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研究进展

2022-05-14 02:58李汶静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区划火灾林业

李汶静 张 恒

(内蒙古农业大学 林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我国于1984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试办森林保险,至今持续了30多年,国内森林保险经历了起步、缓慢发展、波动增长三个阶段,在艰难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为林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1]。过去由于市场需求小、保险费率低、保险承保机构技术薄弱、林地产权结构复杂等因素影响着森林保险的持续发展[2],森林保险发展至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3]。探索对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灾保险法规[4],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5]。202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中提到,积极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按市场化原则为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推动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加大对生态保护修复的投资力度[6]。健全森林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和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保价值、保产量、保收入的特色经济林和林木种苗保险试点[7],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灾害风险防控和分散机制。近年来,中央财政启动了森林火灾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促使我国森林火灾保险市场快速发展,林业发展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8]。

本研究选择森林火灾保险作为研究对象,为更好地把握森林火灾保险的研究走向和变化发展,选择对1980—2021年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以“森林火灾保险”为检索主题,对CNKI数据库中国内森林火灾保险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41 a来森林火灾保险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41 a森林火灾保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总结、归纳、分析,进行未来森林保险的研究趋势分析。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版本号:5.8.R2,2020),以CNKI作为数据库,绘制森林火灾保险领域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基于Java开发的一款科学计量软件,能够快速识别经典文献、关键点文献分析学科热点和前沿,生产地理网络合作图谱,分析学科演进的潜在动力机制,找出学科领域演进的关键路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收集1980—2021年的有效文献对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可视化知识图谱,借此对森林火灾保险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作进一步分析。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有效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在CNKI中采用高级检索模式,检索字段的主题为“森林火灾”或含“森林保险”,篇名、关键词、摘要检索同为“森林火灾”或含“森林保险”。检索时间跨度指定为1980—2021年,文献类型仅限定为期刊文献。为了保证研究文献的质量,将来源期刊类别限定为中文核心期刊,或E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或CSCD来源期刊,共计检索2 301条结果,经过人工手动筛选,删除与本文研究主题不相符的文章,最终得到有效文献583篇。

1.3 数据处理

将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保存,作为文本中分析的样本数据。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时间跨度为1980—2021年,时间切片为1;Links参数选择在时间切片内,网络节点的关联强度Cosine的标准化公式;修剪方法选择切片网络。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森林火灾保险研究论文发表时间、研究学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森林火灾保险研究领域41 a来的相关研究成果。

2.1 发文趋势与研究发展阶段划分

2.1.1发文趋势

文献的发表年度和数量分布是研究发展趋势的重要表征,能反映该研究在学界的受重视程度[9]。借助CNKI高级检索功能,检索字段的主题为“森林火灾”或含“森林保险”,选择全部期刊,得到相关文献共18 614篇。从总体趋势来看,森林火灾保险相关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之前发文量缓慢增加,2005年至今发文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图1)。

图1 1980—2021年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发文趋势图Fig.1 Publication trend of forest fire insurance from 1980 to 2021

2.1.2研究发展阶段划分

41 a来,森林火灾保险的研究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波动增长阶段(图1)。

(1)萌芽阶段(1980—1986年)。此阶段年均发文量300篇左右,主要针对森林火灾灾后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我国的森林保险起步较晚,1982年开始进行森林保险理论与方法的探讨[10]。同年,由林业部门与保险部门联合发布了《对我国森林保险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并据此拟定了我国第一部《森林保险条款》。在此基础上森林保险的理论研究也逐渐丰富,意义与必要性的研究成为森林保险的主流[11]。

(2)缓慢发展阶段(1987—2004年)。此阶段发文量由年均400篇逐渐增加到年均700篇。森林保险的主要问题为财政资金匮乏,粗放的林业经营管理,林农投保意愿低。出现了承保面积小、需求量低、经营效益差、亏损严重、供给主体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状况[12]。森林保险问题的一一凸显,对于保险业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下一阶段突破式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3)波动增长阶段(2005—2021年)。此阶段发文量出现了小幅度波动,但总体依旧为上升趋势。自2003年起,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业产权,通过政府的帮扶,初步形成政策性保险制度体系。福建省于2005年、江西省于2007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森林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13]。2008年、2009年中央以及财政部、原中国银监会、原中国保监会、原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文件。例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2009年10月,原中国保监会、原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通知》。2010年我国森林保险试点范围以每年新增3个省的速度稳步扩大[14]。2018—2021年,由于各方的合力推动,促进了我国森林保险试点推进工作的稳步发展。

