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
——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2022-05-27 09:06行,彭苗,丁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计价工程造价思政

李 行,彭 苗,丁 磊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一、前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总书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教师对课程教学应有更加深入地思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而是所有教师的工作;高校各部门教师、各部门的任何一门课程都要达到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达到能引导学生正向成长的效果。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培养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主要是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职责划分的原因,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基本是相互独立的,达不到有效的融会贯通。理工科教学工作因其自身的特点,与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相比,教学重点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存在一定难度[2],致使理工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并不理想。因此,探索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及思政现状,探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的新教学模式。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思政的探索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与否,对正确确定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工程造价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造价也是建筑技术管理类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其理论体系复杂,实践性强。计量计价过程必须遵守国家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并以此作为造价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3]。建筑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但要求懂施工、懂管理、懂法律,而且还应具备能有效控制成本、减少资金流失的专业技能,可以说造价从业人员是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的高素质多层次人才。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注重强调价值引领作用[4],从而全面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课程思政面临的现状问题

1.教师方面。首先,从教师自身素质上来说,目前大部分造价专业教师为工科出身,语言表达有时生硬,涉及课程思政时难免会造成思政元素输出不流畅,教学效果不理想;且课程思政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师个体对思政元素的探索性和落实度不高。有些理工科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不强,有些教师想但又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说教模式效果收效甚微。其次,高职院校在2+1模式的教育模式下,原本两年半的课程压缩到两年完成,任课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有限的课堂时间要完成专业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价值判断、选择与塑造能力的培养。最后,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学团队支持。由于院系设置的限制,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互动的机会很少,难以进行有效互动,因此专业课教师缺乏相应的思政教学团队的帮助,造成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思政元素少而突兀,反而会显得很尴尬。

2.学生方面。从内在来看,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动力不足[5],对知识的获取兴趣不足,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没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甚至价值取向扭曲;另外,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不坚定,在社会、互联网、各种媒体和拜金思想的冲击下[6],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导致他们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淡漠。

(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的共性目标

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着力夯实造价专业学生的思想基础,融入的思政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爱国主义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任课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立下爱国之志,激发学习动力。回望过去,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翻山越岭,横空出世,惊艳世界。多少百姓因此而摆脱贫困走上幸福之路。郭亮挂壁公路、青藏铁路、北盘江大桥、上海中心大厦等,从跨山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彰显水平和实力的国内众多“世界之最”的建筑,无一不向我们讲述着祖国日渐强大的故事[7]。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提炼和转化。强化法律,遵纪守法,在执业过程中规范计价行为,遵守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职业素养的教育,结合工程造价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引领[8]。文明礼貌,品格良好,正确处理工程各种人际关系,工作踏实,为人诚恳,用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工作成绩,赢得社会对造价职业的尊重和认可。

(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个性化内容设计与实施

根据上述的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总体共性目标,结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个性化的思政元素,在授课的各章节中构建思政教育主题案例,通过多手段的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部分思政融合点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四)课程思政建设措施的探索

1.开展集体备课[9],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立了由数位专业教师组成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团队,并邀请专业思政教师担任课程思政改革顾问,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重心,明确主体责任,做好课程规划。通过集体备课一方面可以让《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针对每个人在讲授知识点时查缺补漏,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的加入,可以帮助专业课教师加深对课程思政理解和拓展教学思路,学习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在教学过程中能更顺畅互通,有效避免生硬连接。

2.转变教研活动思路,教研室教研活动可与党支部活动有效组合。教研室专业教师大部分为党员,教师党支部会上,大家可不拘囿于学文件、谈体会,每位党员通过参加集体讨论、定期头脑风暴、主题党日和专题学习等,剖析课程思政内涵,明确建设思路,使支部会变成了备课会,教师党支部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这样,经过党支部引领,专业课程有机融入思政育人理念,教师们集体描绘出一棵“思政树”,树上的每一颗果实都蕴含德育元素,例如优良品德、执着信念等。学院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能与这棵树嫁接起来,由此结出更多思政育人的果实。

3.注重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并重点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学生,将他们树立为学生中的典型和榜样,让他们成为身边同学的带头人,起到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的引领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小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除了分配学习成绩好、积极主动的学生外,还可以每个小组兼顾分配一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或学生预备党员,这些学生党员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学风和扎实的工作来实践自己的承诺,在小组中树立榜样,在教学过程小组内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4.利用网络资源,开辟课程思政新思路。积极利用官方各种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如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和微信平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德育课,并将思想行为表现纳入课程日常考评范围,摒弃传统的“唯成绩论”,还可在平时成绩中加入思政考核的元素,扩展考核的宽度;另外,也可邀请企业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开展专题教育讲座等,通过活生生的人物事迹,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提升本领,进入社会后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艰苦奋斗、锐意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结语

课程思政不是强拉硬扯,而要做到春风化雨。从课前导入到课中活动到任务产出,只要精心设计,处处皆可体现思政元素。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课程思政的源泉有赖于教师精妙的课程设计,但教师的奇思妙想不是无源之水,教师首先得善于思考,勤于学习,注重思政材料的收集,才能在课程设计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专业教师不应当只埋头做一个“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东西知道很少”的“专家”,不应当对育人抱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而应该做到有强大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深厚扎实的学识、有博爱仁爱之心,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把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人品人格的建立结合起来,加强正面引导,不断增强专业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

猜你喜欢
计价工程造价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预算审核技巧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土建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应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担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