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

2022-05-20 07:36徐万土陶顺顺徐芳君
关键词:鱼苗饵料培育

徐万土,楼 宝,陶顺顺,陈 裕,杨 辉,曾 肖,徐芳君,詹 炜

(1.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浙江象山 3157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dae、黄鱼属Larimichthys,是暖温性底层集群鱼类,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并称为东海“四大渔产”[1]。19 世纪50 年代中期,小黄鱼产量较高,处于兴盛时期,仅中国年产量就达120 000 t 以上,但由于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原因小黄鱼资源衰退,1990 年时年产量仅为52 895 t[2]。虽然在伏季休渔等制度的控制下产量有所回升,但资源调查结果[3-7]显示小黄鱼个体小型化、年龄组序列缩短、性成熟提前、群体结构简单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恢复小黄鱼自然资源及发展其增养殖业,研究者们已对小黄鱼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种质保存[8]、性腺发育[9-10]、精卵发生[11-14]、驯养与繁育[15-17]、摄食与消化[18-19]、养殖[20]等方面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使小黄鱼成为“四大渔产”中继大黄鱼及曼氏无针乌贼之后第3 个实现人工繁育与养殖的种类。但迄今为止,小黄鱼规模化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见研究报道。小黄鱼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其增养殖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于2019-2021 年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以人工培育的小黄鱼为亲本,通过室内升温强化培育提早性腺发育成熟,然后激素催产获得受精卵,在人工控制的适宜条件下孵化与培育,取得规模化育苗成功,旨在为小黄鱼规模化生产性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亲鱼培育

小黄鱼亲鱼为人工培育的无病、无伤、体表完整的性成熟个体,1 龄雌鱼体重大于85 g 2 龄雌鱼体重大于160 g,1 龄雄鱼体重大于60 g,2 龄雄鱼体重大于120 g。2019-2021 年,每年1-2 月间,将象山港网箱中培育的亲鱼移入室内培育池(面积20~26 m2,池深1.5 m)进行强化培育,雌雄亲鱼比为1.5:1~2:1,培育密度60~90 尾·m-2。亲鱼刚入池时池水温度11 ℃,稳定2 d 后每7 d 升温0.5 ℃,直至15 ℃恒定。控制盐度21~23、pH 7.8~8.3、光照100~200 lx,投喂自制湿性饲料,每日2 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催产前1 个月加投经聚维酮碘(0.5 mg·L-1)消毒处理过的沙蚕,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每日进行池底吸污及换水,日换水量为80%~100%,保持水质清洁及溶氧充足。

1.2 催产

分批次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挑选腹部膨大而柔软的雌鱼及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的雄鱼,将亲鱼用丁香酚麻醉后,由胸鳍基部一次性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雌鱼剂量为8~10 μg·kg-1,雄鱼剂量减半。催产后的亲鱼按照雌雄比2:1 放入产卵池中,控制水温15~16 ℃,并使用无碘海盐调节盐度为25,以保证受精卵上浮。在水温15~16 ℃条件下,效应时间约36~48 h。第1 次产卵后24 h 左右会再次产卵,产卵量约为第一次的1/2。产卵结束后,将亲鱼继续强化培育1 周以上,可再次进行催产。

1.3 孵化

亲鱼产卵后,待受精卵发育至原肠期,对其进行收集,经分离和清洗后将受精卵置于育苗池中(面积32 m2,池深1.6 m),受精卵密度为(2.5~5)×104粒·m-3,在水温17 ℃、盐度24~25、pH 8.0~8.3、光照500~1 000 lx、微充气条件下孵化,经24~30 h 孵出仔鱼。

1.4 鱼苗培育

1.4.1 培育密度

仔鱼期1.5×104~3.0×104尾·m-3,稚鱼期5×103~1×104尾·m-3,幼鱼期3×10-3~5×10-3尾·m-3,随着鱼苗的生长,及时分池降低鱼苗密度,以保证较高成活率。

1.4.2 饵料系列及投喂

在水温17 ℃条件下,仔鱼4 日龄开口,开口饵料为经小球藻及营养强化剂强化的轮虫,投喂密度为5 个·mL-1;投喂轮虫阶段每日添加小球藻以供轮虫摄食及保持水质稳定;12 日龄开始加投经营养强化剂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为0.5~1 个·mL-1;16 日龄起停止投喂轮虫,开始投喂“鱼宝”牌颗粒饲料,并逐渐减少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及投喂次数,23 日龄起停止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每日投喂3 次颗粒饲料。之后根据鱼苗的生长状况逐步加大颗粒饲料投喂量和颗粒饲料粒径(表1、表2)。

