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与僵尸企业的U型关系
——政府补助与企业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

2022-05-26 05:55朱义欣郭吉涛
科学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临界点僵尸所得税

朱义欣,郭吉涛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0 引言

2020年10月,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在现实经济中存在一批僵尸企业,这些企业不仅阻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剧产能过剩问题,而且暗藏着金融风险,成为拖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关于僵尸企业的成因,部分学者从政府干预和银行信贷扶持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动机来看,地方政府出于保障就业和税收的考虑,通过政府补贴和干预银行信贷等方式,使那些高负债、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不能正常破产出清,从而成为僵尸企业,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银行为了防止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导致监管资本比率恶化,只能通过“僵尸借贷”维持僵尸企业的生存,希望其未来能扭亏为盈摆脱坏账。但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有学者认为,获得政府补贴和信贷扶持并不是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充要条件。目前有一大批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导致其缺乏再投资和创新能力,生产效率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但出于其他原因(如破产成本高)没有退出市场,最终成为僵尸企业。

从税负角度来看,税收负担与僵尸企业之间的关系还未有定论,但众多学者对税收经济效应展开的丰富研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税收的积极效应来看,有学者认为,税收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政府的财政收入越高,用于教育、科技研发等公共支出的资金就越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同时,税收的“税盾”作用也会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从税收的消极后果来看,部分学者认为,税收是对企业利润的“强制性分享”,会削弱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而且较高的税收负担会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企业活力不足。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行以结构性减税和普惠性减税并举的减税政策。调整增值税税率、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等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成为深化供给侧改革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背景下,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当前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是否能够有效抑制我国企业僵尸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另一方面也能为深化供给侧改革、抑制新僵尸企业形成、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税收效应理论认为,政府课税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激励效应和阻碍效应。从宏观角度分析,政府在对企业征税后,会通过公共支出为企业提供“反哺式”的配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激励作用。政府通过向企业征税来汲取财政收入,并将资金用于教育等部门的公共支出,向企业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和高端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正面激励作用,有利于抑制企业的僵尸化。企业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若企业税收负担过低,会使政府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凸显,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经费投入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和财政支持。因此,随着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政府用于教育、研发等公共支出的资金就越多,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也会更强烈,进而能够从整体上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僵尸化的概率。此外,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由于企业的研发投入被认定为可抵扣的费用,具有“税盾”的作用,税收负担的加重会触发“倒逼机制”,刺激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来达到避税的目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获得较高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僵尸企业的形成概率。

然而,过高的企业税负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动,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阻碍效应,增加企业僵尸化的概率。一方面,高税负会增强企业的寻租动机,导致其与政府建立特殊政治关联来获取税收优惠的意愿就越强烈,不仅加剧了政府腐败行为的滋生,而且也压制了企业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成企业创新不足。另一方面,税收负担过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和留存收益,对企业部门的研发、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等投入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制约了产品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使企业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自助脱困,最终沦为僵尸企业。因此,本文假设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存在着最优临界点。当企业的税收负担不超过最优临界点时,税收负担会对企业的发展表现为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税收负担的加重,企业僵尸化的概率逐渐降低。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最优水平时,税收的激励效应无法弥补高税负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此时,税收对企业的发展则会表现为强烈的阻碍效应,即企业税收负担越重,企业僵尸化的概率也越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存在着正“U”型关系。

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影响会随着企业税收负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企业税收负担较轻的时候,政府补助会进一步增强税收的收入效应,主要表现为税收负担减少了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企业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水平不得不增加投资,此时政府补助能够为企业投资提供免费的资金来源,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有助于降低企业僵尸化的概率。信号理论认为,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可以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表明企业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扶持,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因此,政府补助有助于缓解企业因税收负担造成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增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愿,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和拓展市场,培育企业竞争优势,避免沦为僵尸企业。但企业税收负担过重时,政府补助则会进一步强化税收的替代效应,导致企业减少投资活动,对政府补助产生过度依赖。税收的替代效应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外投资或生产所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高税负带来的损失,导致管理者减少或停止对外投资。由于企业获取的政府补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企业的生存,因此,高额的政府补助会使企业管理者产生依赖心理,造成决策“短视”,进一步放大了高税负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负面影响,增加了企业僵尸化的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政府补助在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僵尸化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当企业税收负担不超过临界点时,政府补助会强化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但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临界点后,政府补助则会进一步加剧因企业税收负担过重导致企业僵尸化的风险。

