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2022-05-16 05:25李世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道德与法治策略

李世考

摘要:预习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策略得当,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影响,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学习道德与法治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当前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发展。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以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主,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它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整体结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前预习;策略

正文: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行在课下将要学知识提前进行大概的了解。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学生将要学的知识通过自己课下的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和知识理解能力。

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课堂中,一节课往往只有40到45分钟的时间,而如何有效利用这40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充分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并达到理解和记忆是教师教育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可以是通过网络和书本获取知识,也可以是让学生结合课本对导学案进行填空,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阅读课本的时候可以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在课上学生就可以着重对那部分进行听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提前对要学的课程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将简单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用笔做好标记第二天向教师请教。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得出学生哪个地方擅长,哪个地方不明白,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时间。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很多抽象知识点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幅度的提升了教學质量。

教师要做的是从学生学习习惯上着手,在思想上重视,在方法上求变通,把预习的环节置于课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找到主体的感觉。通过查阅文本、观看视频、了解时政,结合其他学科横向联系。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做、融入其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预习呢?我觉得教师在策略上可以从内容、形式及注意事项作如下考虑。

一、提供预习提纲。

1.主要涉及内容

(1)基本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设计问题,通过完成填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2)活动类问题。(学生自己准备)

搜集词语、诗句、名言等理解话题:比较自身变化、事件特点、知识点异同等;案例分析;观点辨析;实践活动;现象列举;阅读理解;体验感悟。

二、自主预习

三、教师只布置单元、课、节的预习目标,学生围绕目标展开预习,课堂上提问或学生开展交流,发现问题及理解不一致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次熟悉文本并讲解。

四、三、小组式预习

五、1.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七组为宜)

六、2.将预习内容分成几部分,每个小组重点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指定专门发言人在课堂交流发言。

七、3.所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的预习必须达标。

四、课堂展示及检测的方式

1.基本知识点,当堂提问、纠错及背诵。

2.活动类问题,先展示自我预习成果,可以通过语言、图片、文章、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然后集中讨论,形成正确结论。

五、教师在指导预习中要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预习或复习指导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要能把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把书由厚读薄,使用时从哪里关键词是句出发,合理拓展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2.整理归纳建立知识体系,既能化整为零,也能化零为整。

3.积累、吸收老师或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结的经验。

学习,应该是件主动的事情,缺乏主动性也就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而预习正是学习主动性的第一步表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效率就高,收获就大。

预习的目的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要提出问题,只有带着对已有问题求得解答的渴望,才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学生如何养成自学的预习习惯呢?笔者认为,一是不仅每节课的内容要预习,而且每个单元、每本教材也要预习。一本书拿到手后,要学会看目录、查标题,要思考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向前发展的?中学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有标题,这些标题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概括与提示,各章节的标题按顺序编辑,就构成了一本书的框架,勾勒出了一本书的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在联系,起到了内容提要的作用。看书时,首先不妨把各章节的标题变换成提问式,这样能引起好奇心,增强理解。二是要学会看教材的绪论和前言,了解该书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听课方向和要旨,做到胸有成竹,这种预习方法又称为“侦察式”预习方法。道德与法治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同样很多,那么可以在疏通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预习的重点在理解:

在自学中怎样才能预习好呢?

一、确定重点和难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听课的目的无非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确定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确定了听课的主攻方向。

二、尽量分析本节所讲的问题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分支中的什么部分, 是否是重点。这个问题一般会被人忽略, 但这个步骤能起到串联知识、承前启后的作用,会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跃上-个更高层次。

三、适当预习旧的知识,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提高听课效率。如果不预习,在上课时老师若直接用这些旧知识讲新课,有的学生就可能听不懂。

预习的时候要注意将看、思、做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所谓看,就是将新课诵读遍,然后用笔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勾画出来。对于新课中不懂的内容,先记录下来。所谓思,就是要做到低下头去看书,抬起头来思考,手在不停地写题,脑在持续思考。所谓做就是指在看的过程中,遇到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要做 一做。另外.对于新课后的练习题、问答题也要尝试做一做。如果不会做,可以记下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杨帆主编.自主学习方法导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3.

[3]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課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08).

[4]赵任凭.浅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4).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道德与法治策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做好课前预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