2.2 研究机构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得到了研究机构和研究学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其中只显示发文量≥3的作者和机构,并且图中节点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以及中心性的强度。从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图2)可以得到研究机构的分布特征,研究院校主要包括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他研究机构主要包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云南贝德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其中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综上表明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已经存在跨机构、跨区域的研究共同体。

图2 森林火灾保险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Fig.2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ion cooperation

由学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图3),目前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学者呈现高度的团队聚合性,发文作者间团队合作明显,学术交流多。该领域发文量较高的合作团队有:以王秋华、寇卫利、徐伟恒、朱政等为核心的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团队,以秦涛、邓晶、潘焕学等为核心的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以冷慧卿、王珺为核心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以舒立福、田晓瑞为核心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团队。大多数作者来自农林院校和科研院所。总的来看,除发文量较高的合作团队以外,其他的学者之间合作较少,网络结构分散。

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实现对森林火灾保险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呈现。通过对1980—2021年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对其整理后,得到关键词聚类结果(图4)。将聚类结果划分为4类:森林资源情况、火灾风险及预报、风险区划及减灾对策、森林保险。对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选取出现频次排列前10位的关键词词频统计,详见表1。

图3 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学者知识图谱Fig.3 Knowledge map of research authors

2.3.1森林资源情况

将“#2森林”、“#8生态系统多样性”所涵盖的内容聚类为森林资源情况。森林保险作为一种绿色保险,在发挥其一般保险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还应该体现其独特的绿色性与生态性。森林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力极强,危害性极大。从表1中的聚类 #2中可以看出卫星遥感、森林、区划关键词反映出这一研究主要内容。森林一般条件较差,因此,森林保险灾后的查勘定损面临巨大困难,卫星遥感可以解决这一工作难题。由于我国的降水、温度等南北差异,各地火灾特点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应进行合理的区划,只有有效解决森林保险区域划分经营,才能使我国森林保险长远发展。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在生态价值考量中加入森林保险制度,能更好地完成森林保险制度的价值追求,从而实现森林保险制度的生态保护功能。因此,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对森林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对森林保险制度的实施进行研究,将森林的绿色环保价值真正纳入森林保险法律制度,并给以相应的法律保护。做到真正实现林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林业的绿色发展[15],最终实现森林保险制度的生态价值,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3.2火灾风险及预报

“#1气象风险预报”、“#3森林火险”聚类的内容为火灾风险及预报。指数保险是一类当风险灾害达到了一定级别,就会触发预设的赔付条件,进行理赔的险种[16]。由于成本高、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原因,传统的林业保险被称为“赔偿性”保险,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和减轻发展中国家林业所有者的各种风险。基于指数的保险已经被各种组织和学者提出并推荐为一种解决方案,作为发展中国家克服传统保险挑战的手段[17]。指数保险最常见和最广泛使用的形式是天气指数保险,它利用了天气数据与灾害发生的高相关性,该方法旨在减少传统林业保险中经常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聚类 “#1气象风险预报”,其中气象预报、天气指数等关键词,反映了主题的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大多学者的研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是制定森林防火政策和森林保险行业发展的基础,精准的等级划分可以极大地推动森林防火事业的发展[18]。

图4 关键词聚类图Fig.4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表1 森林火灾保险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及分布Tab.1 Keyword clustering and distribution in forest fire insurance research field

2.3.3风险区划及减灾对策

“#4森林防火”、“#5 logistic回归模型”、“#15分区减灾对策”聚类的内容为风险区划及减灾对策。logistic回归模型在林火领域多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和时空分布。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评估森林火灾危害的风险。定量风险评估是数学的、概率的或随机的,基于作为模型输入的现有或实时信息。这些方法大多依赖于对潜在气候的信息和预测。精准的预测是克服各种灾害和减轻灾害的关键因素[19]。对森林灾害风险的所有可能组成部分进行适当评估后,可对森林火险等级进行合理地区划。