表1 饵料系列Tab.1 Dietal series

表2 颗粒饲料粒径Tab.2 Pellet size

1.4.3 日常管理

育苗所用海水经砂滤、泡沫分离和紫外消毒后使用;育苗过程中持续充气,维持水体溶解氧在6 mg·L-1以上;初始水温控制在17 ℃左右,之后随着鱼苗生长逐步提高水温,最终保持在21 ℃。控制pH 7.8~8.3、盐度21~23、光照500~1 000 lx,避免直射光。仔鱼培育早期每天往池中补水5~10 cm,池水加满后每天换水1 次,换水量根据水质状况确定。换水前将池底的残饵、粪便等杂质进行清除。

2 结果

2019 年4 月6 日至20 日共催产7 批5 450 尾亲鱼,获得受精卵1.38×107粒,平均受精率45%,孵出仔鱼5.16×106尾,平均孵化率37.4%,培育出平均体长3.59 cm 的鱼苗8.96×105尾,平均育成率17.4%。

2020 年4 月4 日至18 日共催产6 批5 000 尾亲鱼,获得受精卵1.55×107粒,平均受精率72%,孵出仔鱼9.55×106尾,平均孵化率61.6%,培育出体长2.8~3.8 cm 的鱼苗2.16×106尾,平均育成率22.6%。

2021 年4 月7 日至11 日共催产2 批1 330 尾亲鱼,获得受精卵7.7×106粒,平均受精率66%,孵出仔鱼5.7×106尾,平均孵化率74%,培育出平均体长3.34 cm 的鱼苗1.45×106尾,平均育成率25.4%。

3 年共催产亲鱼11 780 尾,获得受精卵总数3.70×107粒,孵化出仔鱼总数2.04×107尾,经40~47 d 培育,得到体长2.8~3.8 cm 鱼苗4.5×106尾,平均育成率22%(表3)。

表3 小黄鱼规模化育苗结果Tab.3 Result of large-scale seedling breeding of L.polyactis

3 讨论

3.1 亲鱼的强化培育

亲鱼强化培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培育环境条件及优质饲料的投喂,目的是为了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提高精卵质量、受精率及孵化率[21-22]。亲鱼培育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水温的控制和水质管理。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鱼类性腺发育及产卵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性腺发育越快[23]。本试验,在小黄鱼亲鱼强化培育期间,通过升温到15 ℃后保持不变,促进性腺发育提早成熟,达到早繁苗目的,每天定时监测水质,进行池底吸污并换水80%~100%,保持水质清新及溶氧充足。其次要注重亲鱼优质饲料投喂,保证亲鱼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本试验,除投喂营养价值高的自制湿性饲料外,还增投沙蚕,能促进亲鱼性腺发育良好。

3.2 鱼苗培育过程中饵料系列的搭配与转换

鱼类开口摄食阶段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其生长和存活主要与饵料大小、饵料种类、饵料所含营养有关[24]。本试验,小黄鱼4 日龄仔鱼开口摄食,此时仔鱼游动能力较弱,口裂比较小,摄食能力不强,因此需投喂经营养强化剂强化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轮虫是高蛋白质的浮游动物,能够提高营养摄入,促进仔鱼生长。12 日龄时,仔鱼口裂增大,游动能力增强,运动消耗增大,仅轮虫已无法满足仔鱼的生长需求,此时要减少轮虫投喂量,增投卤虫无节幼体,兼顾不同大小仔鱼的摄食需要。16 日龄时,仔鱼消化吸收能力进一步增强,口裂已较大,此时应停止投喂轮虫并减少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开始投喂“鱼宝”牌颗粒饲料,之后根据发育状况,逐步调整颗粒饲料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比例。23 日龄起停止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仅投喂颗粒饲料,已能满足鱼苗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据报道,饵料系列的搭配与转换在大黄鱼[25]、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26]、云纹石斑鱼E.moara[27]、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28]等的人工育苗生产中都严格把关才取得理想的育苗效果。本试验,2020 和2021 年受精率、孵化率和育成率较高,达到陈睿毅[17]、詹炜[20]、楼宝等[29]相关小规模繁育的水平。本试验,严格把控了饵料系列的转换,出苗时间与以往相比明显缩短。表明正确把握饲料营养搭配、及时转换适口饵料有利于缩短出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因此,人工育苗过程中要精准把握饵料转换时间。

3.3 日常管理

在亲鱼入室开始摄食时及时采用内服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措施,可预防内脏白点病发生;饲料中添加多维和免疫多糖,同时避免强光直射和光线突变,可减少亲鱼的应激反应及胀气病的发生。轮虫与卤虫无节幼体作为鱼苗的饵料,投喂前必须充分营养强化并少量多次投喂,保证鱼苗营养需求,可提高鱼苗的抗病力。育苗过程中,随鱼苗生长要进行分池,避免自相残杀现象的发生,以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

猜你喜欢
鱼苗饵料培育
香饵
香饵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秘制饵料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