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引起猪群腹泻病的因素与防控

2022-05-23 08:45李洪栋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仔猪细菌

李洪栋

摘要:在猪群生长过程中,一些病毒、细菌、寄生虫、霉菌毒素、饲料营养、环境条件和应激情况等都可以引起猪群发生腹泻症状,尤其是仔猪感染腹泻性疾病后,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和增重速度,还会降低饲料利用率和成活率,给猪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将猪群发生腹泻病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希望在生产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猪群发生腹泻病,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性能,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养猪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为人类消费提供安全廉价的猪肉食品。

关键词:仔猪;腹泻原因;病毒;细菌;防控措施

不论是大猪还是仔猪,腹泻在养猪生产中会经常发生,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轻者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健康生长,降低饲料报酬,增加用药和饲养成本,延长出栏时间,降低出栏体重,影响养猪效益;重者造成猪只死亡,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要了解猪腹泻的原因,根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减少或者避免腹泻对养殖业的危害,充分发挥猪只的生产性能,降低发病几率,增加养猪效益,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引起猪腹泻病的因素

猪群发生腹泻病以后,不仅明显降低饲料利用率和猪只增重速度,还会严重危害猪只身体健康,尤其是仔猪感染腹泻病后危害更大,不仅能够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还会给仔猪以后的生长发育埋下隐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腹泻病症,综合病症分析发病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病原性因素

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伪狂犬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细菌性疾病: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密螺旋体和寄生虫病等;毒素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饲料中霉菌以及霉菌毒素超标引起的肝源性腹泻。其中病毒性疾病主要是由免疫接种工作失误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主要由卫生条件较差、消毒不严格或者饲养管理不良以及猪只受到较大的应激等因素引起的,毒素因素主要由所喂的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引起的[1]。

1.2 非病原性因素

猪群在遇到外界环境突变:温度差异较大、寒冷、湿度过高、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或者管理不善: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原料发生较大变化、饲料抗原过敏、运输转群、饲喂过量、饮食不足等,这些非传染性因素都可以引起猪只发生腹泻。猪群发生腹泻后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腹泻、过敏性腹泻、霉菌毒素引起的腹泻。

2 腹泻病对猪群产生的危害

猪群发生腹泻病后,一般成年猪体质比较强壮、有一定的抵抗力,只是表现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和繁殖性能降低等,而出现死亡的情况较少。猪腹泻病对仔猪的危害非常严重,通常病原不同发病日龄也有所区别,尤其是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还很高,往往表现整窝仔猪发病,如果病原体是病毒性或毒素引起的腹泻病,仔猪发病后2~7d就开始发生死亡现象,如果治疗不当或采取治疗措施比较晚以及饲养管理不良等,都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严重时死亡率高达100%,2~3周仔猪发病后死亡率大约在10%以内。

由此可见仔猪发病日龄越小引起的死亡率越高,进而给整个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做好养殖场猪群腹泻的防控工作,尤其是15日龄内的仔猪更要引起兽医工作者以及饲养人员的高度关注,日常勤观察、多巡视仔猪,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给猪只提供安全可靠、营养全面以及卫生干燥、舒适宜居的环境,以利猪只健康生长,减少甚至杜绝腹泻疾病的发生,使猪只健康快乐地生活,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增加养猪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

仔猪发生腹泻病后通常表现:粪便水样或糊状,颜色呈黄色、白色、绿色、棕色、灰色等,一般在臀部、后肢和尾部沾满污秽的粪便,甚至全身都有粪便污染。仔猪怕冷扎堆、有的发生呕吐现象,腹泻病在仔猪群中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现有腹泻病的仔猪,经过几小时或者一晚上就可以传播给其它仔猪,仔猪因严重腹泻引起脱水,最后因为内脏器官衰竭而死亡[3]。

3 防控措施

根据猪群发生腹泻的原因、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等综合情况来看,猪发生腹泻病应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注意日常饲料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免疫接种、注重生物安全,严控饲料以及饮水品质,做好养猪场蚊蝇和灭鼠工作,只有从多方面、采取相应的科学防控措施,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防控效果,减少或者杜绝猪群腹泻病的发生,使猪只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猪肉产品。

