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联合多模式培训提高急性创伤患者有效疼痛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2-05-25 18:44姜晓真娄曼曼王志超
健康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姜晓真 娄曼曼 王志超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联合多模式培训方式对急性创伤患者有效疼痛管理作用。方法:对医生、护士同时线上、线下、传统授课、情景模拟、BEST培训法等多模式培训,并把所学疼痛管理知识根据质控要求应用于临床急性创伤患者。结果:培训后,医护对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意识即疼痛评分率、疼痛干预率显著高于培训前;急性创伤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基于有效疼痛管理的医护一体化多模式培训有利于提高医护对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意识,提高急性创伤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就医体验。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 多模式培训 急性创伤 早期有效疼痛管理

急性创伤患者100%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作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对急性创伤患者产生的伤害不容小觑,而急性创伤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危重、紧急,目前国内医护人员往往更多关注創伤对机体造成的更严重的问题,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早期疼痛评估、干预普遍存在认识欠缺、干预延迟等问题,忽略疼痛对急性创伤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多种不良影响[1]。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识别疼痛,提升护理针对性,还能够为疼痛患者给予适当的疼痛干预[2]。为了提高急诊急性创伤患者的有效疼痛管理,对我院急诊科的抢救室护士、外科医生进行从疼痛管理理念、疼痛对机体的危害到疼痛评估、干预的方式方法和疼痛管理质控为内容的为期2个月的系统化疼痛专题培训[3]本文总结自2020年6月1日开始对我院急诊科外科医生和抢救室护士共同进行线上、线下、传统课程、情景模拟、PBL教学法[4]、BEST培训法、临床先导联合案例教学法[5]等多模式系统的疼痛课程培训[6-7],将培训后急性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培训前急性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培训前后急性创伤患者疼痛评估率、疼痛干预率、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培训对象与方法

1.1.1培训对象 对我院急诊科6名外科医生、19名抢救室护士进行培训,男15名,女10名,年龄22-48岁。

1.1.2培训方法 同时进行线下ppt讲课、现场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演练、线上培训等多模式结合的每周一次课程,为期2个月的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创伤患者疼痛的认识和普及规范的疼痛干预方法,提高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有效疼痛管理。

1.1.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涵盖 :(1)疼痛基础知识:相关概念、病理生理、疼痛管理发展史。(2)疼痛评估知识 :评估原则、工具的使用和评估方法。(3)疼痛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急性疼痛专家共识、急性疼痛护理等等。

1.2研究对象  为2020年6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ISS评分>7分的441例急性创伤患者为观察组,男性270例,年龄1-94岁之间,ISS评分8-75分;女性152例,年龄3.5-97岁之间,ISS评分8-29分之间。2021年1月1日-2021年7月1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ISS评分>7分的715例急性创伤患者为对照组,男性475例,年龄0.5-93岁之间,ISS评分8-75分;女性241例,年龄2-99岁之间,ISS评分8-75分之间。经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3研究方法 使用急诊米健分诊系统内嵌格拉斯昏迷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即ISS评分、疼痛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选择不同疼痛评估工具,根据疼痛评分数选择不同干预方式;从急诊米健系统中查看急性创伤患者疼痛评估率、疼痛干预率(干预率为用药种类);在急性创伤患者出抢救室时进行人工询问纪录的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测评患者满意度。

1.4评分方法

①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法在患者就诊时进行意识评估,评分标准有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 3 个方面,3个方面的分数相加的总分数即为昏迷指数。最高分为 15 分,表示意识清楚; 12~14  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  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8 分表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8]。

② 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损伤定级,ISS是以解剖损伤为基础的相对客观和容易计算的方法,适用于多部位、多发伤和复合伤者的伤情评估。ISS分值越高,则创伤越严重,死亡率越高。一般将ISS为16分时作为重伤的解剖标准,其死亡率约10%;ISS<16分,定为轻伤,死亡率较低。16~25分为重伤,>25分为严重伤[9]。

疼痛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者使用VAS疼痛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者使用危重症病人疼痛观察工具(CPOT)疼痛评分;7岁以下儿童采用FLACC进行评分。疼痛评分>7分的患者30min内进行干预,干预后30min内进行疼痛再评估,遵循同一位患者使用同一评分工具原则。

④患者满意度评价:在患者出抢救室时由护士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测评,并对统计结果运用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0分对得分进行统计[10]。

1.4 评价方法

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估率、疼痛干预率并进行对比。疼痛评估率的计算方法为周期内疼痛评分>7分者疼痛评估总人数与急性创伤患者疼痛评分>7分者总例数之比;疼痛干预率的计算方法为周期内疼痛评分>7分者应用止痛药物的例数与周期内疼痛评分>7分创伤患者总例数之比;患者满意度为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和培训前满意度之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内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数据采用成组t 检验;计数资料统 计采用 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疼痛评估率的比较 观察组急性创伤患者疼痛评估率为91.83%, 对照组急性创伤患者疼痛评估率为28.96%, 两组比较P<0.05 .见表1、表2、表3.

