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研究

2022-05-18 22:00魏红伟袁江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育职业院校

魏红伟 袁江

摘要:本文所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首先需确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其次以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律为培育轴线,以专业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劳动素质相结合为原则,构建了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家庭、企业、学校、社会”四位一体、融合协同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并将美育与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构建了“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的五方信息化评估体系,考核职业院校实施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成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美育与劳动意识。

关键词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美育  劳动教育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in the Tal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EI Hongwei  YUAN Jiang

Abstract:The talent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 needs to determine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goals and define career planning. Secondly, taking the growth law of vocational skilled talents and the training la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cultivation axi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labor quality as the principle, the four “family, enterprise, school and society” integra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are constructed. An integrated,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tal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run through the entire education process, and a five-party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students, families,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has been constructed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abo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are used to implem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promote students' deep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labor.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Aesthetic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应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美育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应“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用美育陶冶其情操、温润其心灵,用劳动教育培养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用创新人才去憧憬和支撑未来,是高质量教育的本质内涵,也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1]。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的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进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培养目标精准定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

坚持五育并举,学科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理念下,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劳动技能、劳动技能与劳动艺术、专业技能与创新技能、劳动与价值等之间的相互融合,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与目标,确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自我发展规划目标[2]。一是能够满足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的理论知识;二是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工作的劳动技能;三是能够在职业工作岗位上创新发展的创新技能;四是能够在工作岗位的劳动发现和创造“美”。明确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之后,学生能够明确自我特性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能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能力、规划能力、发展能力及对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增长[3]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国家级和省级表彰获得者如“国家工匠”“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进行典型人物的宣讲和学习,通过用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中的“美”与“劳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去创造美、发现美。同时,职业院校要针对学生在实施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技能发展能力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美育与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能力发展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与保障[4]

2 实施课程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本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律和职业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以专业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劳动素质相结合为原则,实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构建课程体系[5]

基于时间动态下的学习规律、技能成长规律,构建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由“家庭、企业、学校、社會”四位一体、融合协同地构成,形成教育的闭环,满足教育的目标。家庭主要负责美育与劳动教育中的传统价值领域部分教育以及承担美育与劳动教育的主体。企业主要负责美育与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技术、劳动价值等领域部分教育,以及承担劳动教育中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及劳动创造美等的相关内容。社会负责美育与劳动教育中的各领域部分的引导与宣传,引导美育与劳动教育[6]。职业院校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实施者和建设者,因此,其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与劳动教育》教材,单独开设《美育与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规划各专业《美育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计划,明确课程教学标准及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主体的比重。第二,将美育与劳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中,通过校企合作、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等相互合作,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关于主体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中的主体内容,规划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新时代美育与劳动教育观。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见图1)。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美育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实验实训体系四大内容体系。

(1)美育教育体系。是将美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美育教育任务是准确把握美育教育方面的内容,熟悉理解新时代美育教育的背景意义和时代意义,深入认识新时期“美”观[7]。实施时间为大一年级、大二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青年大学习”、团委主题教育日等相关活动。

(2)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内容多样化的方式,从而使课程体系的内容与专业职业技能的劳动内容实现有效对接。重点培养学生的劳动内容、劳动纪律、劳动价值及劳动评价等,侧重培养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

(3)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美意识。在实施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通过相关典型案例、时代事件及热点事件等,实施对学生的美育与劳动教育,满足国家关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覆盖性[8],其中,专业课程体系是美育与劳动教育素养的培养关键。

(4)实验实训体系。实验实训体系是职业院校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指在实验实训期间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理解在工作范围中的劳动知识和劳动中产生美、创造美,实现知行合一。实施时间为课程的实验实训、顶岗实训等期间。

重构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应当增加了实践实训内容和课程,实践性课时在整体课时中所占的比例提升,这样可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达到知行合一。一方面,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实现学生进行一贯性、系统性的实践性学习和实训,促进学生进行实践,强化理论知识的运用;不定期邀请国家级和省级表彰获得者、技术能手、一线劳动者等,走进课堂,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更真实地感受美育与劳动教育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性的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感受劳动,体验劳动,发现劳动美,实现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