2.3.4森林保险

将“#0森林保险”、“#11投资收益率”、“#21保险业”等所涵盖的内容聚类为森林保险。保险机制是管理自然风险问题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这使得森林保险的研究已日渐成为林业经济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20]。对森林保险进行合理定价的前提是科学的风险区划,国内森林保险的主要险种为森林火灾险。因此,多是围绕森林火灾受灾风险进行区划的研究。森林保险的发展是深化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金融配套措施,也是森林保护的重要手段。为森林投保是应对森林所有者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的一种补偿方式[21]。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险市场,除了了解公共项目的影响外,还必须了解林业所有者对林木保险的支付意愿。我国的森林面积大、森林条件差、成本较高以及森林保险赔付率低。我国森林保险的解决办法大多包括以下步骤:承保验标、进行过程监测、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建立林火预警平台、勘察定损、费率分区、费率厘定、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最后进行科学赔付。从表1中的聚类 #0中可以看出保险费率、林业保险、林业风险、保费补贴、支付意愿、巨灾风险反映这一研究内容。建立有效的保险市场和费率补贴能够有效地应对我国的森林火灾灾后建设[22]。

2.4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处理,得到森林火灾保险关键词时区图(图5),其中节点十字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连接线体现了关键词中心中介性,即同一关键词延伸出的连线越多其中心中介性越强。

“森林火灾”一词涵盖本文选择的时间跨度,在出现频次最高的同时具体有最大的中心中介性,侧向突现了火灾保险的研究原因及研究内容。1995年“森林保险”、“林业保险”等词凸显,其热点与国家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相对应,对于林业抵抗火灾风险的能力逐步提升。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森林火灾和森林保险的热点也逐步演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森林火险”、“火险等级”等与火灾密切相关的研究,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经济损失评估”、“风险分析”森林火灾与政策性保险相衔接的研究,再到今天的“动态评估”、“火灾风险区划”等森林火灾保险的精准研究,热点不断细化,不断前沿化,丰富了森林火灾保险的研究层次,也让学者们的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3 展望

通过梳理国内森林火灾保险研究进程,国内森林火灾保险的相关研究愈来愈深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1)区域化保险制度。对于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的研究,仅涉及到省级层面的区域划分,划分形式过于单一。在进行风险区划时,忽略了我国部分地方的风险差异,实施“一省一费率”的火灾保险费率厘定模式。在市、县级的火灾区域的划分上,由于统计资料的缺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细致划分[23]。因此,为使我国基于风险区划基础上的森林火灾保险费率厘定更加科学合理,费率补贴更加精细,可对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的区划方面进一步细化。

(2)大力发展指数保险。气候变化正在增加全球许多地区发生与天气有关的灾害风险,这对林业和农业产生了不利的社会经济影响[24-25]。有效管理气候相关灾害的一些策略包括基于指数的保险产品,即指数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保险模式,越来越多地作为传统保险的替代品提供。然而指数保险的采用率仍然很低,可以部分归因于基础差别风险的固有问题。为运作良好的保险市场创造有利环境,采用一种综合方法,将保险与“基差风险”机制相结合。指数保险作为更加灵活的保险制度,通过指数保险建模和预测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也是发展中国家林业保险[26]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一些发达国家,指数保险是林业系统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是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的一种森林火灾保险研究的新方法。

(3)多维度森林火灾保险方法创新。我国森林火灾保险制度采取不区分树龄、树种、费率的制度,保险费率厘定方式不够精细。我国现行的森林火灾保险制度与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森林保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我国对森林火灾保险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国内现有研究在进行森林火灾风险区划时风险指标较为简单,对后续费率厘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考虑在风险区划时采用多种更为先进的模型,综合火灾致灾因子和火灾历史损失率,科学厘定费率。应该借鉴精算科学和基于索赔频率和幅度分布分配保险费的过程,生成火灾发生和火灾成本的参数化概率分布[27]。构建适合于研究区内森林火灾的蔓延模型,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区划火灾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北极地区潜艇破冰上浮风险评估建模与区划仿真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land produces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