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贵对话 书不凡人生

2022-05-30 10:48孟晓东
初中生写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顾诵芬苏炳添颁奖词

孟晓东

“感动中国”是每年春天的一次播种。翻看颁奖词和影像,年度人物的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震撼人心。2022年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也有我们不熟悉的名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感动,还有力量与坚持。他们书写的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柔软,激起了一个国家拔节生长的力量。

杨振宁:千里共同途

人物事迹

杨振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杨振宁也由此成为美国对华解禁后申请归国的华裔科学家之第一人。即便在滞留美国的那些岁月里,杨振宁也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学术界公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这些人日后都成了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同时,他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以一颗赤子之心进行谏言和批评,年已高龄依然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颁奖词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运用范例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爱国者内心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即便滞留美国20余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始终想着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是啊,没有国,哪有家?每一个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管身处什么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应始终牢记对国家和民族的那份责任,涵养自己的家国情怀,让持续奋斗成为生活常态,让无私奉献成为生命底色,在不斷谱写新时代的奋斗史诗中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适用主题

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科学报国、科学精神、学术人格、绿叶对根的情谊……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敏天行

人物事迹

张顺东、李国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张顺东与李国秀是一对残疾夫妇。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夫妻二人本是这样想的。但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了驾驶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力所能及地搞点运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当地党委及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不等不靠,坚持种田、养殖、赶集卖货,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夫妻二人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务工增收。夫妻俩虽然残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张顺东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两个孩子成了孤儿,夫妻俩给予她们精心的照顾,使她们健康成长,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

颁奖词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运用范例

有人说,即便生活就是“一地鸡毛”,也可以从尘埃中开出花儿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只脚,但在“互为手足”、相濡以沫的日子里,他们相互扶持,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两个侄女。如今,他们用辛勤的劳作,凭着坚强的意志,不仅将一双儿女养大,而且还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合力奏出了与生命不屈抗争的最强音。

适用主题

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幸福靠自己、平凡与伟大……

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人物事迹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2012年,苏炳添与博尔特同场竞技,感受到差距的他给自己立下目标:跑进百米9秒区。为此,他反复训练摸索,大胆决定更换起跑脚,“重新学习跑步”。“受伤时我思考过是不是跑不动了,但我告诉自己,养好伤病还可以继续飞翔。”2021年8月1日晚,在日本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32岁的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创造了新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也因此被网友誉为“苏神”。从2007年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的初出茅庐,到如今的三战奥运,苏炳添终让自己的名字写进了世界田径史的名册里。在奥林匹克的田径赛场上,他重新定义了“中国速度”。

颁奖词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运用范例

付出才有回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创造了新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飞人。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为了最终的成功付出过多少艰辛。从伦敦到东京,跨越9年的奥运征程中,当年那个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儿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百米赛道上几秒钟的时间稍纵即逝,但这背后却是苏炳添十几年如一日的超人付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成功只属于那些愿意付出的人,这已经成了被无数成功者证明的真理。

适用主题

超越自我、中国速度、体育精神、成功的背后、付出与回报……

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人物事迹

朱彦夫,特等伤残军人,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参加了华东野战军,先后参加了上百场战役战斗,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1950年10月,17岁的朱彦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在长津湖之战中,朱彦夫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住了阵地。战友的鲜血染红了冰天雪地,而朱彦夫这位钢铁战士在经历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后,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成为全连唯一的幸存者。1952年,朱彦夫被转到山东省荣军休养院,可他不愿躺在功劳簿上虚度一生,他要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活出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腐烂,不如燃烧。”1956年冬,朱彦夫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放弃省荣军休养院的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张家泉村,开拓新的人生之路。凭着一股韧劲儿,从1957年春到1978年,朱彦夫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战严寒、斗酷暑,打赢了整山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三大战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从村支书职务退休后,为了搞好革命传统教育,为了不辜负战友的嘱托,朱彦夫下决心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朱彦夫用了整整7年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用坏了500多支笔,写了近千斤稿纸,完成了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后又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创作完成了24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男儿无悔》。

颁奖词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运用范例

作家史铁生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作家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同样说:“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朱彦夫虽然平凡,但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当一条条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就凝聚成了碧波万顷、惊涛骇浪。当所有人齐心协力,就可描绘出时代最壮美的画卷,谱写出时代最动听的乐章。始终保持不屈的斗志与从容的心态,就有冲破种种桎梏的力量,助你走向人生的开阔地带。

适用主题

信念、抗争、不负重托、平凡英雄、生活的强者、扼住命运的咽喉……

顾诵芬:冲天鹏翅阔

人物事迹

顾诵芬,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航空报国70年,他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江苏。儿时的他曾目睹日军飞机轰炸,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报考大学时,他填写的所有专业都是航空系。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1964年,歼-8战斗机项目研制启动,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高空高速歼击机。为了尽快完成设计,顾诵芬和技术人员在简陋的车间地下室工作,在临时搭成的双层通板铺上睡觉,饿了啃口冷馒头,困了趴在图板上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干。在随后的试飞试验中,为解决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曾瞒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3次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最终找到了症结所在,后期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2021年11月3日,顾诵芬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如今,年逾九十的他仍承担着繁忙的课题研究任务,一心扑在飞机设计事业上。他的飞翔人生,还在延续。

颁奖词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运用范例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无私奉献。“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顾诵芬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对飞机和祖国朴素的热爱,激励着顾诵芬把歼教-1、歼-8、歼-8II等几款我国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飞机送上了云霄。在这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顾诵芬经历了多少磨难,又有几人完全知晓呢?试想,如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又怎能做到瞒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3次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呢?正是无私奉献精神,让他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了。

适用主题

热爱、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奮斗不止……

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人物事迹

陈贝儿,香港无线电视(TVB)女主持人。她出生于香港,在传媒行业工作近20年。2021年,陈贝儿凭借豆瓣评分9.5分的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赞美。为拍摄这部纪录片,陈贝儿和她的团队历时3个月,穿梭于全国6个省份,深入10个脱贫地区。节目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与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纪录片贵在真实,而真实在于细节的把握与感情的投入。在《无穷之路》中,每到一个拍摄地,陈贝儿都尽可能地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为探究悬崖村易地搬迁的原因,有恐高症的她曾经来回2次攀爬钢梯,身体一度抖得不行;为呈现真实,她举着自拍杆溜索过江,体验交通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变化。口碑载道的《无穷之路》除了在香港本地取得理想收视成绩之外,海外观众亦好评如潮。

颁奖词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运用范例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陈贝儿为了纪录片《无穷之路》,与她的团队穿梭全国6个省份,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深入10个脱贫地区,了解各地民生,分享成功脱贫的故事。她跋山涉水只为记录真实的中国。试想,如果没有敬业的态度,恐高的她何以能完成探究悬崖村的拍摄任务呢?正是因为敬业的态度,她才战胜了自己恐高的怯懦,为观众奉献了高质量的作品。

适用主题

敬业、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态度决定一切……

猜你喜欢
顾诵芬苏炳添颁奖词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顾诵芬说妻子:“她功劳很大呢,不止一半!”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从小种下航空梦的顾诵芬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大地已为查干湖撰写了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