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2022-05-18 20:16郭玉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企业化社团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亟待创新。本文简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相关路径,包括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和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管理模式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国家战略实施,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尤其是对于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迅猛增长,且不断从人才数量向人才质量方向转移。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突显,成为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但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来说,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管理模式没有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及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创新,很多院校依然在沿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的有效性、实效性大打折扣,这从当前高职院校整体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见一斑,如谈恋爱问题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业;学生网络成瘾、游戏成瘾现象较为突出;打架、破坏校园正常秩序的事件屡有发生;过度消费、虚荣攀比等不正之风对学生价值观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等。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乏力,现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1]。因此,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以飨大家。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数量、质量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板块,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使得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屡创新高,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高职学生的来源多样,生源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一方面,学生人数的大幅增长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生源质量整体较差也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生源数量的增长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配置形成较大压力,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管理水平、管理有效性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而生源质量随着学生人数的增长出现下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高职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道德水平也需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第二,时代环境变化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当代高职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智能电子设备的大范围普及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深刻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互联网对当代高职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上已经深入了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方方面面,再加上智能电子设备的高普及率,网络环境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基础环境。通过网络,高职学生可以获得任何想知道的消息,多元文化、价值观等借助互联网传播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三观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些不良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利思想、暴力等侵蚀着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此外,社会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择业观、学习观等带来了重要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人宠溺,对于择业、就业没有清晰的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任性自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就目前来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同时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等,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指标。而这些都无不与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某种程度而言,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已经直接影响到了高职学生就业的成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大多仍在沿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被管理地位,以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工作中心,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管理色彩,忽视学生管理中的教育职能,更多体现的是管理的强制性。在管理理念上,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奉行的是“以学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既以学校的管理意志为中心,本质上是“以学校为本”,学校处于学生管理的中心地位。在此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在内容上侧重于学生的安全管理、校园秩序的稳定、氛围的和谐等,在管理方法上也比较单一,批评教育、简单说教、违规惩处等是常用的管理手段。呆板、单一的管理模式很明显与当前高职学生管理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由此也造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管理触角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层面,尤其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表现乏力;管理方法、手段难以得到广大高职学生的广泛认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难如人意,甚至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情绪加重;在管理内容上难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缺乏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管理内容,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教育職能难以充分发挥,这与当前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育,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人才培养极不适应;在管理工具的应用上也比较单一,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不牢、信息传递不畅、管理效率低下。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且随着高职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无论是在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方面都已经滞后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学风、校风建设造成重大影响。在当前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势在必行,这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需求入手,才能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形势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实施高職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即高职学生管理的企业化模式和社团化模式。

3.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企业化模式创新

企业化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来说是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路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根本上来说,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全契合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训项目,已经为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模式创新的可行性较高。

3.1.1创建学生管理的企业化组织结构

创建学生管理的企业化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学生管理企业化组织结构,另一种则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企业化组织结构。本文在此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管理的企业化组织结构创建进行探讨。依据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企业化组织结构创建,可以设置行政组、业务组、宣传组、后勤组等部门,班主任为企业化组织结构的总负责人,辅导员为总经理(或由班长来担任),各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组长。企业化的组织结构创建还可以结合所在班级的专业类别来进行,参考对应专业的相关企业组织结构。高职院校一般采用“2+1”的学制,2年的学校专业教育再加上1年的顶岗实习。创建企业化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顶岗实行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管理的自主意识,即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2]。在企业化的组织结构创建过程中,各组的组长模拟企业的竞聘上岗来选出,各组的职能则根据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行政组可以负责班级学生的日常出勤管理、考核,协助班主任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策划班级实践活动等;业务组则可以结合班级专业课程设置,负责班级学生学业方面的管理、考核;后勤组则负责班级卫生、学生宿舍管理等。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特点,班主任和辅导员只负责组织结构的创建,而不参与具体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在企业化管理过程中逐步退出,只负责监管工作、考核工作等。

3.1.2应用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在创建完成企业化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之后,要让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真正运作起来,还需要应用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上,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高职院校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是相一致的,这在根本上是改变了高职院校传统“以学校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价值”,是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的根本要义,这里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技能和综合素养与能力等,也就是一切有关学生成长的要素提升、增强。在管理方法上,则可以借鉴企业的6S管理法、精益管理法、柔性管理法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当前企业运用的管理方法,能够使其对未来的职业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点、企业化学生管理特点的制度体系,无疑对该模式的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日常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激励机制、后勤管理制度等。以企业制度建设驱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进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3]

