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2-05-20 13:47邢琴霞王雪芳
医学概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邢琴霞 王雪芳

摘要:目的:重点探究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过程中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然后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有效落实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这样可以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问题,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宫颈癌根治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影响

引言

在妇科肿瘤疾病中,宫颈癌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切除,然而,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来说,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例如,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做好严格细致的护理干预,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护理的成效和精准性,这样才能有效防范该类疾病的形成和危害程度的加剧。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护理或者护理措施不够精准有效,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患肢部位出现神经功能丧失等相关问题,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需要充分落实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医疗护理方面进行有序推进,各个方面顺利衔接,这样才能充分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体现良好的护理成效。据此,本文重点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护理成效,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涉及6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宮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在患者年龄范围在29岁至4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1.35岁,在具体研究环节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在手术之前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要匹配相对应的岗位职责,医生和护理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细致的评估考核,使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满足既定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标准,在医生和护士方面都要进行着重培训,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切实增强。其次,要确保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注重做好每天一次的查房和管理工作,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测,注重做好风险的应对和处理,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并发症应急处理预案和防控机制,确保各项内容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落实。同时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匹配教育方案,使患者依从性和配合程度显著提升,融入到整体的医护一体化护理环节。第三,着重针对患者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进行相关防控,患者手术之后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对下肢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以及温度等等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分析和对比,对其双下肢疼痛程度以及静脉血栓的相关表征等进行充分分析,有针对性的询问和对比,充分把握疼痛的具体、部位程度等等,然后进行精准有效的防控。医护人员要进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在患者的针对性反馈以及医护人员共同反馈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实现全过程、全方面的衔接和护理干预。第四,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早期运动,通过适当运动使下肢部位可能出现的凝血的障碍得到有效消除,提升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使其在正确良性的干预背景之下体现出良好的康复效果。第五 切实有效地做好院外随访工作,对于患者进行院外的康复指导,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各类数据录入SP SS26.5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检验相关数据,用P值小于0.05代表各类数据的对比由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00%和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百分之80%和10%,P值小于0.05。两组的研究结果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针对宫颈癌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要采取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治疗方式,这是首选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把患者的全子宫进行切除,并且清扫患者的盆腔淋巴结等,以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出现的遗留病变,进而导致淋巴结再一次出现远处转移等相关内容。宫颈癌根治术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术式。对于宫颈癌的治疗来说,到底是选根治术还是选锥切或部分切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变部位,具体范围以及活检和病变的具体类型来针对性的选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是全切方法,也就是说确保宫颈部的病变部位能够得到有效切除。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小组的有效构建,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和康复计划,然后按照实际的操作指南有序推进,这样才能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护理成效,防范患者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问题,进而为患者的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对于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实施该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患者所呈现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4结论

通过上文的剖析可以充分明确,对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来说,在术后着重做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这样可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形成率。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推行,切实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彭丽艳.行为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2019,(6):45-46.

[2]范刚,张丁兮,邹燕,等.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相关性[J].2020,(1):98-99.

[3]李俊萍.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探讨[J].2018,(21):54-55.

[4]徐翠红.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2019,(21):47-48.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