3.1 科学选择场址

养猪场应远离村庄,距离主要公路1km以上且交通便利,附近没有养殖场、屠宰厂、皮革厂以及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存在。同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够满足且符合人畜饮水需要和饮用标准。猪场内应该严格按照本地常年导风向,遵循小、中、大猪的布局去分区建设,以防发生交叉感染,增加腹泻病防控的难度,给养猪场带来极大的防疫安全隐患。

3.2 加强饲养管理

供给猪群适宜的环境温度,尤其在仔猪哺乳期需要温度较高,应做好保暖工作,并且铺设松软干净的垫料,避免仔猪腹部接触地面受凉,还要尽早了解气候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仔猪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同时保证地面干燥干净,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以及和猪群接触的机会,降低病菌对机体造成的侵扰。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利用的全价配合饲料,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能力,达到降低腹泻病发生几率的目的[4]。

3.3 做好免疫工作

防控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优质疫苗、认真操作,保证免疫效果。在免疫前后做好检测工作,随时掌控猪场疾病发生动态和流行情况,适时调整免疫接种计划,避免猪群发生病毒性腹泻病。另外,应根据本地豬病发生情况,结合本场多年免疫接种成功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随着猪群的生长发育,严格按照已定免疫接种程序去给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以保证猪只抗体水平,减少腹泻病的发生。

其次,要把控好免疫接种所需的疫苗品质,防止因为疫苗不合格而影响免疫接种效果。养猪场要提高采购疫苗等物品人员的责任心,必须强调所用接种疫苗必须从正规渠道购买信誉度高、品质有保证疫苗生产厂家的产品,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要求去运输、存放、稀释、配制,且在有效期内足量免疫接种,才能保证免疫接种效果,为猪只生长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预防细菌性疾病

日常生产中应完善保健、预防和驱虫工作,保障猪群健康状况。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双黄连等中草药,不仅抑制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还能够增强机体主动免疫力。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类添加剂,来促使消化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和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病。在仔猪阶段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性腹泻病的发生。一旦发现细菌感染或免疫失败,需要采取适当的综合防治措施,盡量降低腹泻病给猪群带来的危害[4]。

3.5 加强消杀工作

在正常情况下,每周带猪对猪舍及其四周进行两次消毒工作;当养猪场发生疾病后,每天应带猪对猪舍及其四周进行两次消毒工作。消毒工作是个细致活,要求操作者耐心、仔细,将猪舍及其四周全面彻底地进行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另外,消毒液要交替使用,不能一种消毒液用到底,化验室要经常检测消杀效果,用实际数据科学地指导消杀工作,才能保证消杀结果。

其次,消毒剂应从正规单位购买有信誉度的产品,并根据本消毒剂使用要求稀释配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另外。消毒剂要购买消杀效果好、副作用比较小的品种,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低毒高效,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还要做好养猪场消灭老鼠、蚊蝇工作,以防因蚊蝇鼠的存在,造成猪腹泻病的发生。

3.6 防止霉菌毒素中毒

首先严把饲料关,在收购原料时最好从主产地或粮库购进大量优质原料,并通过实验室检测营养、水分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果有霉变成分绝对剔除、不可使用。在运输和保管饲料过程中应防止受潮霉菌毒素超标,饲喂时定时定量添加,防止料槽底部粉尘发生霉变。同时加强垫料管理,每天将潮湿的垫料清理出去,更换成干净新鲜的垫料,防止仔猪在霉变垫料上活动。这样通过严格的饲料和垫料管理可以减少猪群接触霉菌毒素的机会,降低霉菌毒素引起的腹泻病[5]。

4 小结

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难治、易反复、令养猪工作者头疼的猪病,养猪场只有了解猪腹泻的原因,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同时,养猪场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做好消杀工作、防止疾病发生以及扩散传播,同时,还要重视饲料厂饲料原料采购工作,严把原料品质关,给猪群提高优质、安全、营养全面且平衡的饲料,以利猪群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明光.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7(12):48.

[2] 叶昭辉,贺永建.中药治疗仔猪腹泻病[J].中国动物检疫,2005(5):82.

[3] 单海涛.猪腹泻病病症及防治方法探析[J].畜禽业,2021,32(10):130+132.

[4] 徐桂森,林夕香.猪腹泻病发生与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5):43-44.

[5] 朱珍珍.猪腹泻病诊断及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1(13):111-112.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仔猪细菌
浅析导致断乳前仔猪死亡的因素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细菌大作战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农村集贸市场2016年10月仔猪价格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