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疗法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2-05-23 22:51李宏茹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李宏茹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使用抗病毒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参加此次试验的60例受试患者,是在2021年2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将以上受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研究对象为30人,使用普通乙肝病毒治疗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为30人,使用抗病毒疗法,回顾以上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干预疗法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四项实验室指标相比较,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其各项指标更佳,数据比对P值<0.05。结论:与普通疗法相比,实施抗病毒治疗更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患者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更趋于正常值。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9--0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HBV病毒感染所致,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极高,其中发病人数最多的为乙型肝炎,与其他肝炎相比其传染性也更高。且近些年该病依然在呈上升趋势。其具体发病机制较复杂尚不明确,疾病并发症相对较多,治愈难度大[1]。伴随病情的不断进展,后期患者肝功能出现损伤,不能正常进行运作。患病后如未接受有效的治疗,极易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肝衰竭是指肝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症状,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基于此,此次研究选择我院肝胆胰外科的60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受试对象,探究在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使用抗病毒疗法的临床意义,现取得良好效果,将报告整理如下,供临床参考研究。

1.基线资料和一般方法

1.1基线资料

参加此次试验的60例受试患者,是在2021年2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将以上受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人,两组受试患者的资料详见表1。对以下资料进行比对,数据显示P值>0.05,两组差异较小且无意义。满足对比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的病毒肝炎疗法。

研究组:给予抗病毒疗法,具体如下: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019)也可以使用干扰因子,在患者治疗半年期间每月采血一次。

1.3观察指标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各项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 、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数值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实验室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中,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个研究组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对两组实验室指标

两组四项实验室指标相比较,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其各项指标更佳,数据比对P值<0.05,具体资料详见表2。

3.讨论

HBV感染的自然史取决于病毒、宿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017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指南指出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防止发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同时减少感染慢性化的风险。我国感染人口基数大,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概率,减少LF、LC和HCC发生。根据目前临床数据显示,我国乙型病毒肝炎患者人数较庞大,由于其疾病本身的特性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导致近些年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许多并发症[2]。大部分的急性感染者最终都会演变为慢性感染,也就是说明病毒乙肝病毒会终身伴随这部分患者,随着病程发展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或者肝癌。这无疑是给其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我国每年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中,就有将近30%为急性乙肝,因此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治疗原则是阻止该部分感染人群继续发展转为慢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减慢感染进程,让患者及时进入恢复期,彻底治愈肝炎,降低病毒肝炎中慢性肝炎的总体百分比[3-4]。文章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四项实验室指标相比较,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其各项指标更佳,数据比对P值<0.05。HBV在体内持续存在及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故在病情稳定的早期抗病毒及调节免疫是阻止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时及时服用核苷类似物可以通过增强免疫调节作用迅速抑制HBV的复制,提高治愈率,使重症化减轻,使慢转率减少,从而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但是具体临床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与普通疗法相比,实施抗病毒治疗更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患者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更趋于正常值。

参考文献:

[1]辛海贝,张修平,张存圳,刘渠.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规范[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14(03):129-136.

[2]王成康,刘寿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06):574-576.

[3]高倩.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實用医药,2020,15(22):133-134.

[4]周彬.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2):38.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
异丙酚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胃镜检查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安络化纤丸合西药治疗瘀热互结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3例临床观察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缙云麻鸭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治疗
雏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