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为”志愿服务绘就人民文明幸福新画卷

2022-05-30 11:57徐明
雷锋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村居志愿信用

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荣成市作为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之一,紧紧围绕党中央部署,依托志愿服务、诚信建设制度化两大特色优势,创新“志愿+信用”机制,深化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打造创新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21年荣成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荣成志愿信用机制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内生动力》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21年)》。

一、坚持立体化布局,增强“五为”志愿服务统领力。加强对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实现“五为”志愿服务全管理、全覆盖、全参与。一是志愿过程全管理。研发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设置“志愿+诉求”版块,让“人找服务”变“服务找人”,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志愿阵地全覆盖。纵向搭建起中心、所、站、网格、户等五级联动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专属阵地,打造追梦剧场、暖心食堂、信用超市、利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公交专车等一批极具特色、扎根乡土的群众身边阵地;依托村居文明实践站打造“邻里畅聊厅”“居民会客厅”,建成“汇民意、集民智、解民忧、利民生、聚民心”的温馨家园。横向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复兴少年宫等资源,设置志愿服务站点1300多处,构建起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三是志愿人员全参与。市级成立志愿服务总队,所有镇街、村居均成立一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纾难解困、垃圾分类等10支(镇级)、4支(村级)志愿服务分队。建起暖心食堂512家、“巧厨娘”志愿服务队500多支,1.5万名80周岁以上村民享受到助餐、配餐服务。按照“党员干部带头服务、部门专家精准服务、城区专业下沉服务、镇村群众自我服务”模式,把志愿服务真正做到“点”上、干到群众“心”里。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万多场次,参与群众120多万人次。

二、推进体系化创新,激活“五为”志愿服务驱动力。完善“五为”志愿服务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出台《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建立“积分+兑换”“红榜+灰榜”“表彰+激励”机制,将26项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管理,根据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等赋予2至50分不等的个人信用加分,个人信用分值达到AAA级的,可享受“信用贷”“信用医”等210项守信激励产品。整合村民福利,全市22个镇街、833个村居每年设立3000万元文明实践信用基金,改变过去村民福利“一刀切”方式,村居每季度召开一次信用表彰会,变福利为奖励、变管理为治理。在广播电台开设“五为·我的志愿故事”专栏,每周一期,邀请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分享志愿故事,已播出150多期;举办“五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擂台赛,摄制记录“五为”志愿服务精彩瞬间及暖心故事短视频120余部,全网阅读量突破2000万。

三、实施项目化运作,提升“五为”志愿服务聚合力。探索实施“政府资金引导、爱心企业冠名赞助、志愿服务团队具体实施”运作模式,推动爱心企业与志愿组织结对共建,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构建起“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设计有特色、有温度的“五为”志愿服务项目,今年年初,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70个,爱心企业认领74个,募集善款213万元,涵盖文化惠民等20多个民生领域,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群众受益”的生动局面。围绕“五为”打造“餐前一刻钟”“夏送清凉 冬送温暖”“心语助残”“我为群众跑个腿”等120多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群众参与活动85万人次,在活动中传思想,在服务中聚民心,在宣讲中夺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途和美好图景。荣成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文明实践与重点工作相结合、提升社会治理与满足群众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文明实践提标扩面、提质增效,引导人们把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内化为精神需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品牌,在新征程上,踔厲奋发,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陈运军)

猜你喜欢
村居志愿信用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村居
《村居》高鼎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村居
村居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