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人》的存在空间叙事分析

2022-05-30 04:56王玲凌乐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沃克

王玲 凌乐祥

摘要:《看电影的人》讲述了主人公比克探索周围世界并追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故事,体现了作家沃克·珀西的空间思想。珀西运用居住空间的转换来呈现比克身份的改变,巧妙地推动了比克寻求自我的叙事进程。珀西通过设置虚幻空间和真实空间的相互隐射来加大叙事密度,用虚幻空间和真实空间悖反性的真实度来揭示现代人荒谬的存在。《看电影的人》将读者对时间和存在的感受立体化和形象化,展现了作家独特的空间美学思想。

关键词:沃克·珀西《看电影的人》空间叙事存在空间

一、引言

沃克·珀西(Walker Percy)是美国当代哲理性作家,其作品关注当代人的生存意义,充满思辨色彩。《看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是珀西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比克经常出入电影院,穿梭于新奥尔良市的街头巷尾。比克看似一位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但其内心却倍感绝望和失落,一直寻求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人生价值。目前,国外有关该小说的评论主要涉及现代人的心理疾病、宗教伦理和小说写作技巧等方面。在空间思想研究方面,帕特里克·康奈利总结了珀西作品中空间的五种功能,阐明了珀西对空间哲学的贡献。国内学界则主要从存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比克对自我的探索。可见,从空间与存在的关系视角来探讨小说的空间叙事功能和意义的研究鲜见。

空间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关注对象之一。柏拉图根据空间科学提出了几何学,亚里士多德认为空间就是一切场所的总和。长期以来,空间理论大多与物理和数学相关,空间被认为是无限等质、静止空洞的场所。直到20世纪,空间不再只是一个数学和物理概念,而日渐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关注知觉空间。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福柯则注重空间背后的权力运作和知识生产。海德格尔和加斯东·巴什拉对空间和存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具有空间性。巴什拉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家宅、箱子、贝壳、鸟巢和圆等空间的诗意观照,提出了空间即是人类意识的栖居之所的观点。受此影响,叙事学理论也将关注点从时间转到空间上来。空间不仅仅是打断时间流的描述或情节在时间中展开的场景,空间更多地与叙事结构和功能相关。叙事学理论将空间与时间、主题、情节等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探讨空间叙事的特征。珀西就非常关注空间哲学和空间的叙事功能。他曾说,美国人应该“像法国哲学家那样,把哲学小说化,将思想具体表现在一个人和一个地方上”。珀西一方面将空间论述与文学叙事相交织,以传达独到的空间现象学思想;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元素来推动叙事的进程,彰显叙事主题。本文将探讨《看电影的人》中的空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空间元素的叙事功能,以揭示珀西独特的空间美学思想。

二、珀西的空间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生存在世的根本是“在世界之中”存在,即人存在于空间之中。人们对存在的理解必然包含他对周边世界的领悟。深受海德格尔存在空间思想的影响,珀西认为,存在的向度具象于空间,人们借由空间思索存在真理;空间拥有其独特性,影响着人对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电影的人》彰顯了珀西独到的空间思想。首先,空间的采光和结构触发了比克对时间和人生的思索,使他始终处于对存在的领悟中。其次,在空间的神秘性中,“存在”向比克显身。再次,比克与空间的接触焕发了空间的精神气质。

在小说中,空间保存着时光的印记,是比克领悟世界的方式。比克喜欢在不同的时间到相同的地方做相同的事情。他称之为“昨日重现”:空间经历了时光的流逝,或已面目全非或仍保持原貌,都能体现时间的意义。“这段流逝的时光就会散发出自己的醇厚芬芳”。换言之,经由空间,比克体验和咀嚼时间的味道,思索时间的意义。比克提到了一次“昨日重现”实验:他十四年之后再去弗雷烈大街看西部电影。坐在同一个影院的同一个座位上,比克感叹那些老旧的胶合板座椅熬过了夏日里大雨滂沱的午夜和凌晨,仍然在空荡荡的剧院里独自坚忍。比克对这种坚忍抱有一种敬畏之心,并进而思考自己这十四年中的作为。由此可见,空间见证了时间的流逝,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并能唤起他们的人生感慨和反思。

