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2022-05-30 17:21乔虹冯晖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10期

乔虹 冯晖

【摘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两大重要任务,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借助《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ECERS-R)对晋中市15所普惠性幼儿园的30个班级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合格水平,各维度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差异显著,城市幼儿园得分整体高于农村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不均衡,教育质量提升关键在游戏质量;普惠性幼儿园缺乏自我评价与督导机制,教育评价质量有待提高。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本研究建议:应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加强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保教质量;加强区域教研与监管,督促普惠性幼儿园开展自我评价。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教育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10-0018-05

【作者简介】乔虹(1999-),女,山西太原人,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冯晖(1970-),女,湖南邵阳人,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一、问题的提出

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和提高保教质量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两大重要任务[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均明确提出要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随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2022)明确提出幼儿园质量评估内容的5个方面以及15项关键指标,要求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为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指明了方向。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在园幼儿4805.2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1%,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218.20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78%[2]。随着幼儿园普及普惠目标的逐步达成,研究者将更多关注目光转向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界普遍认为学前教育质量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结构质量主要指班级规模、教师学历等投入性要素,过程质量主要指师幼互动的状况,而结果质量则指向儿童的发展变化。鉴于专门聚焦于普惠性幼儿园开展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国际广泛推崇且信效度较好的《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ECERS-R),从过程质量要素对晋中市15所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普惠性幼儿园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确保抽样对象的代表性,本研究选取位于华北地区且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的山西作为调查省份,将地理位置位于中部且经济发展水平适中的晋中市作为调查地级市,依据幼儿园地理位置差异,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晋中市15所普惠性幼儿园为样本园,包括城市幼儿园8所,农村幼儿园7所。其中,城市幼儿园所在地为城市中心区域,农村幼儿园所在地为乡镇及农村地区。随后在样本园中分别抽取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共30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每所样本园中选取1位园长和2位幼教管理人员作为访谈对象。

(二)研究工具

《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由美国哈姆斯教授(Thelma Harms)等人研发的,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考虑到可操作性等因素,本研究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赵振国等人修订的《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ECERS-R)[3]。ECERS-R由7个子量表共470个评价指标组成,分别是空间与设施、个人日常照料、语言-推理、活动、互动、课程结构和家长与教师。考虑到本次研究不涉及残障儿童,因此量表中删去了有关残障儿童的内容,共保留42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方式,其中1分、3分、5分、7分分别对应着“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不同质量等级,每个子量表的得分均为各项目得分的算术平均数。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1~0.88,量表的总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2,信度较高。

(三)数据收集

由于疫情原因,研究者未能进入幼儿园进行现场观察,本研究将量表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发放与数据回收,班级主班教师作为问卷填写人员。问卷发放之前,研究者已对调查班级主班教师统一进行线上培训,确保教师理解各项测评指标,从而保证所评分数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此外,本研究通过线上方式对教师进行访谈并且收集各班教学计划以及照片、视频等,为后期深入分析提供佐证。本研究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整体情况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晋中市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总体呈中等水平(M=4.08),距离“良好”(M=5.00)还存在一段距离。7个子量表的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个人日常照料(M=4.78)、互动(M=4.57)、家长与教师(M=4.09)、课程结构(M=3.96)、语言-推理(M=3.93)、空间与设施(M=3.86)、活动(M=3.17)。其中,个人日常照料子量表得分最高,此量表具体项目包括幼儿“入园与离园”“正餐/点心”“卫生措施”“安全措施”等,由此可知,普惠性幼兒园在幼儿安全保障以及一日生活照料方面做得比较好,能够满足幼儿在园基本的安全与卫生保健要求,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的相关规定;活动子量表得分最低(M=3.17),刚刚跨过量表的“合格”要求线(M=3.00),此量表具体项目包括“自然/科学”“数学/数字”“沙/水”等10个项目,其中“自然/科学”“数学/数字”等项目可以归为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开展的要求,这些项目得分情况基本符合当前我国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实际开展情况,幼儿园科学活动质量较低,教师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二)不同地区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得分情况

