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创新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2-05-24 06:41司丽辉
科技视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数字化

司丽辉

(北方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宁夏 银川 750021)

0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也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为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积极努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字化环境与平台,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踊跃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借助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能,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创新欲望

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唤起创新的欲望。因此,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面带微笑步入机房,促使学生形成轻松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证。其次,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促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一节时,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提出了很多创新想法。实践活动中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扮演餐饮业、旅游业、在线教育行业、大健康产业,各小组代表阐述疫情对该行业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餐饮业代表说积极推动“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优势,促进营业额的提升;旅游业代表说开启云旅游模式,让人们足不出户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在线教育行业说利用人工智能、5G 技术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及时反馈教学成果,促进个性化教学生成;大健康产业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慧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同学们的想法创新、个性、实践性强,教师都为之震惊。可见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唤起他们创新的欲望。

2 引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激活创新潜能

将贴近生活的案例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借助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在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堂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在生活案例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与相关知识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拓展思维,提高其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剖析问题,从而激活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数据库系统一节时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校园歌手大赛成绩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管理的思想,进而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以上案例做好知识储备后,学生可以自行采集和创新典型案例。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一节时通过组建学生熟悉的小型无线网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从而能够根据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网络服务,进而能够理解创新网络服务的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学生在校内外使用网络服务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并能解决简单的联网问题。比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设置一些互联网中经常遇到的故障,包括硬件连接故障和网络连接出现的错误配置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判断故障可能出现的原因,积极探索并创新解决故障的方法。在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学习中,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释放。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兴趣和启发性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知识,并能加以创新,正所谓“在模仿中习得,在创造中推新”。

3 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形成创新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重视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字化环境与教学活动,在运用计算思维完成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借助数字化资源与学习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创作出有特色的数字化作品。例如在小组开展的研讨活动中,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数字化工具,对小组成员的观点进行梳理,从而建立观点结构图,最终形成创新性研讨报告。在学习各种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节时,教师把本节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形式,同时将微课上传到相应的平台,让学生自主下载,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上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心得,最后完成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发布到平台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回复、答疑。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创造性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可见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全方位的凸显,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操作技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形成创新思维。

4 借助项目式学习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进而形成信息素养,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勇于创新,形成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可以借助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生动实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创新力。例如在学习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一章时,采用项目式学习开展教学效果显著。该章项目主题是体验庆祝元旦多媒体作品的开发规划过程,完成该项目的学习要经历“规划—探究—实施—成果—评价”五个阶段。(1)规划阶段:结合确定的项目主题,各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利用熟悉的思维导图工具,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范例学习规划。(2)探究阶段:根据项目学习的规划安排,通过调查、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和网上资料搜索,开展体验“庆祝元旦多媒体作品的开发规划过程”项目学习探究活动。(3)实施阶段:实施项目学习各项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庆祝元旦多媒体作品的开发规划过程。(4)形成成果阶段:同学们在开展项目范例学习的过程中,选择一款擅长的思维导图工具对小组成员的观点进行梳理,梳理完成后建立观点结构图,并利用多媒体创作软件对观点结构图进行综合加工和表达,最终形成项目范例可视化学习报告,并通过各大平台进行分享、发布,学生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5)评价阶段:根据“项目活动评价表”,对项目范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交流,开展项目学习活动评价。例如在学习体质数据促健康章节时,围绕“体质健康”开展项目学习,建议学生从“个人健康评估、运动习惯养成、体质改善措施”等方面讨论与思考,研究制订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方案与措施,并以多媒体作品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该项目的完成需要三个阶段:(1)项目准备:第一,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建议每组3~5 人,明确目标和分工。第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增强体质的措施。第三,收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选用一款多媒体集成工具,为制作多媒体作品做准备。(2)项目过程:第一,设计方案。确定该项目的主题和目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里面蕴含的信息,利用获取的信息,学生共同商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方法和策略,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讨论结果呈现出来。第二,完成作品。根据制作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相应的多媒体素材,进而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初稿创作。第三,分享作品。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小组同学提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创新方法,并根据创新方法完善多媒体作品,多媒体作品完成之后再次进行全班交流。(3)项目总结:完成本章项目后,各小组提交项目学习成果(包括思维导图、多媒体作品等)开展项目交流与评价,体验小组合作、项目学习和知识获取的过程,通过体验,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数据和大数据应用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项目式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在设计项目时教师要注意,教师虽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但在项目的创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掌控项目式学习的主线,充分吃透教材,理解课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并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项目。

5 开展综合实践性活动,享受创新乐趣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该活动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一年多来全国上下正处于疫情防控的紧张阶段,为了配合学校做好抗击疫情的宣传教育工作,教师组织学生以“抗击疫情,从我做起”为主题制作电子小报,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开展防疫、抗疫、献爱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学生制作的小报创新性强,在学校展出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学生也享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例如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一节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素材的采集和加工,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和制作社区环境保护多媒体作品的各个界面,包括背景、环保标志、特效字、按钮等的制作。(2)根据内容的需要,采集和加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相互协作,在素材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能力,制作出的作品表现出了创意,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也为自己的创新精神感到自豪。在学习信息系统时,教师在学校和当地机构的支持下,组织学生参观附近运行的信息系统。通过开展信息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能够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构建、运行、管理、维护等。学生参观完成后,兴趣大发,竟然组队创建简单的小型信息系统。学生创建的信息系统虽然简单微小,但心里却乐开了花。教师发现,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享受到了创新带来的乐趣。

6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创新素养的学生可以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合师生交流的环境、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创建项目式学习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但创新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长期地积累,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放思维,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多媒体数字化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胜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