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教育测量的作用与实施路径探析

2022-05-16 02:26姚鑫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思政测量政治

姚鑫

教育测量是指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觉悟提高等方面数量化的测定,且一般以考试为主要形式。它分为精神特性的测量和物理特性的测量。可以说,思政教学测量作为考核思政教育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学业测验、智力水平、人格特征、社会性发展等认知和人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教育测量的作用

(一)反馈与调控作用

思政教育测量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从而更明确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加速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对学生而言,反馈信息能使他们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需要加强的那些方面,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格结构。下面我将以《政治生活》中的一份期中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来进行分析。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中学思政考试在设计试卷时会综合考量试题扥内容、范围、时限、题型以及试卷结构,在考核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维度上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试题的编制紧扣命题内容,题目具又逻辑性与科学性,能够很好的检测学生在上半个学期对《政治生活》的掌握程度。“运用”部分所占的分值不大,但是可以作为检验甚至区分学生学习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此项教育测量,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各个维度的掌握水平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

(二)问题诊断功能

通过问题诊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诊断性测验、目标参照考试、多模块考试以及观察、调查、民主测试,可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智与德考核比例是否合理、知与行考核是否科学、学绩与素质的考试是否体现以及教师工作是否称职、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教学媒体是否受到应有重视等问题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会暴露出来,这就提供了包括教學计划、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改革,能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

(三)教学激励功能

教学测量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可以调节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好的,则可以满足其“获得成功”的需要,从而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动机。如果反馈的结果说明学习效果不好,往往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避免失败”,也可以促使学生把压力变成动力,从反面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也可以分析其考试结果并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性格采取针对性教育。对待性格比较内向且努力的学生,老师会更多的采取激励的方法,对他们现有的成绩进行鼓励,满足其“获得成功”的需要,促使其自信心的增强;对于答题比较粗心且努力不足的学生,老师会选择“激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既表扬他们聪明、开朗的优点,也提出不够认真的缺点,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可以说思政教育测量具有激励的功能。

二、中学思政教育测量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在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家出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活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系统信息、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价值判断四个部分。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增强学生的政治的意识,这就说明思政教育课程不能简单的用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要切实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与培育正确的“三观”等。当前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主要拘泥于对学生成绩的评估,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忽视隐性教育

尽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主要强调教学显性结果的评判而忽视教学隐性结果评判。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评价仍然在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改教学中盛行并导致了评价内容单一和评价结果分析不够与到位等问题

(二)评价主体单一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主体仍然单一,教育评价的主体仍然在于教师与学校,多元化的思想政治课程评价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的作用没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三、中学思政教育测量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谐、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来推动教学评价的优化和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评价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能力的综合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多种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结果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下面我将分六个部分谈一谈如何进行思政教学评价。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发展性评价要求淡化原有评价体系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教师、学校、课程发展的需要,突出其激励、调控的功能。对于教学而言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动发展;对学校而言,可以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特色;对课程而言,要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特有价值。以《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思政教师应当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其纳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中。

(二)评价内容综合化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评价,针对学生某种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进行记录,内容可包括:当时的情景、所发生的事情、学生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处理过程以及事后反思几个方面。

(三)评价标准分层化

评价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现实基础和需求。发展性评价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强调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特征、环境背景、发展基础以及具体条件等客观因素,通过共同协商,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以利于评价对象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优势,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展现不同对象发展的独特性。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的,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并积极对优秀的行为进行鼓励。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优等生”与“后进生”两个差异极大的群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两类学生的态度往往也是天壤之别,作为曾经在高中是后进生的我对此也深有感悟。在大部分老师对我不太关注的时候,我的政治老师不仅鼓励我说我有文科天赋,而且为我设立了各科的“小目标”,最终我通过不断完成老师设置的“小目标”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关注其个性差异并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的做法,注意将量化评价方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具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尤其是对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更需要借助质性评价。同时,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要努力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要倡导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等。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在试卷的题目中设置“请给阅卷老师写一封信,陈述自己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状况、感悟和收获,争取让他(她)给你一个满意的评价。”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的评价大多是以管理者为主,自上而下进行,被评价者被非除在评价主体之外,评价主体单一化。发展性评价要求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六)关注发展过程

改变以往评价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做法,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人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績为参照,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日常学习中的行为表现。

猜你喜欢
思政测量政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办公室政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