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2-05-14 01:26田庆丰张鲁玉陈雪娇
医学与社会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病慢性病患病

范 翔,苗 晨,田庆丰,张鲁玉,鲁 頔,陈雪娇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共病和失能成为全球医疗保健关注的重要问题[1]。慢性病共病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 MCC)指存在于同一位患者体内的2种及以上的慢性病[2]。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相对单独罹患某一种慢性病,其身心状况遭受的损害更加严重[3]。社会交往能力是老年人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4],同时也是积极老龄化、主动健康的主要抓手,而当下由于慢性病患病相关因素而导致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的比例逐年升高,部分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严重,很难再次参与社会[5]。目前国内外对于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多从社会参与活动类型角度开展或者多从交往活动类型层面进行研究[6-7],而对于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较少,在河南省内尚没有单独针对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老年人常见MCC患病模式以及患病数量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探究MCC患病对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精准防控慢性病共病和提高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7月-2019年9月,对河南省18个市6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第一阶段,按照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分布,选取所有省辖市作为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经济水平在每个省辖市按照城市∶农村为4∶6的比例,分别抽取城区和乡镇;第三阶段依据河南省各年龄段老年人的比例将抽样人群分为3层,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研究,确定本次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α取0.025,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率未知,因此π取 0.05,容许误差δ取0.03。计算得出实际需要调查的患者数量为5780名,考虑到可能会有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14份,回收有效问卷5570份,有效率为92.62%,符合样本量要求。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行的《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对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估[8]。将社会交往能力划分成4个等级,分别为能力完好(0分)、轻度受损(1-2分)、中度受损(3分)、重度受损(4分)。其中社会交往能力受损是根据量表评估分数等级划分,1-4分为能力受损。具体调查内容如下。①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医疗保险类型等;②被调查者有医院确诊的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③社会交往能力状况:主要是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与人接触和沟通的能力状况。按照统一调查方案、测量工具,调查员在进行规范化系统性的培训后展开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发现遗漏及时补充完整,保证问卷的质量,采用双人录入方法录入数据并核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的5570名老年人中,女性占比50.72%(2825/5570);在城乡分布中,城市占比26.90%(1496/5570),农村占比73.10%(4074/5570);居住情况方面,非独居老人占比91.10%(5074/5570);平均年龄为(70.91±7.83)岁;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比35.51%(1978/5570);收入≤1000元的占比55.80%(3108/5570)。

2.2 老年人MCC患病情况

5570名老年人中,MCC患者1210例,共病率为21.72%;1210例共病患者中,患2种慢性病者754例(62.31%),患3种慢性病者242例(20.00%),患4种及以上慢性病者214例(17.69%)。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其慢性病共病率不同,除居住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MCC患病情况

2.3 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状况

5570名老年人中,社会交往能力受损者747例,能力受损率为13.41%。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率存在差异,除性别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情况

2.4 MCC对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析

受访老年人中,不同慢性病患病数量、是否共病以及不同共病模式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患病数量≥4种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率是患病数量≤1种者的3.23倍;MCC患病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率是非MCC患病老年人的2.33倍。见表3。

表3 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情况的差异比较

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居住地、居住情况、人均月收入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混杂因素后,以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为因变量,以患病数量、MCC模式以及是否MCC患病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C患病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风险为非MCC患病老年人的2.749倍。共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这4种常见慢性病共病模式均是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4(续)

3 讨论

3.1 河南省老年人MCC患病率处于可控水平

有研究显示慢性病是全生命周期危险因素逐渐累积的结果[9],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会伴随着更高的失能、共病风险。老年人多病共存会增加失能风险,造成身体、心理多重伤害,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老年人MCC患病率为21.72%,低于沈阳市长白社区老年人共病检出率[10],同时也低于张冉等人对全国样本调查得出的共病检出率[11],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和地区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结论,或是随着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健康意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导致较低的共病发病率。同时也说明目前河南省的老年人MCC患病率仍处在可防可控的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健康医疗意识,尝试开展社区慢性病共病门诊,采用个性化治疗处方;同时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方式,让老年人理性看待慢性病及多病共存现状,科学规范治疗慢性病[12-13],从而降低慢性病共病率。

3.2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量、是否MCC患病和MCC模式是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率为13.41%,受访对象中,患≥4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风险要高于患4种以下慢性病的老年人。当老年人多病共存时,其身体受多病联合作用机制侵害,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损害;同时多病共存会导致老年人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抑郁症状,从而不愿或者不敢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14],因此老年人罹患慢性病的种类越多,其能力受损则越严重[12]。MCC患病的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风险是非MCC患者的2.749倍,这与刘庆等人的研究发现不同[15]。相对罹患一种慢性病,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具有很大的交往能力受损风险。因此,应充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的作用,做好慢性病动态监测、跟踪治疗,减缓疾病发展进程,避免或者减少疾病由单一病种发展为多病共存的可能性;同时社区应从供给侧多组织老年活动,采用多种形式鼓励老人参与社会交往;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患病后的心理慰藉,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增强社会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3.3 不同的MCC模式对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均有影响

研究发现共病模式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老人,其社会交往能力受损风险远高于其他老人;同时发现高血压为共病模式的高频多发疾病,其对老年人身心的侵害以及与其他慢性病的联合作用机制需加以重视。这与杜治平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16]。由于老年人对慢性病的知晓率低,规范化治疗和控制不足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重视,其往往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导致疾病控制效果不够理想,从而损害其身体相应的功能能力[17]。因此,在慢性病防控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上4种MCC模式和共患高血压的老年群体,在规范治疗的同时注意多药共服的毒副作用和低龄老人的耐药问题。同时也应提高老年人对常见、高发慢性病的警惕性,树立与慢性病长期和谐共存的意识与应对策略。

慢性病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造成的损失多是由于特定慢性病的症状或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而造成[18],但大多数慢性病的发生是可防可控的[19]。未来应构建老年人对慢性病及共病的知信行模式,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认为,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也是导致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仅从慢性病共病角度分析其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从多个角度探讨老年人社会交往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共病慢性病患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