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培养的科学思维方法

2022-05-30 10:48周爱平
江西教育A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作者党员科学

周爱平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8月17日,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要全面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势必更要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尤其是在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更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

一、基于《标准》的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求

笔者认为,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做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认真学习领会《标准》精神,以《标准》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南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落实落地,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科学化。

(一)形成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常态化。大学生党建工作程序多、工作量大,政治性强、责任重大。高校要在《标准》的指引下,持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如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学生党组织的规范与建设、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培育与建设等,以更好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发挥自身作用,激活大学生党员的“神经末梢”,真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做实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要时刻绷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根弦,大力破除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中梗阻”。按照《标准》的要求,善用“大思政课”“课程思政”以及新媒体、现代網络技术等手段,深度挖掘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金矿”,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丰厚滋养,铸魂立心,强基立根,推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让大学生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启迪心智、服务人民。

(三)努力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围绕落实“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大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在推进大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有力发挥好组织、榜样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带动作用,渐次形成学生党建工作精品。其次,依托学术党组织的牵引和指引作用,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亮明党员身份,立起先进的标尺,树起先锋的形象,进而辐射普通大学生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示范和风尚。

二、大学生党员培养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运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中,一以贯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整体性的特质,始终强调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各项工作应采取的科学方法,大学生党员培养也不例外。笔者认为,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大学生党员,对于引导他们处理好各种不同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一)重视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大学生党员培养中的实际问题。在《标准》视角下,用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大学生党员,是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更是引导大学生党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大学生党员中厚植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使之成为大学生党员进步、创新的基本认知,使之成为大学生党员解决自身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以期承担起作为一名党员的崇高使命。

(二)引导大学生党员在百年党史中汲取科学思维方法的魅力。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从来都注重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横贯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这是十分鲜明的。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中,要注重引导他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科学思维方法,并用来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增强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善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在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中,要善用战略思维抓住支部建设的“牛鼻子”,发挥每位大学生党员专业、能力等优势,建立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推动构建支部建设共同体;要善用系统思维织牢支部建设的“一张网”,执行《标准》的新要求,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内外联通、左右联动的支部建设矩阵;要善用创新思维激发支部建设的“源动能”,教育大学生党员用宽广的视野格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建立月月有清单、季季有互评、年年有成绩的支部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三、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做实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

我们要以《标准》内容和重要要求为切入点,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创新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对学生党员教育发展提出相关解决路径,将有助于推进党的队伍建设,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化解大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运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认识大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意义。高校思政工作者、党务工作者要具备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这两种科学思维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把事物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思考,努力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这是历史思维的运用;从长远看当前,从全局看局部,从整体看部分,这是战略思维的运用。

同时,我们又要注重培养并增强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有利于他们充分认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深刻主题和重要经验,深入激发他们持续加强学习的原动力,进而促使他们在日后能够更好地、自觉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练就不屈的精神和强大的本领。

(二)运用底线思维、法治思维严格大学生党员培养的程序。“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运用底线思维开展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要特别强调前瞻性和忧患意识,以《标准》为指导,解决好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程序规范问题,守住党建工作的制度底线、程序底线。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党务工作者要增强党建工作的忧患意识、前瞻意识,从而把党建工作预案考虑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党员发展而言,最基本的就是要“一碗水端平”。高校思政工作者、党务工作者要防止成为“稻草人”,要树牢法律至上、制度至上、规矩至上的理念。例如,在具体的实践中,党务工作者发展大学生党员既要看材料,更要看细节,要运用法纪思维落实《标准》中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程序和要求。

(三)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强化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过硬质量。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应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充分运用下,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高校思政工作者、党务工作者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大学生党建工作问题,要做到统筹兼顾、“十指弹钢琴”,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要注重协同耦合,聚合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各个要素,把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协同推进,整体发力。同时,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看待大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注重运用“两点论”,既看到好的一面,也不能忽视不好的一面,分清楚轻重缓急,客观地、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地分析和解决党建工作事项。

总之,高校要在《标准》的指引下,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抓住各个关键点,进而命中整个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靶点,既丰富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内容,又创新其工作方式方法。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应把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横贯大学生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以扎实的工作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标准》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培养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课题编号:18DJYB0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工作者党员科学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关爱工作者之歌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