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应急医疗队后勤保障建设与实践

2022-05-27 01:41李春晖齐树桐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营地帐篷救援

王 玥,李春晖,齐树桐

为应对国内外频发的灾害事件,各地相继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人道主义救援。2019-04-26,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评估认证,天津市人民医院成为中国第4支、全球第24支国际应急医疗队(Emergency Medical Team,EMT)(II类)。队伍按照国际标准建立[1],可在不消耗受灾地资源的情况下提供至少14 d的医疗救治和自给自足保障。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涵盖的工作内容繁多[2],后勤保障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与队伍部署、运行和救援工作的持续开展息息相关。

本文从宿营装备、营区设备、通讯系统、服装及携行装备、仓储运输、营区安保六个方面阐述国际应急医疗队(天津)的后勤保障建设工作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多雨雪的气候特点,提出队伍在应对寒冷天气时的规划和应对策略,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建设,为今后的救援任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1 宿营装备

1.1 营地帐篷 营地标准配置占地4500 m2,分医疗和生活两个区域[3],见图1。为给救援队员和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救治环境,确保救援效率,保持内部空间温度,队伍对宿营帐篷材质和结构设置进行了细致考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近10年的帐篷使用情况表明,充气式帐篷虽然体量轻,但在野外环境下,帐篷气囊容易被碎石或尖利物品划破导致漏气,气温稍低时也会出现帐篷压力不足的现象,影响正常使用,因此队伍在医疗帐篷与生活帐篷的选择上优先考虑了框架式结构,见图2。框架式帐篷骨架横向以榀架为支撑点,纵向辅以合金管进行插接。篷布为外皮与内衬两层,帐篷整体装配完成后,内部能够形成抗风性能良好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篷布增设“保温层”,在内外皮之间选用轻量环保、具有耐高温和防水性能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进行夹层处理[4],见图3,最大程度减少从门窗逸散到室外的热量,达到防寒保温的作用。

图1 EMT(天津)营地简图

图2 框架帐篷3D示意图

图3 帐篷夹层剖面图

此外,营地的帐篷还对缝隙处进行了密封处理。纵向间两帐篷的端面山墙直接贴合,并在两个端面山墙连接条处加盖连扣苫布封堵;侧面山墙为斜立面无法直接对接,故在帐篷两侧连廊处利用定制可折叠T型合金杆进行支撑并用连廊连接苫布密封,由此在两帐篷横向间搭建起封闭通道,见图2。这样整个营区帐篷内部形成贯通式路径,患者经检伤分类后进入帐篷医院,可由通道直接到达门诊、清创室、手术室、病房、检验、药房等任何区域,不仅避免了帐篷医院内的热量流失,同时也保证了老幼妇儿等群体的医疗安全,提升了救援效率。

1.2 宿营箱组 宿营箱组兼具储物和使用功能,每名队员人均配置一套,箱组内可收纳枕头、床垫、蚊帐、薄被、洗漱用具等基本起居物品。箱体可展开,内容物取出后,头尾对接可搭成简易单人床,上方可通过伸缩杆架设蚊帐,见图4。“一箱双用”的设计既可满足宿营需求,又减轻了队伍运输物资的重量。

图4 EMT(天津)宿营箱组示意图

2 营区设备

2.1 供电和照明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的水电供应、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大都遭到损毁,无法正常运作。考虑到这些情况,队伍在水电、暖通等方面配备了完善的后勤设备以保证至少14 d的工作及生活需要。其中队伍的电力系统由小型静音柴油发电机保障,足额的电力供给可保证每日24 h不间断供电,支撑起为超滤净水机、空调系统、营地通讯及照明等供电的重要任务。发电机区覆盖了隔音棉,可降低大功率发电机的运转排气噪声影响,保证队员和患者的夜间休息质量。

2.2 水处理设施 营地的供水由定制的超滤净水机提供,出水温度可在40℃~99℃间调节,制水速率300 L/h。净水机可将江、河、湖、雨水等天然水源(原水水质在IV类水以上)进行深度净化,水质符合医疗卫生需求和饮用标准[5]。按照II类队伍每日开展7台大手术或15台小手术,日门诊量100人,住院20人的最低标准,结合帐篷医院内清洁、炊事等日常用水需要综合测算,营区日均最低用水量为10700 L。3台净水机通过错峰使用的方式,每日运转12 h可满足II类队伍部署期间医疗用水、生活用水、清洁用水等各项水源需求。

2.3 暖通设备 为应对多地区执行任务时的气候差异影响,暖通设计方面结合了自身队伍实际,并借鉴了其他队伍的建设经验,利用暖通(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HVAC)系统来调节控制帐篷内热湿环境[6-7]。根据自备暖风机的额定制热功率估算,每台暖风机可供应2顶帐篷,20台暖风机能够全面覆盖36顶医疗及生活主体帐篷,满足其室内热环境控制需求。2020年12月队伍至本市山区开展模拟演练,当时室外温度最低达-20℃。但借助密封性良好的帐篷及取暖设备等措施进行御寒,帐篷医院内部平均温度可保持在25℃左右,符合人体体感舒适温度研究[8]。

因国际救援任务涉及救治和保障多方面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可能影响整支队伍的救援质量。为保证救援任务的响应时间和部署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后勤保障组对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定了详细方案和持续计划,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医疗、生活、公共设施设备进行调试、维护、试运转,确保每一台设备都保持在最佳状态,随时可投入使用。

