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搞定“命题作文”

2022-05-30 10:48邱俊霖
初中生写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临场杨贵妃出题

邱俊霖

如今,一提到命题作文,很多考生都不免要抓头搔耳。其实,古人也必须经常面对“命题作文”的挑战。

在古代,有一种最高级别的命题作文叫作“应制诗”,这种命题作文的难度指数堪称满格,因为这种题目的出题人大都是皇帝,而且常常在不经意之间来临。

历史上最有名的“命题作文”,恐怕非《七步诗》莫属了。话说曹丕称帝之后,对曾经跟自己争过太子之位的曹植耿耿于怀,就给他出了一道开放式的“命题作文”:七步之内赋诗一首。没想到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之诗,最终绝境逢生,全身而退。

说到“应制诗”的起源,那大概得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的记载,汉武帝曾经大兴土木修筑柏梁台,这座宏大的宫殿历时七年之久才完成。兴奋的汉武帝特地摆酒宴庆祝,喝酒喝得兴起,汉武帝临时起意,先是自己吟了一句:“日月星辰和四时。”(《柏梁台诗》)然后让在座的大臣们一人一句联句,在场的大臣们顿时被吓得醉意全无,连刚喝进肚里的酒也化作了冷汗,好在最后还是凑成了二十六句,句句押韵,算得上是一首完整的诗歌,至于内容嘛,当然基本上是歌功颂德。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句句用韵的诗称为“柏梁体”,“柏梁”也被当作是“应制诗”这种命题作文的代称。当然了,汉武帝这种联句充其量也就是出了个创作性的填空题,但在后来,很多诗人往往要在各种盛大场合一个人创作出一篇完整的诗歌。

比如,唐朝开元年间的贤相张九龄有一回同唐玄宗一起出门郊游,之后还一起在郊外喝酒聚餐,玄宗就给张九龄出题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呀,难得和大家一起出来游玩,爱卿何不赋诗一首,记录一下今天的美好时光呢?”皇帝提出要求,宰相也不敢不答应,只好硬着头皮写了一首《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先是一番歌颂盛世,最后结尾写道:“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臣子们饱受皇上的恩德,吃饱喝足,然后开心地奉皇上的旨意作“柏梁诗”,这说的其实就是应制诗。

临场出题,临场作答,应答者自己还得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高兴、荣幸之至,最关键是答案还得特别有水平,让皇帝听了之后格外高兴,要不然,很多饭局可能就成了“鸿门宴”。看来,陪皇帝吃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快乐的事,肚子里没点儿墨水、没点儿才华,还真不敢陪皇帝吃饭。

不只是张九龄,很多唐朝诗人都得在各种隆重场合捏把汗。毕竟,诗歌艺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皇帝也爱作诗,科举考试里也考诗歌,皇帝临场出题几乎是家常便饭。

有一年的正月三十日(古称“晦日”),唐中宗李显带着大臣们一起到昆明池游览,看着湖面的旖旎风光,李显一时兴起,自己开开心心地赋诗一首,然后对各位大臣说道:“跟各位爱卿一起欢聚在昆明池畔,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实属难得,各位爱卿都来和诗一首怎么样?”

于是乎,在场的一百多位大臣只好每人都附和李显作诗一首,写下来一共是一百多首诗,质量虽然参差不齐,好在人数众多,蒙混过关似乎也问题不大。此外,无论大家水平如何,但都把握了一个要点,那就是往好了说,以歌颂皇恩浩荡为主,写景为辅。

当时在场的大诗人宋之问也作了一首,其中写道:“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别看这首诗在历史上似乎默默无名,但却是现场评选出的最好的一首作品,不仅把唐中宗比作周文王和汉武帝,结尾还化用了一个汉武帝的典故:据说汉武帝救过一条大鱼,大鱼为了报恩献给他一对夜光珠。所以結尾写道:不怕晦日晚上没月光,自然会有夜光珠能照亮这秀美的昆明池呀!

当时与宋之问齐名的沈佺期也在场,他也写了一首《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可是没有紧扣主题,在写景方面也只写了昆明池,却没有兼顾“晦日”这个点,在皇帝面前的这场命题作文比赛,宋之问最终完胜沈佺期。

唐玄宗也对临场出命题作文的考试方法颇为喜欢,甚至有人因为命题作文写得好改变了命运。话说当时有一位叫史青的诗人,他自我推销说自己比曹植还厉害,能够在五步之内写出一首诗。后来,他吹的这个“牛皮”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玄宗很感兴趣,马上叫人把史青找来,然后分别用除夕、上元、竹火笼为素材,给他出了三道命题作文。

没想到史青真的能出口成诗,其中写除夕的一首《应诏赋得除夜》真情质朴,很有感染力,还被记录在了《全唐诗》之中:“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看到了史青的应答作品后非常赞赏这个年轻人,当即给他封了个“左监门卫将军”的官职,这可是从三品的高官,史青靠写命题作文一跃成为天子近臣。

王维写起命题作文来也毫不含糊。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跟着唐玄宗在春雨中眺望长安的春景,这时,兴之所至的玄宗让王维记录一下京城秀丽的春景,王维提笔写道:“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一个画家善于取景布局的特长,将长安城充满生机、安宁幸福的生活景象完美地描绘了出来,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为盛唐时期第一“网红”诗人的李白曾经在长安供奉翰林,所以写命题作文更是日常操作。在某个春天的上午,唐玄宗陪杨贵妃在宫里观赏牡丹花,玄宗一看:“有花有酒有佳人,岂能不搞点儿文学创作来助兴呢?”于是临时召李白进宫写诗。

话说李白通宵喝了个大醉,当时酒还没醒便糊里糊涂地被人带进了宫里,到了之后,玄宗看着正在赏花的杨贵妃,然后让李白就此情此景作诗。李白不愧是“诗仙”,即使在酒醉的情况下也能丝毫不影响状态,拿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这三首诗信手拈来,毫无造作之痕。其一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想象巧妙,流畅自然,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既表现出了杨贵妃的富贵之态,又写出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令人读来如觉春风满纸,堪称应制诗里的登峰造极之作。

总体看来,古代诗人们写的命题作文与他们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相比确实相形见绌,但这也怪不得这些诗人,毕竟命题作文限制严苛,需要规避忌讳的东西很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首中规中矩的作品就已经算是其中佼佼者了!

猜你喜欢
临场杨贵妃出题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杨贵妃死亡之谜
棉和绵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论警察临场处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