首先,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总的来看,城市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得分整体高于农村,二者得分情况大致走向相同,仅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城市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总体得分(M=4.54)处于合格与良好之间,7个子量表得分处于3.60~5.57之间,除个人日常照料和互动两个子量表得分超过5分达到良好标准外,其余几个子量表得分均处在合格水平。其中,活动子量表得分最低(M=3.60),具体到项目来看,主要是沙水、自然科学、数学/数字等。农村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总体得分(M=2.97)未达到量表的合格标准(M=3.00),7个子量表得分处于2.34~4.13之间,除个人日常照料和家长与教师两个子量表达到合格水平,其余5个子量表得分均低于合格标准(M=3.00)。具体到项目来看,师幼互动、集体活动、数学/数字、促进接受多元化等项目得分较低,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些项目开展都离不开教师有效指导,对教师要求较高。

其次,根据实际抽样地域的分布情况,以幼儿园所在地(城市和农村)为自变量,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下表。

由下表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总体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首先从差异较为显著的四个方面看,差异分别为互动(p=0.001)、活动(p=0.009)、语言-推理(p=0.020)、课程结构(p=0.022)。其中,互动与活动方面,差异极其显著(p<0.01);语言-推理与课程结构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体到项目来看,得分差距较大的项目有师幼互动、同伴互动、小肌肉活动、自然/科学、运用语言发展推理技能、语言的非正式运用等。经访谈教师了解到,农村幼儿园班级教师数量大多未满足《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的2名专任教师与1名保育员要求,师幼比严重失衡,教师难以充分照顾到每位幼儿,师幼互动水平较低,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教师缺乏足够的精力致力于课程质量提升,压力十分巨大,因此该类项目得分差异较大。在空间与设施方面,城市和农村仅存在边缘性差异(p=0.059),差距较小。在个人日常照料(p=0.141)及家长与教师(p=0.082)方面,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与结论

(一)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合格水平,不同地区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差异显著,质量软肋在农村幼儿园

晋中市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合格水平(M=4.08),这一结果低于2017年梅州市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测评得分(M=4.351)[4],高于2014年广州市不同办园主体类型幼儿园测评得分(M=3.99)[5]和2018年西藏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测评得分(M=2.37)[6]。这一结果得益于晋中市滚动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400余所,实现城区、乡镇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此外,晋中市还修订了《晋中市幼儿园课程实践指导》,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7]。因此,该市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整体有明显提升,幼儿园办园行为逐步规范,但依旧存在幼儿园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城乡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短缺。财政支出难以有效维持幼儿园发展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状态,谈不上教育质量提升。第二,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专业素养不够。由于经济欠发达,教师待遇得不到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短缺,难以吸引高质量人才来此就业。访谈教师得知,农村地区教师学历以专科为主,缺乏本科、硕士等高学历人才,而且城乡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空间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性。第三,家长教育理念的差异。农村地区多数家长未接受高等教育,职业也多以务农为主,因此农村家长难以配合教师完成相关活动,家园合作一致性较差。而且农村地区家长“小学化”观念倾向较为严重,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必须学到知识,否则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束缚了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不均衡,教育质量提升关键在游戏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日常照料子量表得分最高,活动子量表得分最低,课程结构与语言—推理子量表得分均不足4分,这说明当前晋中市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质量不均衡,重“保”轻“教”,涉及教育质量的活动、课程结构等要素未得到充分关注与发展。以上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颁布了关于幼儿园保育要求的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对幼儿在园一日作息及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幼儿园也依据国家的要求制订了各自的行为标准与规范,因此在园教师能够有据可循,按规定办事,很少发生重大失误。据调研可知,在幼儿园中,大部分班级都会张贴一日生活保教人员安排以及当天卫生消毒情况,在幼儿入园前都会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幼儿处于健康状态。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大量研究表明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8][9]。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游戏环境的创设,更关键在于教师专业素养及能力的高低,高素养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访谈及资料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幼儿缺少自由游戲的时间与自主选择同伴的机会,活动区游戏材料种类单一,尤其缺乏数学与科学操作材料,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求。不仅如此,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引导力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游戏中幼儿所遇到的困难并采取措施,缺乏有效指导的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幼儿园办园条件不足,尤其是农村幼儿园,难以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操作;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未意识到游戏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潜在影响,缺乏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针对性地观察与指导的能力;三是家长“小学化”观念严重,只注重读写算等技能的学习,未意识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价值。