3 通讯系统

基于国际救援的工作性质以及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营地的基础网络组网方案本着“适用、易用、稳定、可扩展”的原则设计实施,采取无线+有线的组网方式。通讯网搭建基本构思为以一台可连接互联网的多业务路由器为信号发射基站,连接三到四个室外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各AP均匀分布于整个场地见图1,保证信号覆盖营地内全部帐篷。经无线AP所发射的信号可提供营地内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和手持终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之间及营地现场与后方指挥部的信息传输,见图5。采用无线AP覆盖的方式来迅速完成网络组建,以达到各相关应急救援系统快速上线的目的。

图5 通讯网搭建方案示意图

无线网络连接便捷快速,但在信号强度、稳定性方面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为弥补无线组网方式的缺陷,保证网络通讯稳定,营地内又敷设布放了有线网络。“通信双保险”既能保障局域通信,也能满足特殊情况下对网络通讯质量较高的要求。同时为应对极端情况,队伍还额外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进一步为遇险救灾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4 服装及携行装备

对野外环境下执行救治任务的队员来说,服装的舒适性十分重要。EMT(天津)曾在申报建设阶段至国内外其它应急医疗队伍学习相关经验。结合自身建设特点,从服装的材料、款式等方面考虑,队员们均配备了适应不同气候、温度的服装和多品类的个人携行。考虑户外穿着防潮轻量特点,避免因汗液蒸发造成的衣物潮湿冷凝而增加热量损失,队伍将导热系数较小、透气性良好的材料作为队员服装面料的首选,包括:以棉、腈纶纺织的内衬衣裤,采用棉、羊绒、聚酯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绒衣、绒裤、棉裤,以聚酯纤维、氨纶、锦纶作为填充材料的冬季训练服、冲锋衣和抓绒、聚酯纤维混合编织成的防寒面罩、保暖帽、手套等。此外遵循卫生学防护原则,注重手足部的保暖和功能性,保证救援队员的工作便捷与效率[9-10]。例如在进行医疗工作时选择相对轻薄、表面积较大的非连指手套,最低限度保证手部温度的相对稳定;巡逻、外出执勤时首选表面积相对小的连指手套,大幅增加手套厚度以减少热损失[11-13]。全套服装搭配可适应40℃上下的温差,出队前依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穿搭组合。

携行装备上实行“标配加自备”。救援期间的生活必需品和个人急救用品为统一配发,个性化物资由队员自行准备。此外,队伍还购置了共用的紧急野外求生装备和可支撑72 h的应急储备食品及饮用水,以确保突发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的自给自足。

5 仓储运输

应急救援任务的时效性要求队伍保持时刻响应、随时出发的能力。在仓储运输方面,EMT(天津)仓储地点选址在机场附近,并对队内的所有设备物资进行标准化集成箱组打包,统一编码。物资日常储存时,将不同功能的箱组分类分区摆放,且均用转运托盘垫高,一是可预防货物受潮,二是便于货物的装载卸货,节省时间。

同时,根据飞机运力和不同机仓尺寸,设计物资装备组合,计算相应的体积和重量,接到任务后可直接进行抽组。装机时,箱组按编码顺序展开(卸货时顺序相反),装机顺序:(1)炊事、仓库、淋浴等装备;(2)病房、宿营等装备;(3)检验、手术等装备;(4)清创、重症、指挥等装备;(5)发电、制氧制水、空调等设备;(6)检伤、急救等装备;(7)卸货拆箱、照明、临时通信等装备。按以上方式安排,卸货拆箱、照明、临时通信等装备在飞机货仓的最外侧,可在到达救援地后第一时间出舱并进行营地搭建。此外,取出物品后的物资箱组,还可作为医院内的储物柜、文件柜、桌椅等使用。

6 营区安保

营地在医疗区、生活区设置了专用的出入口,并在外围加装围栏。营区角落位置安装了摄像装置接入指挥帐篷终端显示。每顶帐篷标准下配置1具干粉灭火器,厨房、发电机油囊等易燃区域加配灭火毯,并张贴安全警示标识。按照安全保障的制度和流程,安保工作设专人负责,由当日轮休的男性队员进行执勤。同时,针对突发事件,队伍还制定了应急处置、紧急撤离等相关流程,以保证收治人群和队员的人身安全。

7 结 论

国际应急医疗队(天津)从2019年至今,通过参加京津冀每年的联合卫生应急演练、野外集训、援鄂防疫救治等各类型的救援工作,队伍医疗救治能力和自我保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多次的部署经验也暴露了后勤保障运行中亟待改进的问题,如野外搭建营地时,制水机管路没有做回路循环系统,导致简易洗手盆因压力过大出现爆管现象;冬季制水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结冰造成无法正常使用;整建制出队培训携带的叉车数量不足,运力设施在松软或碎石地面难以通过等,说明在后勤保障环节的设计和决策上还有待提升。同时在制度预案、人员结构、培训考核等方面也要完善建立动态、可持续的评估和运行机制,以提升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14-15]。随着灾难医学和救援事业的发展,后勤保障建设的内容也在推陈出新,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提升。

猜你喜欢
营地帐篷救援
今晚,我要睡在帐篷里
紧急救援
帐篷里的笑声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帐篷节”开始啦
回归营地活动
3D打印大救援
搭在水上的帐篷
救援行动
板龙很呆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