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美的教育

2022-05-16 05:25庄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庄亮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培养。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能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美育的理解与认识,为搭建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实施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培养。美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审美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指人们对客体的感觉和欣赏,而这种审美的培养并不是美术学科独有的专利,需要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来进行,其中语文学科也是培养审美的重要途径。

一、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之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走进文本,将语言之美与图片之美、绘画之美巧妙地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落实美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郭沫若的散文《白鹭》,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文章介绍了白鹭的外形之美和生活习性之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美美地赏析白鹭之美,感受散文语言之美。在第二自然的学习时,再将白鹭的图片与白鹤、朱鹭和苍鹭的图片进行对比,文图对照,养心养眼的欣赏美。在“水田钓鱼”“绝顶独立”“空中低飞”这三幅图景中,教师可以抓中一个“钓”,配着白鹭水田捕鱼图,感受白鹭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抓住“嗜好”,配着树梢独立图,和学生一起体会白鹭的悠然和与众不同;抓住“恩惠”,配合图片黄昏水面低飞,赏析白鹭清纯的形象。当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本来很晦涩难懂的一篇散文,却让人沉浸在一种美文美景之中,心中有种难以言状的空灵和澄澈,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与悠然,似乎是真的置身于田园,享受着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项作业,引导学生将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画出来,或者是写出来。详细学生都愿意积极地的完成这项作业,能为教师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出白鹭留给自己最清晰的、最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会写出自己学完课文以后感受到的美景美情,还有的学生会因为认识了白鹤而喜欢上了散文等等。

二、引导学生体验艺术之美

美育教育不是狭义上的艺术教育,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某项艺术技能的基础上,再深入一些,立足于每个人的生活,最后归于平凡的幸福完整的生活,这也是教育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月光曲》时,本单元主题为“艺术的魅力”,本文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钢琴曲《月光曲》的故事传说。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很容易掌握,主要是对重点段落的写法的理解,第九自然段的描写。学生要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画面美、乐曲美,以及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的美好思想感情。这一单元,就是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艺术教育。而这一课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更多了也是融合了美育在其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描写皮鞋匠和妹妹在月光下听的入迷的语句,而乐曲的美妙则是透过皮鞋匠听音乐时候的联想展现的。并利用课件展示月亮在大海中不断升高的动态图,让学生从语言文字转到了画面的视觉欣赏。接着,再配与相应的音乐,乐曲开始是轻松舒缓的,逐渐加强,最后是高昂激越的。以图画直观展示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综合在一起,也是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的相互渗透,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地感受了艺术的魅力。

在学生了解贝多芬对穷苦人的情感之后,再来理解这篇课文,对他的一些行为举动就更加容易理解。这是带着情感的创作,此时教师可以设计配乐朗读。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而作者借由这个传说,不仅是要说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更多是想要告诉大家美好的音乐除了依靠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高尚真挚的情感,好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精神内涵的,都是富有意义的,不仅仅止于表面上的美。

三、引导学生体验自然之美

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教师能拥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可以打开学生爱美、赏美、求美的心灵。善于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自然之美。

比如,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教师要能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感悟“美”。先让学生从课题中的“四季”一词,说说“自己能获得哪些信息?”再引导学生观察段首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让学生静静地读,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段方式,几个句子都有相同的部分——最美。前一个词是表示季节的词,后面都有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词。接着,出示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写法来说,即“春天最美的是水,夏天最美的是峰,秋天最美的是晖,冬天最美的是岭和松。”并通过出示图片,重点从“云、萤、鸟、火”四种景物上体会四季的情趣,感受四季的别样之美,体验自然之美。

总而言之,美育课程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每位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启迪,拥有创造美的能力。在“双减”背景下,让素质教育落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麻香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20期.

[2]王敏.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6年21期.

[3]朱虹.审美教育与教育的人本回歸[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