创业导向是企业一种特定的战略决策观念与模式,体现了企业的组织创新性、前瞻性以及风险承担性,集中反映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创业导向会通过企业创新性、先进性和风险承担性来影响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的关系。较低的税收负担使企业的留存收益相对较多,管理者容易出现过度自信。在创业导向的影响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会选择更为激进地进入新的产品市场,同时进行更多的研发活动,给企业带来了高成本和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低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当企业的税收负担逐渐加重超过最优临界点时,会压制企业管理者的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导致企业活力下降,面临经营不善的威胁。而积极的创业导向不但会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可以使企业准确地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为企业生存寻找新的“蓝海”。此时,企业创业导向则可以通过推动企业研发创新、把握市场机会、积极应对风险等方式实现后发赶超,以颠覆性知识和技术构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缓解高税负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降低企业僵尸化的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企业创业导向在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僵尸化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当企业税收负担不超过临界点时,企业创业导向会进一步削弱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但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临界点后,企业创业导向则会削弱企业高税负对企业僵尸化的促进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了金融行业的上市企业样本;(2)为了识别僵尸企业,剔除了研究期间上市时间不满3年的样本;(3)剔除了研究期间ST、ST、PT的样本;(4)剔除了核心指标数据缺失的样本;(5)剔除了企业税收负担小于0的样本。经过以上处理,最终得到19 148个观察值。此外,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的Winsorize处理,采用STATA16.0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2.2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2.2.1 僵尸企业(ZF)

目前相关文献关于僵尸企业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CHK法” “FN-CHK法”和“持续经营性亏损法”等。识别僵尸企业应立足僵尸企业的根本内涵和中国现实情境,因此,部分判定标准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企业。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进行“出清”。因此,本文借鉴朱舜楠等、饶静等的做法,采用持续亏损判别法作为僵尸企业界定标准,若企业符合“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条件,则将其判定为僵尸企业。

2.2.2 税收负担(Tax)

在企业税收负担衡量标准的问题上,国内学界存在着较大分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借鉴刘铠豪等的研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以企业支付的各项税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来衡量企业的税收负担。

2.2.3 政府补助(Gov)

关于政府补助,现有学者多采用政府补助金额的对数或企业是否获得政府补助的虚拟变量作为衡量指标。因此,本文选择企业当年获得政府补助金额的自然对数来体现企业获得政府补助的力度。

2.2.4 创业导向(Eo)

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体现了企业的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创业导向。因此,本文借鉴韵江等的研究,利用企业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构造反映企业创业导向强度的综合指标,具体计算方法见式(1)。

=((研发投入/销售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收入))(1)

2.2.5 控制变量(Control)

本文加入了相关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产权性质、企业年龄、股权集中度、杠杆水平和企业发展能力,具体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2.3 模型设定

借鉴刘婧等的做法,采用如下模型检验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具体模型设定为:

其中,为企业个体,为年份;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当企业判定为僵尸企业取1,否则取0;解释变量为企业税收负担;为调节变量,为控制变量,包括产权性质、企业年龄、股权集中度、杠杆水平和企业发展能力;此外,为了控制年份和行业因素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模型中进一步控制了年份效应()和行业效应()。

3 实证结果

3.1 基准回归结果

税收负担影响企业僵尸化的实证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的第(1)列结果显示,企业税收负担的二次项为正,一次项系数为负,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曲线的拐点为15.68%,根据表1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曲线拐点位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以上结果表明,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U”型关系。企业税收负担存在着一个最优临界点:当企业税收负担不超过临界点时,随着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企业僵尸化的可能性逐渐下降;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临界点后,随着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企业僵尸化的可能性会逐渐升高,假设1成立。

3.2 影响路径分析

3.2.1 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检验

为了探究政府补助在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僵尸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政府补助变量及其与企业税收负担的交互项,检验结果如表2第(2)列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政府补助与企业税收负担一次项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政府补助与企业税收负担二次项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政府补助变量使税收负担的正“U”型曲线的上升和下降趋势更加陡峭。以上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强化了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当企业税收负担不超过临界点的情况下,此时政府补助会强化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但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临界点后,政府补助则会进一步加剧企业高税负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假设2成立。

3.2.2 企业创业导向强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表2第(3)列报告了企业创业导向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税收负担一次项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税收负担二次项的交乘项(×)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企业创业导向使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U”型曲线的上升和下降趋势更加平缓。上述结果表明,企业创业导向削弱了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当企业税收负担不超过临界点的情况下,此时企业创业导向会进一步削弱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但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临界点后,企业创业导向则会削弱高税负对企业僵尸化的促进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企业创业导向对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正“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成立。