小说中自然空间的奇妙性让比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 , 并激发其自省。首先,他进行了纵向自省。所谓纵向自省,就是通过阅读书籍和思考问题,抽象地把握和认识宇宙世界万物的秘密。在纵向自省时,比克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身处空间的美好。夏日的午后,阳光从窗户倾泻进来。“古老的房子在热力的作用下吱吱作响……午后的时光缓缓流逝,金色的阳光在生物系古老的滑翔上流转迁移。”面对这般景象,比克感到心醉。他坐在地板上,看着尘埃在阳光中起落沉浮。自然空间的奇妙性使得比克有一种存在感和满足感,并让其意识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并不能让人更了解自己,反而会使人忽视自己身处何处,面临失去身份和失去存在的危险。继纵向自省之后,比克开始了横向自省。横向自省就是走出屋子去周边散步,即感性地去体验周围的世界。科学将人们带离存在,而空间使人们重返存在,进而给人一种存在感,因此,人们应该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里去找寻自我存在的意义。

在古罗马人看来,“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守护神灵这种灵魂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本质”。每一个空间都有其专属的个性和风格,人们可以透过其表面洞悉其灵魂。珀西写道:“任何地方都有各自的味道和气息,否则就不成为一个地方。”在小说中,比克称芝加哥的气息为幽灵:高大的纪念碑般的建筑冰冷地矗立着,幽灵一样的狂风在空中盘旋呼啸,整个城市异常空旷。此外,小说还提到了旧金山的幽灵。比克感觉自己被城市的幽灵捕获,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哀。“幽灵”一词揭示出比克对芝加哥和旧金山没有认同感。

三、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的并置

珀西在小说中并置了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以加大小说的叙事密度。他让虚拟空间变得真实,真实空间变得虚幻。通过这种悖反性效果,珀西揭示了现代人虚幻可悲的存在。

电影空间虽属虚拟空间,但在珀西的笔下却显得真实。小说中,电影演员的存在辉煌灿烂,而普通人的存在却虚幻不定。普通人只有和电影明星打交道时才会获得一种存在感。一天,电影演员霍登和一对年轻夫妇走在街上。夫妇中的丈夫觉得霍登的真实感和他自己的虚幻存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位丈夫因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与痛苦。但当他给霍登火柴并和霍登聊天之后,他突然觉得他的存在和霍登一样完满。此外,小说中的电影场景比现实场景显得更加真实。电影场景还具有一种认证作用。比克和凯特去看在新奥尔良拍摄的电影《围歼街头》。电影有个场景展示的就是他们电影院的附近地区。比克认为该地区在电影里得到了认证。他认为人在一个未认证的地方生活,这种生活是“悲哀”而“空虚”的。但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社区,至少能让人暂时活下来。真实空间的人们向虚拟空间中的场景和电影演员寻求真实感和完满感,这展现的是现代人虚幻可悲的存在。

珀西将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相互穿插,相互隐射。小说插入了两个较为完整的电影故事。第一个是有关失去记忆的电影故事。一个男人失去了记忆,成了一个陌生城市的陌生人。他打算重新开始他的生活。这个故事隐射了比克的生存状态。比克就如那个失忆的男人一样,不知自己是谁,寻寻觅觅。第二个故事是有关一个良心不安的物理学家。他独自一人在沙漠跋涉,但其内心却在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质疑自己的核试验,担忧女儿的未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和痛苦。物理学家对核试验爆炸的自我反省暗指了比克对人生的自省。比克参加了越战,本以为可以给自己带来荣耀,但在战场上与死亡擦肩而过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存在意义。在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的相互隐射之下,小说的叙事密度得以加大,现代人的孤独和痛苦的身影跃然纸上。

四、居住空间的转换

小说不仅表现了珀西的存在空间思想,而且还通过空间的转换推动了自我寻求的叙事进程。空间带有居住者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印记,能反映居住者的身份。此外,空间还可以塑造居住者的身份。小说中比克先后在新奥尔良的花园区、根蒂莱区和花园区旁边的盒式房子居住。在花园区时,比克开始质疑自己斯多亚主义者的身份;搬到根蒂莱区后,他便开始了纵向和横向的自省;直到他定居在盒式房子里,他才找到了新的自我。

