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原来我们是这样生活过来的

2022-05-30 10:06贾小飞吴岳添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自传体裁安妮

贾小飞 吴岳添

书 名:悠悠岁月

作 者:(法)安妮·埃尔诺

译 者:吴岳添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月(初版) ,2021年6月(再版)

开 本:大32开

ISBN:9787020167098(最新版)

安妮·埃尔诺凭借《悠悠岁月》获得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最早在2008年经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后即获杜拉斯文学大奖,201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在中国出版发行,并于2021年再版。

1940年9月1日,安妮·埃尔诺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大区的一个小镇。她的父母做过工人,后来经营一家兼卖杂货的咖啡馆,勉强维持生计。她的母亲受家庭条件所限早早辍学进入工厂,因此深信教育可以改变现状,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总是激励女儿努力学习。安妮·埃尔诺不负母亲的期望,一直成绩优秀,先后考入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成功取得教师资格,教授现代文学。

安妮·埃尔诺很早就展现出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她在20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手稿,却始终未能发表,此后忙于种种生活琐事,直到1974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空衣橱》,从此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迄今为止埃尔诺大约出版了十五部作品,其中有刻画一个女人内心历程的《空衣橱》(1974);以第一人称回忆父亲的《位置》(1984,获勒诺多奖);回忆母亲的《一个女人》(1987);回忆童年的《单纯的激情》(1992);回忆堕胎的《事件》(2000)和描绘嫉妒的《占领》(2002)等。

她的作品大多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题材,所以她的写作和生活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她通过写作探索的不仅是个人生活经历,更是同代人、父母、女性、不知名的人和被遗忘的人的经历。在安妮·埃尔诺的书中,个人经历,哪怕是最私密的那些,也有着集体性和社会学的维度。她的写作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身体和性、人际关系、社会发展、教育、时间与记忆,以及写作本身,这条线索真正地串联起她关心的方方面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埃尔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演变和人生的短暂,“一切事情都以一种闻所未闻的速度被遗忘”,因此她要写作一部反映时间流逝的作品。但她承认自己不会像伍尔夫那样写一部现代派小说,也不想写一部历史著作,而是要写出多数人的回忆,为此她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在退休后经过充分思考和推敲,用她创造的名为“无人称自传”的新体裁,写出了被称为“社会自传”的杰作《悠悠岁月》。

挽回一切将要消失的景象

《悠悠岁月》这部历经二十余年思考和推敲的杰作,使她当之无愧地居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

在书中她这样写道:“这个世界留给她和她同代人的印象,她要用来重建一个共同的时代,从很久以前逐渐转变到今天的时代,以便在个人记忆里发现集体记忆的部分的同时,恢复历史的真实意义。”书中最后一句完美地概括了安妮·埃尔诺作品中的思想和风格:“挽回我们将永远不再存在的时代里的某些东西”,挽回一切将要消失的景象。

在《悠悠岁月》中文版“致中国读者”部分,安妮·埃尔诺写道:“我最大的希望是我的小说《悠悠岁月》——译成你们的语言使我充满喜悦——能使你们,中国朋友,接触一种法国人的记忆。一个法国女人的、也是和她同一代的人所熟悉的记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今天的记忆,在各种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方面,比他们几个世纪里的祖先有着更多的动荡。一种不断地呈现一切事件、歌曲、物品、社会的标语口号、集体的恐惧和希望的记忆。它根据对从童年到进入老年的各种不同年龄所拍摄的照片的凝视,同样勾勒了社会的进程和一种生活的内心历程。在让你们沉浸于这些你们也经历过——也许不一样——的岁月的时候,愿你们能感到,其实我们完全是在同一个世界上,时间同样在无情地流逝。”

一部杰出的“社会自传”

安妮·埃尔诺的作品有着浓厚的社会学色彩,试图在个人记忆中找回集体记忆,对自传这种体裁做出了新的定义:“个人的依然是并永远是社会的,因为一个任何其他因素如法律、历史都不存在的‘我是不可想象的。”她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的写作风格,“不加评判、隐喻以及浪漫的对比”“既不抬高也不贬低讲述的事情”“循着历史事件和文献资料的线索前进”。

《悠悠岁月》采用的“无人称自传”这种前所未有的体裁,无疑对创建21世纪的法国新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一创举使《悠悠岁月》成为将要形成的新文学的一部先驱之作,也使埃尔诺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中文版译者吴岳添在书中《译者前言》里对这种新的体裁有一段精妙阐释:“无论多么生动的回忆录,都只是作者本人的记忆,正如无论多么感人的老照片,都是社会状况的反映一样,与读者本人并无密切的关系,因而也就无法使读者感同身受。为了解决这個难题,埃尔诺创造了‘无人称自传这种崭新的体裁。她的自传从头到尾都不用人称‘我,而是采用第三人称、也就是无人称的泛指代词来表示‘我们,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发现原来我们是这样生活过来的。”

《悠悠岁月》不单是一部对法国社会过去几十年变迁的回忆之书,也是一本书中之书。其中涉及大量文学和社会科学作品,反映了一位法国现代知识女性的阅读史,也折射出法国几十年来的社会思潮变迁。

人文社副总编辑肖丽媛认为:“埃尔诺的成长经历决定了她对百姓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细致入微,这也给其作品烙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她在书中看似无厘头地罗列了大量‘当下时刻,关于希望、绝望、失望、欲望等主题的文字记录下时代的种种缩影。”人们翻开随便一页就能找到一个词句、段落安放自我。

猜你喜欢
自传体裁安妮
好久不见的自己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