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牛腹泻的病毒性疾病分类辨识诊治

2022-05-23 08:45覃璇黄利梅李崇斌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腹泻病毒性防治

覃璇 黄利梅 李崇斌

摘要:本文就引起牛腹泻的病毒性疾病进行分类辨识诊断与防治,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牛;腹泻;病毒性;辨识诊断;防治

引起牛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可将其归结为病原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霉菌毒素和真菌性腹泻等)和非病原性腹泻(生理性因素腹泻、营养性因素腹泻、应激性因素腹泻、饲养管理不当因素腹泻等)两大类。现将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兽医临床实践对引起牛腹泻的病毒性疾病分类辨识诊治报告如下:

1 引起牛腹泻的细菌性疾病分类诊断

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称牛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严重腹泻,黏膜发炎、坏死、糜烂等为特征症状。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但犊牛易感性高,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胎盘等进行传播感染,常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节。临床症状见病牛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粪便呈灰白色,严重者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中混有黏膜液和血液,恶臭,有时粪便呈糊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厌食;咳嗽,鼻流浆液性、黏液性液,口流涎,鼻镜、唇、齿龈、腭、口腔、舌下等部位的黏膜上皮表面发炎、坏死、糜烂,眼有浆液性分泌物;跗关节、腕关节肿胀,并有蹄冠炎、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步态蹒跚;皮肤有灰白色肿瘤结节;妊娠母牛早产、流产或产出先天性缺陷犊牛,常见小脑发育不全的犊牛运动失调。剖检症状见口腔黏膜、鼻镜、鼻孔黏膜、食道黏膜等处发炎、糜烂、坏死,大小不等,呈直线排列;肠黏膜、皱胃黏膜发炎、溃疡及糜烂;肾脏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运动失调的犊牛双侧脑室积水、小脑发育不全。

1.2 牛轮状病毒病

本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和酸中毒等为主要症状。主要发生于15~90日龄的犊牛,春秋两季多发,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途径进行传播感染。临床症状见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严重持续性腹泻,粪便黏稠粥状或水样,呈白色、灰白色或黄褐色,粪中混有肠黏膜、黏液、血液或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难闻,里急后重;易发展成严重的酸中毒,导致病牛极度乏力、沉郁或昏迷,严重脱水、消瘦,四肢无力、卧地,病后期常因脱水、酸中毒、心力衰竭死亡。剖检症状见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腔内容物呈灰黄色或灰黑色液状,肠黏膜脱落,特别是空肠和回肠部。

1.3 牛冠状病毒病

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新生犊牛腹泻、成牛冬痢、牛呼道感染的一种传染病,以出血性腹泻、痢疾,出血性小肠结肠炎等消化道症状,鼻炎、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或流行,但多发于寒冷季节,通过粪便和呼吸出的气溶胶进行传播,多发于7~14日龄犊牛,主要引发犊牛腹泻和成年牛痢疾。临床症状见病牛精神沉郁,吮奶量减少或不食,持续性腹泻,排淡黄色水样粪便,粪中含有黏液或凝乳块,迅速脱水、衰弱,病后期因脱水、水盐代谢紊乱而死亡;成牛冬痢,排水样稀粪便,排粪时呈喷射状,粪中含有大量气泡、鲜红色血液或血凝块,粪便呈黑褐色、墨绿色,恶腥臭味;各年龄的牛有时见有呼吸道感染症状:鼻炎、咳嗽、喷嚏。剖检症状见肠黏膜特别是小肠、结肠黏膜炎症、坏死、脱落。

1.4 牛伪狂犬病毒病

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呕吐、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生具有一定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较寒冷季节,通过伤口、呼吸道、消化道、配种、母体-胎儿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感染。临床症状见病牛食欲废绝,体温升高,狂躁不安、尖叫乱撞、间歇性强直痉挛抽搐等神经症状,但不攻击人畜,咽喉麻痹,口流白沫状涎液,腹泻,在头部、颈、耳等部皮肤发生剧烈瘙痒症,瘙痒处皮肤增厚并有淡黄色浆性渗出或出血。剖检症状见病牛瘙痒处皮下弥漫性肿胀,并有淡黄色浆液性渗出物或胶冻样浸润物;咽喉、食道黏膜充血、水肿;真胃黏膜充血,有出血斑点及坏死斑点;小肠大肠黏膜充血水肿,有卡他性炎症或散发性出血斑点或出血区或出血带,肠腔内有多量黄绿色黏液性液;气管、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充满淡红色、泡沫樣黏液,肺气肿、充血出血,切面有多量泡沫状暗红色液;肝脏肿大、充血或表面有散在性针尖大小出血点,胆囊肿胀,满黄绿色胆汁;脾脏有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心外膜、心内膜和心冠状脂肪有散在小出血斑点;脑水肿,皮质部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1.5 牛腺病毒肠炎