3 美育与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在信息化与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9]。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实现美育与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第一,学生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资源存在心理上的兴趣;第二,网络资源的多样化和娱乐化,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交流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不同领域范围的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内容,感受其魅力;第三,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现思维碰撞,从不同角度角色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美育与劳动教育知识的学习;第四,通过网络,可实现“家庭、企业、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这教育教学,提高职业院校的美育与劳动教育成效性;第五,创新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美育与劳动教育“入心入脑”,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美”和“劳动”有正确的认知和判定;第六,美育与劳动教育可实现校园的全渗透,实施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建设与实施,全方位地引导学生。

美育与劳动教育在内容范围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联[10]。因此,为构建“多方位”融合课程的实现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条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知识内容应相互融合、相互交替、统筹兼顾,构建美育与劳动教育之间融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11]。教育课程内容应体现出国家安全与德育方面的共同拥有的知识,更加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在这种多方位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课程的效用,促进学生能够同步理解与吸收两方面的知识,提高教育的效应性和融合协同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性。

4 建立五方信息化评估体系

为考核职业院校实施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成效,构建“教师、学生、家庭、企业、社会”五方信息化评估体系。

(1)教师。教师承担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评价责任。因此,实施对教师的考核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目标是否科学;教学实施设计是否可行;教育内容设计融合对接的方式与效果是否契合;教育过程是否灵活;教学考核是否公开合理等。

(2)学生。对学生考核评估体系指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等;二是是否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能否形成了科学的理念与正确的审美观;三是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是否具备美的发现力、创造力及劳动的创新性,是否能够在专业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更高的劳动价值和专业美;四是评价学生是否建立对自我规划发展目标,是否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是否结合区域优势和专业特点具备知识梳理的能力等。

(3)家庭。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家庭应该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调动家庭推動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进行,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美育和劳动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二是注重安排孩子进行劳动锻炼,鼓励参加勤工助学,强化劳动意识和能力培养;三是激励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

(4)企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劳动人才。众所周知,学生进行企业的顶岗实训和实习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因此,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显得更为合适和必要,具体考核评价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展现的劳动技术技能水平、劳动品质、劳动观念、劳动价值,以及劳动创造美、发现美等[12]

(5)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在育人方面的功能作用逐渐显现,起到教育支持作用。因此,社会对学生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方面的成效实施评估评价显得很有必要,具体考核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劳动素养、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及劳动品质等。

5 构建“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

职业院校中,传授美育与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影响课堂成效的是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因此,职业院校教师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须不断去挖掘课堂教育教学资源,须不断深入更新和学习教学方法,才能更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组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美育与劳动意识[13]。职业院校在美育与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充分重视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如举办学术讲座、知识辩论、宣传展览等形式,扩大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职业院校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成效性和可持续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是一个教育与学习的过程,要达到融合的目的和成效,首先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其次是需要“家庭、企业、学校、社会”四位一体、融合协同进行。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2]陈鹏.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及其意义向度[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5):13-20.

[3]陈理宣.论知识教育、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及其整合[J].教育学术月刊,2017(3):16-21,78

[4]邹涛,胡川.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6):91-93

[5]赵黎娜.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113-116

[6]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69-74,121

[7]朱之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1-7

[8]刘学勇,滕遥.合理性教育循环与美育、劳育关系刍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5):21-30

[9]刘学勇,滕遥.探讨以美育为基础、劳动美育为实现方式的合理性教育[J].理论经纬,2015:293-310

[10]赵伶俐.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2017(5):87-99.

[11]夏雪,殷筱.论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及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3.

[12]平迪.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20.

[13]钟飞燕.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作者简介:魏红伟(198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袁江(1978-),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教高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项目名称:新时代职业院校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JGD2021033);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018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美育职业院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美育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