表2 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

3.3 稳健性检验

3.3.1 内生性问题

为了缓解检验结果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时滞性问题,本文将解释变量企业税收负担滞后一期()与企业僵尸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加入滞后变量后,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的正“U”型关系依旧成立。因此,本文的结果是稳健的(限于篇幅,结果未列出)。

3.3.2 替换自变量

为防止税收负担测量误差对回归结果的干扰,本文参考李林木等的研究,以(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本文使用新的税收负担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变量的系数大小有所变化外,变量系数的正负和显著性与上述结果均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结论仍然成立(限于篇幅,结果未列出)。

4 进一步讨论

前文已经证实了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正“U”型影响。那么,到底是流转税税负还是企业所得税税负对企业僵尸化产生影响作用?本文进一步将企业的税收负担分为流转税负担和企业所得税负担,并对流转税税负与企业所得税税负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将企业所得税税负()定义为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将企业流转税税负()定义为企业流转税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表3报告了不同税种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

表3第(1)列报告了企业所得税税负对企业僵尸化的回归结果。在加入流转税税负的二次项后,企业所得税负担的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所得税负担与企业僵尸化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存在着显著的正“U”型关系。可能的解释是,所得税的征收会对企业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企业所得税负担不超过临界点时,所得税的正面影响发挥主要作用。所得税的征收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不得不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同时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降低企业僵尸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无法转嫁,因此当企业所得税负担超过临界点时,所得税的负面影响发挥主要作用。此时,较重的所得税负担不仅会减少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实际收益,还会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地提升,从而增加企业僵尸化的概率。

表3第(2)列结果显示,流转税税负的一次项系数显著为负,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流转税税负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存在着正“U”型关系。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税种的税负转嫁难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在商品交易环节征收,具有易转嫁性,在企业流转税税负不超过临界点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抬高商品售价等行为向消费者转移,不仅能够转移企业的税收负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企业僵尸化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而供给弹性小,若企业流转税税负过高,企业转嫁流转税的行为不仅会对企业的销售规模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进而增加企业僵尸化的概率。

表3 税制结构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

以上结果说明,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正“U”型影响是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共同作用的结果。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存在着显著的正“U”型关系,随着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加重,企业僵尸化的概率先减弱后增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僵尸化的路径时发现,政府补助和企业创业导向在税收负担影响企业僵尸化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在企业税收负担不超过临界点的情况下,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抑制企业僵尸化,此时,政府补助会强化企业税收负担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而企业创业导向则会削弱税收负担的抑制作用;但当企业税收负担超过临界点后,高税负会增加企业僵尸化的概率,此时,政府补助和企业创业导向则分别强化和削弱了高税负对企业僵尸化的促进作用。从税制结构角度分析,企业税收负担与企业僵尸化的正“U”型关系是企业流转税税负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流转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对企业僵尸化均呈正“U”型影响。

5.2 政策启示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主要得到以下政策启示:

从政府角度来看,企业税收负担对僵尸企业具有重要影响,但防范僵尸企业的形成不能简单地通过减税降费来实现,还应当考虑税收负担给企业带来的激励效应。首先,我国企业税负还存在减税空间,减税降费政策能在一定上促进企业的发展,抑制僵尸企业的形成,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减税降费政策。政府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对税收数据进行分析,将企业税负设定在合理的水平,从而实现财政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共赢。其次,流转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都会对企业僵尸化产生影响,实施结构性减税有利于防范新僵尸企业的形成。政府在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时需考虑流转税及所得税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合理确定减税幅度,充分发挥各税种的正向作用。再次,政府必须审慎评估,针对不同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税收政策。由于不同企业之间的实际税负差距较大,税收征收部门应当在保证公平效率的原则下将税收优惠政策更多地向那些实际税负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倾斜,同时为这些企业提供适当的政府补助,激励其进行创新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防止这些企业因高税负成为失去活力的僵尸企业。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创业导向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激发企业的求生欲望,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驱动力。首先,企业在接受政府扶持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地培育自身的创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创业导向水平,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前瞻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创业导向战略。当企业实际税负较低时,其面临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企业在进行创业活动之前应做好评估,不要盲目自信选择过于激进的扩张型战略导致企业资源被大量占用,从而拖垮企业。再次,当企业面临高税负等恶劣的经营环境时,应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增强创业意识。企业可利用众创空间发挥集成效应,克服资源匮乏等问题,通过高质量的创业活动拓宽企业的盈利来源,不仅能从根本上防止企业僵尸化,也可实现僵尸企业的“自救”。

猜你喜欢
临界点僵尸所得税
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等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
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等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
僵大变尸身
僵尸来袭
新准则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浅析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所得税处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