本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犊牛的一种传染病,以出血性下痢、肠炎,肺炎,结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见犊牛呈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炎症,通常是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色,排泄出出血性腹泻、下痢粪便,脱水;咳嗽、呼吸困难,鼻腔有黏液分泌物,眼结膜炎或角膜炎,眼有分泌物。剖检症状见肠系膜、肠浆膜胶状水肿性增厚,肠黏膜水肿、充血、出血,血性肠炎,肠黏膜呈红色或暗红色,或形成溃疡和假膜,回肠、结肠肠腔内贮留有鲜红色或暗红色水样或粥样粪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变性、坏死,呈念珠状;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实变、萎缩和气肿,增生性或坏死性支气管炎。

1.6 牛恶性卡他热

本病是由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以持续性高热、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发生卡他性纤维素性炎症,腹泻、拉稀,伴有神经症状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各年龄、各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季和早春季,呈散发性,通过呼吸道、吸虫虫媒、胎盘等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高。临床症状见病牛突然发病,高热稽留不退,食欲减少或废绝;眼结膜潮红或角膜炎、溃疡,眼有脓性或纤维素性分泌物,鼻镜干热,鼻流黏稠样脓性分泌物,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口流带臭味涎液,口腔黏膜、唇、齿龈发炎、溃疡、糜烂和坏死;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初便秘,后拉稀,严重腹泻,粪便如水样,内含有坏死组织和血液,或呈脓性粪便,恶臭味,排尿频数;有共济失调、兴奋不安、肌肉震颤、乱撞吼叫等神经症状;关节肿胀,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剖检症状见口腔黏膜、舌、腭发炎、溃疡、糜烂或坏死;肠黏膜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真胃黏膜充血水肿、斑状出血或糜烂溃疡;肝、肾、心肌变性,心外膜、心内膜有点状出血,肾皮质白色病灶;肺充血、水肿;脑膜充血出血。

2 预防措施

1)加强检疫监测,根据当地或本场病毒性疫病流行情况,应用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来预防控制本类病毒性疫病发生或流行。

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选用适当的喂养方式,饲养密度合理,加强清扫和定期消毒,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做好防暑保温工作。加强饲料营养管理,饲料配比适当,供应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保证草料精料新鲜,不喂发霉变质草料或精料或保管不当的霜冻草。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加强管理,仔细检查,发现腹泻,立即采取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应注意诊断与鉴别诊断。

3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提高机体免疫、抗体水平,增强其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防止脱水、酸中毒,保证电解质平衡,保证机体营养和能量供给;促进肠黏膜修复、再生,降低肠黏膜的渗透性,防止营养不良,促进恢复;合理用药,防止继发或混合细菌性感染等。即:发生重大病毒性牛疾病时,对假定健康牛进行紧急免疫预防接种,对场舍、设施、器械、用具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清扫、清洗和消毒。病毒性疾病尚无特异性有效疗法,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增免抗病毒,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高热、症状严重病牛,适当选用干扰素、中药制剂等,阻断病毒复制,增强机体防卫能力,缩短病程。病牛应加强护理,在疾病发生早期进行对症治疗,采用收敛止泻、保护胃肠黏膜(蒙脱石散、活性炭等)、补液疗法(葡萄糖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格林氏液、碳酸氢钠、口服补液盐、强心剂等以防止脱水、脱盐、酸中毒、休克,校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控制或减少继发的细菌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如:乳酸环丙沙星、盐酸恩诺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黏菌素、硫酸安普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和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噁唑、磺胺脒等,或白头翁散、杨树花口服液等中药制剂),静注、肌注或口服。在适当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可提高机体抗病力,利于机体康复。伴随明显肠道菌群紊乱时选用微生态制剂,如活菌态等,调理肠道有益群菌。

4 小结

牛腹瀉是兽医临床上较常见的、多因素性、多发的疾病,各年龄、各品种,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是严重威胁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引起的牛腹泻,无特异性特效治疗措施,因此,牛腹泻的病毒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辨识准确诊断,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对症、对因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平时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预防,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抵抗力。

猜你喜欢
腹泻病毒性防治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