2.4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急性创伤患者急诊满意度为(39.30%), 对照组急性创伤患者急诊满意度为(29.02%),以评分大于等于3分为患者满意。 两组比较P<( 0.05  ).见表3.

3.讨论

3.1医护一体化联合多模式疼痛专项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医护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早期疼痛管理意识即疼痛评估率和干预率

医护一体化联合多模式培训打破了治疗、护理共同学习专业知识的界限,根据专项工作需求对疼痛相关知识进行短期系统学习并及时考核,有效落实医护参与培训考核的主动性[11],同时提升培训管理效率,增强培训效果[12],并将所学知识实践于临床,工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对疼痛相关内容进行同质化控制,医疗护理工作不脱节,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指导理论的良性循环,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改进,在专业领域达到实践共鸣,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急性创伤患者的早期疼痛管理意识即疼痛评估率和干预率,有效减轻急性创伤患者因急性疼痛造成的不適体验。

3.2 医护一体化多模式培训可以提高急性创伤患者早期疼痛管理质量

同步的疼痛管理知识培训加强了医护对创伤患者疼痛的关注程度,改变医生和护士对待患者疼痛情况的态度,提高对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控制方法,促进护士进行有效评估疼痛,提高医生对患者疼痛情况做出及时干预措施的意识,有效提高医护对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性,减少因急诊工作繁忙,而较少考虑患者的就诊舒适度的情况。培训后实现对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进行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大大提高了急性创伤患者的早期疼痛管理质量。

3.3早期有效疼痛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疼痛会对患者机体生命活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病情控制及临床疗效。同时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使其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不利于病情控制。我们经过培训后对急诊急性创伤患者除了及时针对创伤进行治疗,还对患者疼痛进行干预,降低患者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其舒适度,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与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了急诊急性创伤患者的满意度。

4.小结

急性创伤是我国年轻人的第一大死亡原因,疼痛对急性创伤患者的伤害密切关系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对急诊科外科医生和抢救室护士进行医护一体化多模式疼痛专项系统培训有助于提高医护对早期有效疼痛管理的意识,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在急诊就诊的满意度。目前国内对急诊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大部分是根据慢性疼痛的处理经验进行摸索干预,还缺乏系统、权威的指导意见,仅以此临床研究对广大同仁进行启发,期待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权威标准尽早发布。

参考文献:

[1]陈意,陈晓莉,刘露,邹利群.急诊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现状:观察性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第4期).

[2]王素荣,沙俊英.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规范疼痛评估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232-234.

[3]刘敏,冉兴无,袁丽,陈大伟,肖洁,刘维.医护一体化联合案例教学法在糖尿病足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第10期).

[4]吴继翠.PBL教学法在ICU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7,(第4期).

[5]赵小红,宋晓雪,杨纳,李宇菲,吴红娟,金刚.临床先导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营养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9,(第19期).

[6]周云华.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前沿,2019,28(6):177

[7]项飞,吴碎秋,陈雪丹.BEST培训法联合PBL教学法在ICU护士在职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第5期).

[8]赵苏丽, 王其恩, 樊若琳, 等.  BEST培训法联合OSCE考核模式在手术室实习生岗前培训教育中的应用 [J] .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 (19): 2714-27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8.19.039

[9]陈小凤1,阳文新2,孙守松1,王刚1.ISS评分与CRAMS评分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第6期).

[10]陈晗1,2,武元星1,李桂云1,袁媛1,周建新1.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对开颅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价效果[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第1期).

[11]贺茜,蒋岩,刘晔.护士分层级在线培训考核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4):11-13.

[12]王香莉,张才慧,刘玲玉,等.多种信息化平台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7):69-71.

猜你喜欢
医护一体化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自备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床边综合护理能力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正性暗示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钾血症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