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2-05-20 03:11宁芝南杨绍刚刘丽新余市中医院江西新余338000
江西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耳穴胃肠功能肠梗阻

★ 宁芝南 杨绍刚 刘丽(新余市中医院 江西 新余 338000)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引起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腹膜炎、肠坏死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病情较轻,临床多予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并辅以必要的护理措施,以加快胃肠功能康复。但常规护理措施缺乏一定针对性,部分患者病情恢复较慢。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肠结”“腹痛”等范畴,应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成效。中药贴敷为中医特色技术,其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上,可起到刺激穴位和经穴传导药效双重作用,利于调节经络气血运行,通郁闭之气、散瘀结之肿,达到扶正驱邪之效[3]。耳穴压豆是在耳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外治措施,选取耳廓上对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可发挥理气止痛、活血通络之效,利于加快病证消失[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在不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6.35±4.71)岁;致病原因,异常饮食者18例、肠道虫积者10例、腹部手术者13例;病程1~3 d,平均病程(1.82±0.15)d;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平均 BMI(22.06±1.05)kg/m2。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32±4.68)岁;致病原因,异常饮食者19例、肠道虫积者9例、腹部手术者13例;病程 1~3 d,平均病程(1.84±0.17)d;BMI 19~26 kg/m2,平均 BMI(22.08±1.07)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黄家驷外科学》中不完全性肠梗阻诊断标准[5]:伴有腹痛、腹胀、肛门排气停止等症状,可闻及肠鸣音亢进等,并可见X线改变;(2)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实热内结证诊断标准[6]:主症为腹胀、大便秘结、恶心呕吐,次症为口苦口干、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恶性肿瘤者;(2)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腹膜炎等;(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精神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完善检查、禁食禁饮、心理辅导、监测病情变化、疾病宣教等。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干预。(1)中药贴敷:将生大黄研磨成粉后,用75%酒精调成糊状,涂抹于1.0 cm×1.5 cm胶布中央,贴敷于神阙穴上,每次贴敷6~8 h,每日1次;(2)耳穴压豆:主穴选取大肠、脾、三焦、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为肺、乙状结肠。穴位选取后,将王不留行籽压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次按压2~3下,单次1~2 min,以出现酸胀感为宜,3 d换一次胶布。两组均干预10 d后评价。

1.5 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和首次排气、腹胀缓解及X片梗阻消失时间。(2)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干预前及干预10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疼痛状况,得分高则疼痛强,总分10分,由患者主观判断;并以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价生活质量,总计36项,每项0~4分,得分越高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首次排气、腹胀缓解及X片梗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s ,n=41) h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s ,n=41) h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 腹胀缓解时间 X片梗阻消失时间观察组 33.58±5.49* 77.65±8.59* 67.89±6.75* 70.33±7.98* 86.35±8.97*对照组 41.25±5.87 85.75±9.13 78.52±7.65 79.85±8.53 95.63±9.17

2.2 两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s ,n=41)分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比较(±s ,n=41)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VAS评分 GIQL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48±1.16 1.86±0.31*58.52±5.12 105.69±10.34*对照组 6.52±1.18 2.63±0.42 59.03±5.24 96.41±9.42

3 讨论

肠梗阻致病因素较多。临床认为腹部手术、饮食不当、肠壁功能损伤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梗阻近端肠壁膨胀及肥厚,导致食物难以正常通行,从而诱发腹痛、腹胀等症状,且病发后患者难以进食,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甚至导致休克发生[7-8]。目前,临床治疗仍以保守为主,如胃肠减压、禁食等。但常规西医治疗起效慢,仍需配合必要的护理措施,以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减轻机体痛苦。而临床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仅可从疾病介绍、心理辅导等基础措施进行干预,虽可一定程度上安抚情绪,但整体胃肠功能恢复较慢。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实热内结证。实热与肠腑积滞内结,引起气机升降不调,传导失司而致痛、吐、胀,故临床干预应以行气导滞、泄热为主。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首次排气、腹胀缓解及X片梗阻消失时间较短,干预后VAS评分较低、GIQLI评分较高,表明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干预可减轻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腹痛症状,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中药贴敷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本研究选用大黄作为贴敷药物,其性味苦、寒,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常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等。用其贴敷神阙穴,可刺激穴位产生培元固本、和胃理肠之效,加之药物经穴位传导,可协同穴位产生综合效应,以快速消除肠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痛苦[9-10]。耳穴压豆为中医传统技术。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其与经络、脏腑等关系密切,通过刺激大肠、乙状结肠、腹等穴位,可疏通脏腑、顺气导滞,加快肠道蠕动能力的恢复;“脾”主运化,能宣肺健脾、益气助正、和胃通络;“三焦”可下气消食、通便止痛;“消化系统皮质下”能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加快肠内容物通过;“肺”主肃降,与大肠相表里,协同增强大肠疏导糟粕之效。

综上所述,中药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可改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腹痛感,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耳穴胃肠功能肠梗阻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