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窑“钟德壶”赏析
——浅谈紫砂艺术的文化高度和时代气息

2022-05-25 09:30李敏华
江苏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刻玉成紫砂壶

李敏华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之所以能够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和宜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悠久的制陶历史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当中多了文人雅士的参与,这样就能够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高境界的审美及深厚的文化蕴含等融入到了紫砂壶的创作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非常高妙精深的内在品格,使得紫砂壶呈现出了温润如玉的状态,而使藏家、受众爱不释手。

紫砂正是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从很多传统手工艺、实用器物当中脱颖而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高度,可以说是从陈曼生和他的幕僚们参与开始,他们所参与创作、陶刻铭文的作品真正走上了文人紫砂的巅峰。陈曼生包括后面的瞿子冶,再到梅调鼎,他们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创作,将紫砂器从实用器、商品上升到了艺术层面。玉成窑款的“钟德壶”(见图1)可以说是一个深具时代气息、烙印的代表性作品。“钟德壶”底款为楷书“浙宁玉成窑造”,壶身以竹刀湿刻壶铭文字: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光绪元年之吉,心舟摹板桥道人壶,山农刻。“钟德其名,钟通礼乐,即乐德,寓意做人做事行方圆,操守德行,事尊礼乐。”而今多有称其德钟,并无定名,各有其雅。玉成窑创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据考证原来是奉化的石林窑,后来经过梅调鼎的倡导,并得到了上海和宁波两地的名门之助,在慈城建窑,烧造时间不长,出品的数量也有限,但是品类特别多,器物都是以文人赏完自用、相互交流、馈赠为主,并且也有按文人雅士、同好要求定制的器物,品质都非常高,更多的都是素雅古逸、意趣无限的作品,烧成了独具一格、气象万千的文人紫砂器。这把“钟德壶”简约温润,颇有文人风骨,在硬朗刚健当中增加了温润文雅之气,这更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格特质。壶铭文字也是紫砂作品的加分项,“壶以字贵、字以壶传”紫砂壶和陶刻就像是一对天生的艺术绝配,虽然制作和陶刻属于两个艺术门类,但是好的作品应该是没有这种艺术技艺和门类差别的门槛,而显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融一体。中国文化的高妙之处或者一个比较优秀的理念就是“无意于佳乃佳”,这个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是有意于佳,那么这种刻意就会相对来讲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刻意是作品“自然”的一个天敌,一件作品自然多一分,则刻意少一分;刻意少一分,则自然多一分。

图1 钟德壶

现在看来,这把壶虽然在制作、烧成包括陶刻方面不像现在制作成型和陶刻那么精致入微,但是掩盖不住它的那种真正的文人风骨,这也正是时代气息在不同年代的不同器物上所呈现出来的异于其它时代的地方。作品的时代气息是时间给予作品的一个烙印,如果按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理论就更能表达清楚。“晋人尚韵”是说在魏晋、南朝时期,书法是讲究风度韵致的,尊崇“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姿致萧朗的风貌,这期间的代表是以“二王”书法艺术所流露出的这种韵味、风神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反映出晋代赋予的时代特征。

到了唐代,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体现出了那个时代开拓向上的精神。同样的道理,紫砂壶的发展从科技并不发达的明朝正德年间,一直到到科技实力雄厚的当今时代,在每一个爱壶人心中都有一款优秀的紫砂壶存在,而这一把紫砂壶一定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的。

其实,我们所见到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是融汇儒、释、道三教的意趣,同时能够接通天地人的大道趣味,这是一种文化的高度。有一句话叫“眼有多高,手有多高”,也就意味着这种审美思想或这种创新思维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离不开文化、气质、精神等内在的品格,换言之,文化高度决定了作品的水平和高度。任何一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紫砂艺术的高度发展也是需要文化高度的加持。从历史中、从文化当中找寻到文化表达的契合点,将作品的表现力、张力进行融会贯通,使得作品充满着情感底蕴和人文升华,才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才是透露着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陶刻玉成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一担银圆示忠诚
怪丐
羊毛里擀出的岁月味道
三道粱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渊源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