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伦理的探讨及思考

2022-05-20 13:47任文溥
医学概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伦理学家庭

任文溥

摘要: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相关问题的学习探讨, 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加以合理的规制与调控,从而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最大限度地为人类谋福利。

关键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类道德;伦理学;家庭

一、人类生殖健康技术的起源

近年来,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日趋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育龄期夫妻超过10%都存在生殖问题。中国人口协会2012年公布的调查报告中,中国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症发病率在12.5%以上,这就意味着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不能生育。不育症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影响着社会和谐、人口质量和家庭幸福。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随之诞生。其中,试管婴儿的诞生被誉为20世纪医学界的一大奇迹。

二、人类生殖健康问题导致不育问题加剧

我国人口政策由“计划生育”发展到放开二孩、三孩,实现生育自主、鼓励生育。政策的开放和生育下降成了当前的重要问题。

近10年来,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从26岁推迟到28岁。而大中城市中的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往往超过30岁。另外,有的年轻人追求自由,有的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有的高学历夫妻等到博士毕业后都已经接近30岁,特别是女性在工作和生育之间很难寻觅到平衡,这些也导致了生育年龄的拖延。

男性生育能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一些男性不良的生活方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类的生殖功能。久站、久坐、经常桑拿或泡热水、不健康的饮食、药物、吸烟、酗酒等都成为现代人的生育隐忧。另外,一些基因的突变被发现与生殖密切相关,是导致不育的重要的遗传因素。

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现行技术与应用

(一)人类辅助生殖技術的适用性

首先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那些因患有不育症而又急切盼望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第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夫妇都患有遗传病或者是某种致病基因携带者或者男方是遗传病患者的家庭获得健康的后代;第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可以作为生育保险技术,为人类谋幸福;第四: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于优生优育。

(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遵守一定的原则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遵守的原则:首先保护受捐者,捐供者与受捐者保持互盲;医生与受捐者保持互盲,并为之保密;其次是保护后代原则,即医生与后代保持互盲,受捐者对后代保密;第三血型相配原则,即捐者与受捐者ABO血型相配原则。第四是外貌相配原则,因为人类的血型和人类的外貌一样也具有遗传性,考虑到以外貌相配原则,尽量选择外貌外形适配或更优,避免因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产生的无谓的悲剧;第五婚姻稳定原则,为了后代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婚姻不稳定的家庭应拒绝提供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三)理性看待辅助生殖技术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率约为50-60%,纵然不同的医疗经验与技术会影响妊娠率,但是不同的患者情况不同是更加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须强调的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并不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的万能药”,生育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是无法避免的,高龄女性怀孕后仍需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把握生育年龄才是关键。例如,二孩政策导致的女性生育年龄增大无疑会降低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率。

借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试图怀上双胞胎的想法以及做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国规定,35岁以下第一次做试管婴儿,最多只能放两个胚胎;35岁以下第二次做或者35岁以上第一次做最多可以放置三个胚胎。鉴于生育多胞胎比单胎更具有风险,主治医生会根据孕妇实际情况要求减胎手术。

(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也具有局限性

如果患有不育症的男性缺乏单倍体功能性精子,女性患者无法提供卵子或无法怀胎与分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也没有办法。也就是说,即便精子的数量、质量、运动能力、卵子等存在一些问题,一对夫妇想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自己的后代,也必须要提供精子、卵子和子宫。

四、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伦理思考

(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是”与“非”

辅助生殖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简称,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对不育夫妇通过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技术从而达到受精到分娩这一自然生殖过程。这是一项人工干预的妊娠的技术,因而导致了种种非自然生殖的方式,成为了各种医学伦理问题的根本来源。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是一种造福于人类的生殖技术,其伦理价值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首先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那些因男子患有不育症而无自然受精只可能,却又急切盼望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第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夫妇都患有遗传病或者是某种致病基因携带者或者男方是遗传病患者的家庭获得健康的后代;第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可以作为生育保险技术,为人类谋幸福;第四: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于优生优育。

然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在推广与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及阻力,例如,传统的“亲子观念”直接影响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了持传统贞操观念者的强烈谴责。其涉及的伦理学主要见于以下几点:第一点,鉴于要有利于后代的原则,要求夫妻双方的智力都正常;第二点,我国规定不能给单身妇女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第三点,如果夫妻双方的年龄太大,也不能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第四点,不能代孕、不能滥使用排卵药物而生多胞胎,同时,也要求医院不能为了利益而滥用这项技术。

(二)单身妇女的人工辅助生殖问题。

这样的技术可以使单身女性、同性恋者建立家庭,但这种家庭没有正常的家庭那样具有强有力的纽带,所以不利于后代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况且,这种异常的家庭一旦增加,会促使传统的家庭解体,更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虽然可以满足不结婚也能生育的愿望,但是却不利于后代的生理心理正常发育和社会的未定发展,从整体上看是弊大于利的。

(三)生殖商品化的问题。

冷冻卵子和冷冻精子商品化的问题日益严重。虽然商品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卵子、精液来源和库存不足的问题,但也会同时并有一系列的问题:一些供者可能会因金钱而隐瞒自己自身的某些遗传缺陷或遗传病,结果就会把自身的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通过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传给无辜的后代。而且生殖商品化很可能导致精液和卵子的质量下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优生的效率。再者,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可能会引起血亲通婚的伦理悲剧,严重影响优生。

五、辅助生殖背后的社会问题

失独家庭:据统计,目前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个。失独母亲年龄普遍较大,为开展辅助生殖技术得到试管婴儿带来较大困难。失独家庭的精力与经济能力,以及养老问题都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试管婴儿代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虽然法律对代孕一棒子打死,但并不会杜绝地下代孕,相反会滋生个人层面的代孕,增加风险。有代孕需求的夫妇很有可能选择允许代孕的国家,媒体上曝光的某女星各种代孕风波,国外“代孕王国”、“子宫出租”非法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结语

辅助生殖技术的诞生可谓医学界的一大奇迹,在某些方面已经为人类展开了美好的前景,开创了一个有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些常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众多不孕患者圆了孩子梦,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使得不少遗传病家族摆脱了生育遗传缺陷后代的噩梦,还以一些前沿技术,如线粒体替换、胚胎基因修复等,也开始崭露头角,有望用于阻断致病基因的纵向传递。另一方面,辅助生殖技术也有适用范围,建立严格的要的伦理制约,进行慎重的选择使用,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才是健康生育的“正途”。

参考文献:

[1]杨国斌,王大勇,张艳梅.辅助生殖技术中伦理问题的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10).

[2]王一飞.对不育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几点思考[J].生殖医学杂志,2007,(4).

猜你喜欢
伦理学家庭
新时代之中国精神的文学表达: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阅读理解两篇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反腐败——从家庭开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
浪漫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