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2022-05-23 08:45陈成东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口蹄疫水疱猪群

陈成东

摘要: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的发生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点。猪在感染口蹄疫病毒后表现为体温升高,且在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明显的水疱。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水疱会破溃后形成溃疡,从而出现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仔猪发病可以引起仔猪的死亡,死亡率可以高达50%以上。本病的发生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将针对猪口蹄疫病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其防控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可以给广大养殖场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关键词:猪;口蹄疫;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是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对仔猪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对成年猪的危害主要为局部的水疱和破溃,而且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行痊愈。所以本病常会被养殖场所忽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本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简介

猪口蹄疫病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其属于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RNA病毒,且病毒粒子呈现出球形,直径在23nm左右[1]。病毒粒子没有囊膜。病毒在同一培养物中含有完全粒子、中空粒子、亚单位粒子和VIA抗原等。只有完全粒子具有感染性和免疫原性。口蹄疫病毒通常具有7种型,分别是A、O、C型,南非1、2、3型以及亚洲1型,存在亚型更多,已经发现的就达到65个之多。在我国发病较多的口蹄疫病毒的型有两种,分别为A型和O型。本病毒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长期存活,在4~8℃的温度下可以存活数月,但温度降低到-20℃左右时,可以存活数年。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失活,当环境温度达到60℃时,存活通常不会超过15min。病毒对酸碱和消毒液比较敏感,当处于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病毒会很快失活,常用消毒药物如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本病毒杀死。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处于潜伏期内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这些猪能够通过口腔向外排出带有大量病原的分泌物,也可以通过蹄部、乳房等部位的水疱破裂而污染周围环境。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当健康猪接触到被病毒所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以及其他物质时,就会遭到感染而引起发病。在同一个圈舍的猪群,能够直接接触到,也会因直接接触而出现感染,尤其是当健康猪的体表皮肤或黏膜出现有破溃时,更容易引起发病。病毒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这还取决于风力的大小以及空气的湿度等。当环境温度较低且湿度较高,风力较大时,病毒能够扩散到超过100km的地方[2]。本病的易感动物较多,常见的猪、牛、羊、鹿等动物均有较强的易感性。但猪的易感性更高,尤其是仔猪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和较高的死亡率。

本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率会有所上升。但在一些高度集约化的规模猪场内,发病率表现出没有规律可循,在高温时节也会发生本病,而且一旦发病,病情会迅速向周围蔓延扩散。

3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口蹄疫病毒后,通常具有1~3d的潜伏期,有的病猪潜伏期较长,可以达到1周左右。尤其是当猪场对猪群进行免疫后,能够延长其感染口蹄疫的潜伏期。病毒的复制会逐渐增强毒力,当猪自身的免疫力较低时,就容易发病。病猪在潜伏期过后出现体温升高,常会超过40℃,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严重的病猪食欲废绝。在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水疱逐渐增大至米粒甚至黄豆大小,而后水疱会破溃形成溃疡面,结痂。有时溃烂的水疱会被病原所感染,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表现为化脓和腐烂等。如果没有继发感染,病猪会在一周左右痊愈。而出现继发感染的病猪,病情会越发严重,甚至会导致蹄部的蹄壳脱落,并流出大量的血液。病猪不能够正常站立和行走,呈卧地不起的状态。当对病猪进行驱赶时,其出现尖叫,并且在蹄冠等部位还出现有出血情况。处于哺乳期的母猪发生感染后,还表现为乳房上有明显的水疱和结痂,导致产奶量出现严重下降。如果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出现感染,还可能会出现流产症状。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和保育猪一旦感染发病,就会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死亡率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在一些非疫区,当2周龄以下的仔猪出现感染,其死亡率可以达到100%。

4 病理变化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出现在心脏部位,表现为心包内有大量的积液,呈透明或微浑浊样,心包膜有大量点状出血。心脏质地柔软,内膜和外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而且心脏颜色变淡。将心脏切开后,可见心肌切面有斑点,呈灰白色或淡灰色。在心室中膈和心壁上会出现有灰黄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条纹,外观类似于老虎的斑纹,称之为“虎斑心”。此外在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等部位也会有一些出血点和坏死灶。有的病猪在胃肠道黏膜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5 诊断方法

