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

2022-05-18 00:19耿素红王微娜王晓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单抗复发率

耿素红, 王微娜, 王晓娜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 血液科,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也可发生于胃肠道,患者多以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可合并低热、夜间盗汗、体质量减轻等症状[1-2]。目前, DLBCL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的方案(R-CHOP方案,其中R为利妥昔单抗, C为环磷酰胺, H为阿霉素, O为长春新碱, P为强的松),并通过增加方案的剂量密度来缩短疗程间隙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3-4]。从预后效果来看,仍有部分患者出现难治或复发,此类患者后续需接受自体造血细胞移植进行挽救性治疗,但对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而言,存在较大的风险[5]。因此,探讨DLBCL化疗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治疗前加以控制,对降低难治率或复发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观察R-CHOP方案的疗效,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4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本院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化疗。诊断标准: 患者均经本院组织活检和B细胞免疫表型确诊,检测结果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中DLBCL的定义。纳入标准: ① 符合诊断标准且为初发DLBCL者; ② 临床预测生存期≥3个月者; ③ 均经过2个周期或以上的R-CHOP治疗者; ④ 基础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均完整,核对后无误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者; ② 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者; ③ 随访丢失或拒绝随访调查者。

1.2 方法

患者均采取R-CHOP方案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解热镇痛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天按体表面积静脉滴注375 mg/m2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54); 第3天开始滴注600~1 000 mg/m2的环磷酰胺(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54), 50~60 mg/m2表柔比星(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 3 mg/m2长春地辛(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4); 每周1次, 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上。每次CHOP方案的第1天滴注利妥昔单抗,第3天开始CHOP治疗,每个疗程间隔3周。第1个疗程的第1~5天口服40 mg/m2泼尼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01)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 治疗后,采用影像学手段检查肿瘤状态,参照DLBCL疗效标准[7]评价患者的疗效。治疗后1个月内的CT测量淋巴病灶直径<1 cm,PET-CT扫描结果正常(阴性),未发现可触淋巴结病灶,细胞活检结果为阴性,定义为完全缓解(CR); 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测量值低于治疗前的50%, PET-CT扫描结果呈阳性,无新发病灶,定义为部分缓解(PR); 可检测病灶体积为治疗前的50%~75%, PET-CT扫描结果呈阳性,无新发病灶,定义为稳定(SD); 病灶直径增大, PET-CT扫描结果呈阳性,或可见任何体积新发病灶,定义为复发或进展(PD)。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② 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症状、肿瘤直径、肿瘤基因突变分型等,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和(或)线下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每2周门诊复查1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及预后

104例DLBCL患者中,疗效达到CR者65例(62.50%), PR者16例(15.38%), SD者6例(5.77%), PD者17例(16.35%), 总有效率为77.88%(81/104)。随访3个月时,死亡21例,难治或复发37例,病情缓解46例。

2.2 DLBCL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37例难治或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 46例病情缓解患者纳入缓解组,对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B症状阳性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β2-微球蛋白(β2-MG)、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于缓解组,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血浆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 DLBCL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复发组赋值为1, 缓解组赋值为2, 将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B症状、Hb、NLR、LMR、β2-MG、ESR、hs-CRP、ALB、LDH、HDL均为DLBCL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 见表2。

表2 DLBCL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DLBC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由细胞核超过2个正常淋巴细胞的大B细胞构成,且伴有弥漫性生长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8-9]。临床上常采用CHOP方案进行化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0]。利妥昔单抗出现后,因其具有抗体依赖性,可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使CD20不被内在化或从细胞膜上脱落,新的治疗方案将其纳入为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DLBCL治疗方案中[11-12]。张冬华等[13]研究显示, R-GD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地塞米松及顺铂)的总有效率为84%, 显著高于单纯采用GDP方案的50%。黄婧[14]研究发现, R-CHOP的总有效率达86.00%, 显著高于CHOP的62.22%, 说明利妥昔单抗针对CD20阳性DLBCL的治疗具有较高价值。但在上述研究的随访结果中,均出现较高比率的难治或复发患者,在选择更换化疗方案、改为放疗或加用其他治疗手段后,仍出现部分患者因不耐受或其他致死性副作用而致死的情况。

本研究104例DLBCL患者中, 81例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77.88%。经过3个月的随访,出现21例死亡和37例难治或复发病例,复发率为35.58%。仅从数据结果来看,采用R-CHOP的疗效较好。分析原因为CD20抗原表达于95%以上的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而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研制的抗体,利妥昔单抗与CD20结合后使之从病灶细胞膜上脱落,但不以游离抗原形式在血液中循环,因而不会与抗原竞争性结合,大大降低了CD20活性表达[15]。同时, DLBCL化疗后短期内的复发率也较高,且在排除年龄较大或合并症等因素后,接受新的治疗方案仍无法有效遏制病情发展,该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6]。

张静等[17]研究发现,从肿瘤细胞生存环境、炎症状态、机体整体营养状态来看,复发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病情缓解患者。Hb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由Hb分子通过运动和细小结构的改变来调节氧气与Hb的4个位点的有效结合[18]。本研究复发组患者的Hb更低,表明患者的血氧运输效率更低,可能存在贫血风险。从肿瘤细胞环境和炎症状态来看,复发组患者NLR、β2-MG高于缓解组, LMR水平低于缓解组, ESR、hs-CRP水平高于缓解组,说明复发组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所承担的产生和运载抗体的功能下降,防御病毒感染的能力也随之降低[19-20]。在多因素分析中,上述指标均为DLBCL复发的影响因素,据此初步推测ESR、hs-CRP可结合NLR、LMR、β2-MG成为DLBCL预后质量的潜在评估指标。

此外,本研究还纳入ALB、HDL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低水平ALB、HDL也会影响DLBCL复发率。ALB在肝脏中合成,受机体营养状态、激素平衡、血浆渗透压等因素影响,可在机体需要时分解为氨基酸,以供组织合成其他蛋白质。HDL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具有运载周围组织中胆固醇的作用[21-22]。低水平的ALB、HDL表明复发患者的营养状态更差,且无法维持血管及肝脏代谢平衡。由此可推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复发患者机体免疫、水解代谢等功能均受到损伤,炎症状态和细胞毒性增强,导致短时间内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CHOP方案治疗DLBCL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而B症状阳性、淋巴细胞、炎症状态、机体营养状态均是影响DLBCL复发的风险因素。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单抗复发率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抗PD-1/PD-L1和CTLA-4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rhG-CSF 与rhGM-CSF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