比克姑妈家塑造了他斯多亚主义者的身份。姑妈家具有上流社会的雅致风格和南方斯多亚主义气息。比克由姑妈抚养成人,是一位斯多亚主义者。冷战后,美国南方的斯多亚主义者一方面坚守着理性和德性,另一方面又对社会腐败和混乱感到悲观。当比克住在姑妈家时,起初对理性和德性激情澎湃,而后又感到绝望。姑妈花园区的家暗示了比克斯多亚主义者的身份,这一身份的矛盾和绝望迫使他开始了自我寻求。

根蒂莱区反映了比克对身份的寻求状态。越战后,比克从姑妈家搬到了根蒂莱这个中产阶级居住区。根蒂莱区虽属南方。但它未给比克一种强烈的南方地域感。比克在根蒂莱区的房间陈设简单,但他却生活得平静安逸。根蒂莱区非常符合珀西的“非地点”(Nonplace)概念。珀西认为,非地点就是什么都不是的地点。珀西把根蒂莱区的卡温顿看作第二故乡是因为它在南方“缺乏身份,缺乏位置,甚至缺乏历史”。它使比克远离了带有斯多亚气息的姑妈家。虽然卡温顿的“非地点”性能让比克暂时忘却花园区带给他的绝望,但也揭示出比克身份的空白。

盒式房子的空间展示了比克的全新自我。比克和表妹凯特结婚后,在姑妈家附近找到了安居之所。那是比克表姐修缮过的房子。表姐是一个有品位的人,她经常在破败的花园区附近购买盒式房子,然后修缮一番,使房子简约而又不失意趣。比克的盒式房子离姑妈家虽近,但却无花园区浓厚的南方传统气息。虽不奢华,但却不似卡温顿那般冰冷简陋。盒式房子让比克有了家的感觉,赋予了他新的身份。作为丈夫,他极力帮助妻子凯特走出绝望。根据姑妈的建议,三十岁的比克改行学医,为同胞服务。与凯特的婚姻以及学医的选择让比克获得了“为他”的自我。他虽不再是姑妈眼中的斯多亚式英雄,但却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和社會责任。

五、结语

珀西认为,人类通过空间领悟存在,并创造自己的生活与生命。《看电影的人》致力于人类在存在空间中对有尊严而真实的生活方式的探索与追求,完美地体现了作家的存在空间思想。珀西巧妙地运用居住空间的转换,推动了比克自我寻求的叙事进程。通过设置虚幻空间和真实空间的相互隐射,小说加大了叙事密度。小说中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悖反性的真实度揭示了现代人荒谬的存在。《看电影的人》将读者对时间和存在的感受立体化和形象化,展现了作家独特的空间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 John Desmond. The Moviegoer,FyodorDostoevsky, WalkerPercy,  andtheAgeofSuicide [M]. Washington: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2019.

[2] David Crowe.“KierkegaardianMisreadingsofWalkerPercysTheMoviegoer”[J]. Christianity Literature, Vol.64, No.2, 2015.

[3] Larry Fink .“HopkinsInfluenceonPercysThe Moviegoer”[J]. Renascence, Vol.69, No.1, 2017.

[4] Patrick Connelly.“ThereMustBeaPlace:WalkerPercyandthePhilosophyofPlace”[J]. Walker Percy, Philosopher.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2018.

[5] 肖明翰.真实自我的探索:沃克·珀西与《影迷》[J].外国文学 ,1997(6).

[6] 徐蕾.消费文化视域中的《影迷》[J].外国文学研究 ,2005

[7]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8] 董晓烨.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J].外国文学 , 2012(2).

[9] Zoltan Abadi-Nagy.“TheArtofFictionXCVII: Walker Percy”[J]. The Paris Review, Vol.103, No.2, 1987.

[10] 沃克·珀西.看电影的人[M].竹苏敏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 2006.

[11]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12] Walker Percy.“WhyILiveWhere I Live”[J]. Signpostsin a Strange Land. Ed. by Patrick Samway. New York: Noonday Press, 199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沃克·珀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编号: WGW17202)

作者:王玲,硕士,赣南科技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凌乐祥,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艺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和美国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沃克
未来科幻城
HUMBLE谦逊
快递爱情
没有道错的歉
世上最美丽的吻
拨亮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