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青少年“整容热”的背后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

2022-05-30 10:48赵丽冯含饴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容貌整容美容

赵丽 冯含饴

“暑假必做项目——埋线做双眼皮+打玻尿酸;暑假探讨项目——某某明星的微笑唇+通过磨骨手术调整山根宽问题;大学必做项目——戴牙套整牙+蜜桃臀手术。”

这是北京某高三毕业生刘夏(化名)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自己立的新flag。谈及整容的原因,刘夏坦率地说道:“其实我想全脸整形,但没有勇气。变美了,运气都会好一点。”

据了解,许多青少年和刘夏一样,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有调查显示,如今每到寒暑假、毕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00后”们已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在多个社交、短视频App上搜索也会发现,“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变瘦”等,都是近一个月的热门话题。

整形呈低龄化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不少患有“容貌焦虑”的朋友,早已将整形付诸行动,其中也不乏学生族。有调查显示,如今每到寒暑假、畢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甚至00后们已经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

北京一家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赵医生遇到过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对她说:“医生,我想要××(某明星)的大眼睛。”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对孩子说,等长大点再来看看。

近年来,赵医生的诊室每年暑假都会迎来一批学生族,眼、鼻、唇等是他们的常规咨询项目,从前女孩多,现在男孩、女孩都有,且都带着明确目标——“某某明星的眼睛”“某某明星的微笑唇”。

“现在的孩子营养好了,体格发育超前了,但心智发育未必跟上,完整的健康审美观还没有形成。这种情况下,网络上、手机社交软件里充斥着单一审美的暗示,最终吸引许多人整的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脸。”赵医生说。

主观意愿大且目标明确,是受访的几位整形外科医生对学生族中整形者的普遍感受,“还有不少人,甚至会带着一摞网上查阅收集的资料来问诊”。

医美广告铺天盖地

整形日益低龄化,原因何在?多位医生表示,他们已关注到一批社交软件带起的“种草经济”,而消费医疗在学生族中也愈来愈火,即以改善型需求为主,而非以治疗为目的。

在王亮看来,当“微笑唇”“童颜针”等美图与励志文案借助网络营销充斥社交软件时,不少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误导,被畸形的审美观带偏。

“对于‘00后尤其是未成年人来说,很难分清到底是广告催眠,还是自己需要。”心理咨询师朱晓辉认为,现在互联网上关于小鹿眼、嘟嘟唇、A4腰等的宣传铺天盖地,生活中也充斥着医美广告,都在潜移默化地营造着“容貌焦虑”,让大家的审美趋向于单一化。

不少受访群众反映,这种制造“容貌焦虑”的广告无处不在。

“六月底,我就经常在网上看见一些医美机构打出和暑期档、毕业季有关的营销活动,有的甚至喊出了‘毕业季、整容季的口号。”北京市民朱晓丹告诉记者,她在浏览网页时还经常看到牙齿矫正广告,比如“××整牙人必看,暑期特惠来了”“换头式整牙”“最佳正畸是几岁,错过还有救吗”等,“越看越焦虑,也越想尽快矫正”。

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

青少年整容,首先折射家长的“容貌焦虑”。很多家长不仅望子成龙,还对孩子的颜值有很高的期望。《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家长对孩子的容貌应有清醒的认知,既不能因为孩子“撒撒娇”就任其为之,也不能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贸然拍板为孩子整容,或许能达到期望的容貌,但也改变了孩子的审美倾向,可能得不偿失。

忽悠青少年整容,各类医美机构更是难辞其咎。“我是怎么说服爸妈去做整容的”“学生党也适合的微整形”等等话术、宣传广告以及流行趋势中对“美”的营销,对于欠缺独立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对其产生诱导效应。

有业内分析,受商业利益驱动,一种简单粗暴的心理暗示正随着各类网络推文,推送给渴望变美的年轻人群:首先,制造“容貌焦虑”,以“单一审美”推翻“各美其美”,刺激整容消费。其次,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作不当关联,以“用半年工资改变自己,漂亮了每一分钟都是运气”等推文,在年轻人中实现“整形种草”。

某医美在线平台的工作人员透露,医美机构在网络上找年轻小博主体验项目,就是拓客的方式之一。对于这样的方式,上述工作人员透露,因为这个方向变现快,很多网红在往医美博主转型,而他们就是全国各大医美机构的渠道,以科普的形式暗中为机构引流。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

“在正规整形医院,如果患者不满18岁,需要监护人同意。”一些医生说,碍于“监护人同意”原则,一些瞒着父母整形的未成年人可能会选择非正规机构,失败后不得不回来找医生“翻修”(指对在其他机构做坏手术后予以补救)。

赵医生的同事专攻鼻部整形,接触过许多做坏的遗憾病例。比如,有的因填充物栓塞,导致半个鼻子烂掉,只好做鼻子再造手术,“这种案例的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操刀医生都是不合格的”。

“行业待合规,专业医生缺口大。”有医生讲述了目前医美行业的痛点。

记者在网上以“医美培训”进行搜索,并添加了一所医美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杨老师。在当记者强调自己从没接触过医美,也不是医学专业时,杨老师则表示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的,包教会,而且他们能确保学员毕业后可以独立给客户操作。

而相关从业者给予的反馈却是,不同于生活美容机构,涉及抽脂、隆鼻等有创伤性项目的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实施手术的人员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负责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条件。

记者询问杨老师,缺乏相关许可证和证书是否对开店有影响,杨老师称:“整形医院需要有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当医生需要有医师资格证,这个你基本上满足不了,但你又不是在医院当医生,而且你不涉及手术类的一些项目,简单微整形项目的话,其实合理规避一些风险性的问题就可以了。”

杨老师表示,现在很多工作室、美容院都附带微整形项目,他们不可能有医疗经营证或者医师资格证,但他们不都一样在正常营业吗?“你自己要合理地去规避一些后期问题,比如说最基本的,你店里不要存放药品,就算相关部门过来查你,也查不到什么东西,这些就是知识点,到时候上课老师也会跟你讲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人当然更不例外。美从来没有某种定法,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整体性的主观感受,怎么可能用一个两个标签来定义?美是多元的,更是鲜活的,作为最为复杂而丰富的个体,容貌美不该也不可能僵化为“大眼瘦脸”。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建议,青少年应当调整自己对美的认知,正确认识美,充分意识到人的魅力最终来源并不是美貌,而应该努力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处于茁壮成长时期的青少年,自信阳光健康本身就已经足够美,何必再在身体上动刀子。

来源=大河报 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容貌整容美容
年轻人:别让“颜值打分”徒增容貌焦虑
透视环保美容热
画与理
美容
整容之前先“整心”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整容之前先“整心”
以“微更新”实现城市治理的“微整容”
那些年悄悄整容的“二次元网红”
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