生疼痛感。MPS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休息、非甾体类药物[3]、物理治疗[4]、激痛点注射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位于传统保守疗法与开放手术疗法之间,具有无创伤、安全有效和操作简便等优势。其利用气泵产生的脉动声波,经由仪器转换成更精确的弹道式冲击波,经医疗探头直接作用在疼痛区域,激活受影响的区域肌群,抑制向心性疼痛传导,达到改善激痛點所影响区的功能失调的医疗目的[5]。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ESWT被首次运用在击碎泌尿系统结石;此后,ESWT又被运用到网球肘、钙化性肌腱炎等腱骨结合处病变的治疗。近年来,因骨折术后愈合不良而导致的骨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成为了研究ESWT的热点区域。由于ESWT具有非侵入、使用简单且疗效显著等优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也将ESWT纳入考察范围[6]。本研究通过对过往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系统地评价该治疗的有效性,为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运用互联网工具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CBM 、CNKI 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腰背肌筋膜炎、体外冲击波疗法、冲击波、腰背痛、下腰痛;英文检索词为: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shock wave、myofascial pain syndrome、chronic back pain、lumborum muscle。检索日期为2010 年1月至今。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②临床对照试验;③ 试验组采用ESWT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照组不采用ESWT;④应用可测量的结果指标,并有诊断前后的对照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研究主题;②动物实验;③综述、病例分析、草案等;④非对照研究。

1.3  质量评价

本研究采用Cochrane 偏倚风险程度评估工具,对纳入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对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随访偏倚、报告偏倚、其他偏倚等6 个方面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算OR,计量资料计算MD。采用Hausman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当I2<50%且P>0.1,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当I2≥50%且P<0.1,选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依检索策略共搜索出277篇可能的相关文献。剔除35篇重复文献,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再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行Meta 分析,包括7 篇中文、3篇英文。文件检索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两名相互独立的研究员使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表评价所包含研究的方法质量,见图2。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治疗有效率分析  所纳入文献中有7篇报告了治疗有效率,其中实验组共纳入患者234例,治疗有效219例。对照组共纳入患者231例,治疗有效180例。根据纳入的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I2=0%,P>0.1),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2.3.2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  所纳入文献中有8篇通过VAS评分进行评估,其中实验组纳入患者246例,对照组则纳入患者252例。根据纳入的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I2=96%,P=0.0001),用随机效应模型。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 -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2.3.3  欧氏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  所纳入文献中有3篇采用了ODI指数,其中实验组纳入患者72例,对照组纳入患者72例。根据纳入的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I2=0%,P=0.38),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实验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MD=-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

2.3.4  压痛阈值(PPT)分析  所纳入文献中有3篇报告了压痛阈值(PPT),其中实验组纳入患者72例,对照组纳入患者74例。根据纳入的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I2=82%,P=0.004),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4,P>0.05),见图6。

3  讨论

MP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局部肌肉僵硬紧绷,且常会形成局部压痛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17]。本研究将ESWT与几种常见的传统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对比,ESWT在治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降低,也能反映出该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MPS的主要表现是疼痛,针对疼痛症状的评估是考察治疗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对疼痛的改善包括治疗干预的即时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者在进行相关研究设计时,应考虑对受试者按一定时间间隔定期随访,采集结局指标参数,才能全面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如J O Hong[15] 和B Eftekharsadat[16]2篇文献均比较了ESWT与注射疗法效果差异,根据2周和4周后的随访结果显示,ESWT疗法4周后达到治疗效果的顶峰,而注射疗法治疗效果2周后即达到顶峰,随后镇痛效果慢慢消失。ESWT在治疗效果的延续性上较注射疗法更具优势。

最后,虽然所有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并发症的防护。相关研究也证实,ESWT 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组织肿胀、皮肤表面淤青等。因此,治疗前应优先排除危险因素,在操作中的治疗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骨性凸起位置。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纳入研究样本量有限,应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多样本的多中心试验,以逐步证实ESWT疗效和稳定性;②某些研究的结局指标单一,未能有效反映治疗前后功能情况与生活质量的改变;③研究所使用的冲击波仪器及治疗参数未能统一,亟需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确定统一的治疗参数设置,以提高ESWT的适应性与准确性。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体外冲击波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揭示了体外冲击波疗法具有治疗效率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的优势。但未来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为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MPS提供更可靠循证依据。

5  参考文献

[1] 徐杰,吴铅谈,翁文水.腰背肌筋膜炎近年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7): 92-94.

[2] 施皆乐.冲击波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及康复指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64):42.

[3] 刘维,李梦,谢文雅.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4):577-579.

[4] 阿日嘎太,董亚莉,米培华.体外冲击波联合蒙医拔罐放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9):24-26.

[5] 吴坤,邢更彦.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背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7(11):15-17.

[6] 王伟,董仁卫,许莉敏,等.冲击波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97-701.

[7] 马玲,毛秀丽,汪俊.冲击波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5): 444-445.

[8] 陈晓传,罗庆波,梁淑芳.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2):72-74.

[9] 王脐橙.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9):1080.

[10] 潘晶晶,冯兵,曾骥.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8):87-90.

[11] 潘伟烽,郑丽萍,颜圳伟.扶他林乳胶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腰背軟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8):1093-1094.

[12] 姚东文,张文兵,蔡群峰.中医推拿理论指导下冲击波治疗背部肌筋膜炎30例[J]. 福建中医药,2019,50(4):64-65.

[13] 仇雪枫.联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9):105-107.

[14] Luan S,Zhu Z M,Ruan J L,et al.Randomized trial on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and dry needling in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19,98(8):677-684.

[15] Hong J O,Park J S,Jeon D G,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versus trigger 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in the quadratus lumborum[J].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7,41(4):582-588.

[16] Eftekharsadat B,Fasaie N,Golalizadeh D,et al.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vers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n inferior trigger points in the quadratus lumborum muscl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20,21(1):695.

[17] 夏鹏,林强,王晓菊.体外冲击波和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2):127-129.

[2022-03-10收稿]

猜你喜欢
Meta分析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毫针针刺治疗骨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难治性高血压疗效的Meta分析
甲氨蝶呤和阿维A治疗银屑病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腹腔镜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否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Meta分析
结直肠进展腺瘤发生率的Meta分析
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大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的Meta分析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