3.1.3以企业管理内容拓展学生管理工作边际

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侧重于事务性、功能性的管理,管理内容集中于学生学籍管理、安全管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等,对于学生管理中的教育职能不够重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难以体现。企业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引入了企业管理内容,实质上是将企业人才需求目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边际,令其管理内容更为丰富,更具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企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日常管理、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依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突出了企业所关心的学生思想道德培养、职业素质培养以及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等。如企业宣传管理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策划能力、组织能力;企业业务管理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开拓能力、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等;企业后勤管理内容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等;行政管理内容则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等[4]。可以说,企业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管理内容上极大地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相较于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更符合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3.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社团化模式创新

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是国外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尤以美国为最。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虽然也有所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具有广泛意义的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社团组织更多的是一种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更类似于一种兴趣小组,而不是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社团化组织,这与国外高校的学生社团具有明显的区别。但从国外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显著作用可以看出,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5]。因此,社会化学生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

3.2.1构建基于社团化的多层级学生管理组织架构

参考国内外高校社团组织的运作模式,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创建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首先应构建基于社团化的多层级学生管理组织架构,其特征描述为:组建院校层面的学生社团组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社团的审批与监督管理工作;组建学生会,负责学生社团组织的筹备与日常管理、重大活动组织策划;组建社团,吸纳有兴趣的学生进入社团并开展与社团组建宗旨相符的活动。多层级的管理组织架,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管理效率,并赋予学生参与对自身管理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学生管理的热情。在此组织结构下,学校管理层只负责学生社团组织管理部门的管理;学生社团组织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社团组织的审批工作,直接管理对象则是学生会,并对学生社团组织的运作情况负有监督职责;学生会负责学生社团组织的申请、考察以及日常管理、考核,制定学生社团组织运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并报管理部门审核,组织策划学生社团组织的重大活动等;社团组织的创建由学生自主发起,可根据专业、兴趣爱好等来进行创建,发起人向学生会提交申请,学校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成立,可吸收学生进入社团,开展社团各项活动。

3.2.2建立基于学生管理的社团组织管理制度体系

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制度是确保社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组织的成立应制定相应的《社团章程》《社团管理守则》《社团成员行为规范》等;对于学生社团组织成立与运行,学校层面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标准,如学生社团组织最低的人数标准,审批通过的学生社团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吸纳最低数量的成员,学生社团组织运行应遵守的院校相关规章制度,如《学生社团组织运行规范》《社团组织院校徽章、名称使用规范》《学生社团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等。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应明确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学生全员参与性,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入学后都应至少选择加入一个社团组织,这是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学生可以自愿参与多个社团,但应至少保留一个社会成员身份。学校应在制度层面鼓励学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对于运作成效突出的社团、社团表现优异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并将学生的社团表现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

3.2.3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考核监督工作

要确保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达到预期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加强学生社会社团组织的考核监督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此方面,高职院校的學生社团组织管理部门和学生会是考核监督的主体,前者代表的是学校层面的考核监督,后面则代表的学生自主管理层面的考核监督,二者配合可以形成两级考核监督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稳定运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6]。具体来讲,学生会应做好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监督与考核工作,内容包括社团成员吸纳情况、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社团成员违规违纪情况等,学生会应建立社团组织考核指标,以年度为单位开展绩效考核,达不到考核标准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警告或是留团观察;对于社团管理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如采取不正当手段吸纳成员;社团成员间出现霸凌、欺凌现象的;社团活动偏离学生管理宗旨、目标的,应坚决予以取缔,并对社团创建者、管理者给予校级处分。学校社团组织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对社团的运行情况进行抽检、巡查,并对学生会的考核监督工作进行督查。对于社团运作成效突出的,应予以表扬宣传,并对个人进行奖励,以激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4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改善当前的学生管理现状,必须要在管理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本文提出的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和社团化学生管理模式,只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两条基本路径,如信息化学生管理模式、社区化学生管理模式等也是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值得研究探讨,本文基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王经纬.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2]程桂香.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智库时代,2019(36):104-105.

[3]姜霞.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的创新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31(3):47-50,56.

[4]强溢.企业化管理模式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借鉴[J].商业文化,2021(12):57-59.

[5]王新婷.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0.

[6]余乙兵.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68-69.

中图分类号:G64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1-5640-5016作者简介:郭玉华(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企业化社团
缤纷社团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K-BOT拼插社团
河北省遥感应用协会被评为河北省5A级社团组织
群体决策中隐性社团组织的识别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
改变高校管理行政化、企业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