(三)普惠性幼儿园缺乏自我评价与督导机制,教育评价质量有待提高

评价尚未充分发挥以评促教的导向作用。访谈教师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幼儿园会主动定期开展园所评估工作,即使个别幼儿园想要进行自我评估,他们也仅是对照某个量表或者某些指标去进行基础的评价,更多关注的是涉及硬件投入等结构质量要素,难以触及师幼互动质量、课程质量等这些影响教育质量的深层次过程质量要素。不仅如此,幼儿园也存在现有园所师资不具备评估能力、无暇顾及园所自身发展等问题。教师精力时常被消耗在应对上级部门检查的非教学任务中,很难有多余精力去思考当前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善,这在农村幼儿园尤其突出,因为很多农村教师身兼数职,既有保教任务,也有行政职务。

五、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

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有效支持。首先,强化政府部门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办园理念的正确认识,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多元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多方主体会议加强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深入理解,在今后教育实践中,能够针对不同地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其次,政府部门应适当调整财政投入机制,合理分担财政责任。我国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传统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县级政府为主体,责任主体的重心较低,政府财政力量较为薄弱[10],导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教育经费差异较大。因此,今后应改变传统财政投入机制,加强省级政府统筹拨款[11],建立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资助力度,提高学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农村地区幼儿园能够获得有效资助、享受公平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加強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保教质量

高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存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课程质量以及师幼互动质量不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及提高教师能力等方式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学与科研能力较低等问题[12],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构成有关,大多是低学历或转岗教师,其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都比较欠缺,未接受过正规的职前培训。另一方面,在职的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合适的专业发展平台、欠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13]。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当地政府应提供专项资金作为幼儿园教师外出学习经费,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激励教师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制订多样化的教师培训课程方案。培训人员在对教师培训前可先了解教师已有水平和经验,针对不同地区幼儿园及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而不是全部采用集体培训这种单一方式。最后,当地政府应整合城市、农村幼儿园与高校三方资源,形成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城市幼儿园无论在教学、服务还是评价活动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作用,教师在实践与科研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高校优势在于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一定数量且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因此,双方可以合作提高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如高校可以直接针对农村与城市幼儿园进行园本培训或者培养一定数量的农村顶岗教师来进行间接帮扶。农村幼儿园也可以主动到城市幼儿园接受培训,城市幼儿园为其提供专业培训的场地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城乡交流互动,促进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

(三)加强区域教研与监管,督促普惠性幼儿园开展自我评价

首先,学界应加强对于不同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定标准课题的研究,以当地各大高校为研究主体,各级各类优质示范园积极配合,针对各自地域特色及幼儿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考察,研制适合本区域的地方性幼儿园质量标准。其次,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质量监管与督导,不断完善当地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增加过程质量要素在评价中的比重,并将定期开展园所质量评估纳入幼儿园年终考核范围,评估结果与幼儿园发展经费补贴挂钩,从而激励幼儿园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最后,幼儿园自身也应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借助国内外已有的优质评价工具,通过自评或者教育部门他评等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幼儿园现存的问题,然后针对具体指标进行园所交流与反思,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指导评判,积极商讨解决对策。不仅如此,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评价,从多主体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切实改善幼儿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7053/202112/t20211216_587718.html.2022-03-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2022-03-23.

[3] Thelma Harms,Richard M Clifford,Debby Cryer.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M].赵振国,周晶,周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李春刚.梅州市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4): 225-230.

[5] 张琼.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市不同办园主体类型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11):10-15.

[6] 平措卓嘎.基于《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的西藏地区双语幼儿园教育质量考察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38(07):244-247,264.

[7]晋中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EB/ OL].https://jyj.sxjz.gov.cn/gsgg/content_203438.2022-04-27.

[8] 刘晶波.游戏与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2-5.

[9]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9-80.

[10] 田志磊,张雪.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7-22.

[11] 杜莉.学前教育拨款省级统筹现状分析及其保障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7(11):3-13.

[12] 程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08):86-90.

[13] 严仲连,李容香.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及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219-223.

通讯作者:乔虹,1136758707@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