本病通过对流行情况的了解,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在临床诊断时,要注重本病通常发生于偶蹄动物,而且在发病后传播较快,多呈现出流行性发病。根据发病猪的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有水疱和溃烂的情况。死亡病猪出现虎斑心等特征性的病变,还可见有出血性肠炎的症状,由此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可以在实验室采取补体结合试验、乳鼠血清保护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而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逐渐成为当前在实验室诊断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在进口动物血清的检测也是用此方法。

由于本病和其他一些疾病较为类似,在临床诊断时需要加以辨别。常见症状相似的疾病有猪传染性水疱病。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仅能对猪形成感染,而不能感染牛和羊等动物。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后也没有“虎斑心”的特殊病变。由此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

6 防控措施

6.1 生物安全管理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受到外界的病原侵袭后造成的,所以切断与口蹄疫病毒的接触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3]。而做到有效切除与口蹄疫病毒的接触需要通过生物安全管理的方式。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饲养,避免从猪场外引进猪只。如果确实需要引进,则要确保引猪地不属于疫区,而且要在引猪地对猪进行检疫,确定其健康。在猪引进猪场后要进行隔离观察,经过30d的觀察,如果未发病,则可以混群饲养,严防未经确认的情况下将引进猪混群饲养。猪场要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动,尤其是禁止场外人员的进入。外来的物品需要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但偶蹄类动物的生物制品要限制进入。

6.2 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

猪舍内外要勤打扫,及时将舍内的有害物质清理出去。避免这些有害物质长期存留而滋生病原。尤其是猪的粪便,一定要及时清理。清理出的粪便最好采取堆肥发酵的方式进行处理,可以将其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在清理完有害物质后,要进行消毒工作,在消毒时要做到全面,不能留有死角和空白,还要做到彻底,这就要求消毒液的浓度要适宜,避免浓度过低导致消毒效果不达标,或者是消毒液的质量不好,影响消毒效果。由于本病毒对消毒剂较为敏感,可以采用各种消毒液进行消毒,但消毒不能长期应用同一类消毒剂,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养殖场还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定期进行消毒,以防止病原产生,尤其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要适当增加消毒的次数。消毒不仅要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还需要对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以及其他器具等进行消毒。通常不能让场外人员进入,饲养管理人员需要通过消毒通道并且在其中更换衣物后方可以进入。对外来车辆,需要通过养殖场门口的消毒池对轮胎消毒,而后对车身采用喷洒的方式进行消毒,车内也要消毒。器具和物品可以通过消毒液浸泡或者通过紫外线的方式进行消毒。

6.3 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

猪发生口蹄疫常见的型为A型和O型,其中O型的发病率更高。所以猪场在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进行免疫相应的疫苗。如果不了解流行情况,应接种O型疫苗。接种时针对40日龄仔猪注射1mL的量。到7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疫苗的接种量为2mL。而种猪采用的是每3个月就要接种一次口蹄疫疫苗,接种的剂量为2mL,但种母猪在将要分娩前的20d左右停止接种本疫苗。接种疫苗前要注意疫苗的运输和保存的质量,防止因运输和保存不当而导致的疫苗失效,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6.4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提升猪群自身的免疫力,也可以起到预防本病的效果。在饲养中,要给猪群提供优质的饲料,确保饲料没有发生霉变,且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充分,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给猪群提供清洁的饮水。猪舍要具有与保持温度和湿度相对恒定的作用。猪舍具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能够将有害气体排出。

7 结语

猪口蹄疫病在猪场的发病率比较高,其发生常会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配合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猪口蹄疫病的发病率。因此,猪场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本病防控,减少发病,避免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伟.口蹄疫流行病学、病理变及防控措施[J].甘肃科技,2009,25(2):152-154+135.

[2] 徐安然.淺谈猪口蹄疫的诊断及综合防治[J].农家参谋,2021(20):145-146.

[3] 贺国连.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J].养殖与饲料,2020,19(8):107-108.

猜你喜欢
口蹄疫水疱猪群
糖尿病患者长水疱是怎么回事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口蹄疫
猪水疱性口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