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2022-05-15 08:11彭筠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校园文化高校

摘要:学风包含在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承载。校园文化是高校打造在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氛和学校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感染力和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师生。是培养全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和平台。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高校应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现实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调思想、学习、创新和学校建设的一致性,在整个学校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风建设;高校;学生

校园文化凝聚着一所高校的基本内涵,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学风的基本内容,它是学风建设的本质和基础,是高校价值的具体存在。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在整个校园文化体系中,已经打造了成熟的高校学风。它能对学生形成强大的理论支撑,能有效地抵御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所以它具有最鲜明、最明显、最典型的大学精神内涵。校园文化是推广高校学风的重要有效手段,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自身成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良好的学风可以调节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学风建设可以规范学校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途径,其作用不容忽视。课堂气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影響学生的学习观念。现在,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多是在理论上进行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真正发挥教师传道、教学、解疑的作用。所谓良好的学风,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互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充满活力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积极的交流。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学生相互讨论,了解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高校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完成独立思考,不单纯依赖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这种学习氛围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能够更加规范课堂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富有活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良好的学风感染每一个大学生。

二、提升高校就业率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820万人[1]。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问题,让很多毕业生根本无法应对。我国高校每年培养出大量技能型毕业生,但一些核心技术岗位需要聘请外国人才。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依然存在不足。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是高校和大学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

现如今的就业市场更需要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并且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视野,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市场中往往实行双向选择,企业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相互选择。在选择毕业生时,企业不仅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且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而读书,感受读书的真正意义。

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应该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基本素质[2]。大学的学习环境和之前基础教育时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也更轻松,大学生的学习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高水平教育的必要条件。在之前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还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家长和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要靠双方和学生的共同行动。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基本上了轨道,依靠父母、学校和老师是不可能的,倒不如改变教育方式,通过主动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更加立体的高校形象,使学生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先进模范,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对优秀学生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树立在学习、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榜样,通过宣传、表彰和活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模仿,提高内在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样的学习伙伴和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进步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专业兴趣可以加强和认同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习作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尺[3]。校园文化中对学习方法和教育环境的创新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纠正错误的、不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思考,积极探索创新、科学、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主动积极打造自主创新的氛围。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资质,工作的处理和发现新知识、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切实建设和服务国家和社会能力的能力,为今后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以科学技术的革新为主题,“走出学校的大门,进入社会的生产现场”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大增加,展开了广阔的世界的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学生的质量和潜力等各方面都应该有一个清醒地认识,紧跟现代教育模式的潮流,创新高校教学方法,积极引导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兼具增长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高级人才。

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在多维度的变化过程中,进行辩证的批判、升华,形成了有核心有内涵的高校学风。校园文化有深厚的传统精神文化,这是物质环境文化和视觉性、有形性的文化。一所高校多年树立的精神,渗透到校园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和行政主体,学生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从学生自身的观点来看,校园文化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冲击力。建设高校的特征和校园文化的特点,构建优良学风、校风是高校工作需要持续关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应该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主。

参考文献:

[1]毛晓静.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3):107-110.

[2]刘娜,杨道斌.立德树人理念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探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5):8-9.

[3]刘俊青,付永虎,宗婷.新时代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4):61-63.

作者简介:彭筠,女(1987.02—),汉族,籍贯,广东佛山,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95D55E9D-FB8F-441A-B2BF-406DF6B91431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校园文化高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