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笔下借景抒情的写作艺术

2022-05-30 10:48付黎
初中生写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马湖什刹海朱自清

付黎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先生在《春》这篇散文中,起笔抒写了盼春的热切心情。接着,他写了嫩绿的草、娇艳的花、和煦的风和飘飞的雨,勾勒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美丽画面。作者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

在朱自清先生笔下,花鸟虫兽都有了情感,它们会欢笑,它们会吵闹,让读者随着笔触而或喜或悲。景物本是没有情感的,但因为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它,景物便可具人情,我们称这种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同学们,我们一起跟着朱自清先生去学习如何借景抒情吧!

写法提炼

(1)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无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

——《白马湖》

借用视觉听觉

白马湖是一个小地方,作者受夏丏尊先生邀请来到这里。先不浏览全文,仅读这段文字,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满满的喜爱之情。文段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也有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当下情感的文字,山青、水满且软,读之亦生向往之情。只有山水的景,终是差了点味道,配上间种的缀着红花的桃树、暖风里摇曳的柳树,再加上鲜艳的菜花,视觉上亦是极大的满足。因为有了好心情,锐而长的火车汽笛声已不再是噪声,而是别有风味的。因为有了好心情,黑夜也是力量蓄积的时刻。

作者运用视觉和听觉,借色彩斑斓、清静幽雅的景,抒发了内心的恬静和愉悦之情。

夏丏尊先生写了一篇《白马湖之冬》,和本文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有兴趣的同学可找来对比阅读。

(2)南湖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湖堤上种了成行的尤加利树;高而直的干子,不差什么也有“参天”之势,细而长的叶子,像惯于拂水的垂杨,我一站到堤上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再加上崧岛那一带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更像什刹海了。崧岛是个好地方,但我看还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这里只有三个小土堆儿,几个朴素小亭儿。可是回旋起伏,树木掩映,这儿那儿更点缀着一些石桌石墩之类;看上去也罢,走起来也罢,都让人有点余味可以咀嚼似的。

——《蒙自杂记》

巧用联想比较

朱自清在蒙自住了五个月,那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于景色的描写,多了旁人少有的审视和包容,增添了行文的层次感。南湖冬春两季水少,但于夏季的水,溶溶滟滟,写出了水大而波光闪动的样子。为了让大家对这儿的景有更深层的了解,他用人们更熟悉的什刹海来做迁移联想,用满满的湖水、高而直的尤加利树、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让读者对湖景的了解更直观。而后宕开一笔,写崧岛是个好地方,却又不如三山公园曲折幽静。一览无余的景终是少了惊喜,三山公园不起眼的土堆儿、小亭兒、石墩石桌也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透过朱自清所描写的景物,我们能看出他因游览而产生的自愉的心境。

(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流经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绿》

以形绘神

朱自清的散文缜密深厚、情真意切、浓墨重彩、精雕细琢地将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铺陈开来。《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作者极尽笔墨描绘梅雨潭的绿,在这里笔者想和同学们分享作者对于瀑布的描写片段。

瀑布飞流直下,即使知道流经岩壁时,会有许多棱角将它击得支离破碎,也不改它一如既往的飞奔之势。写作此文时的中国,正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沉沦,他直面黑暗的现实,对光明和美好的未来依旧怀有憧憬,怀有热情。这奔涌四溅的瀑布不正是他乐观心态的写照吗?

(4)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冬天》

白描勾勒

在《冬天》里,作者描写了三个场景:父亲为孩子夹豆腐,冬夜与朋友泛舟西湖,一家人在台州过冬。所选文段是作者和S君、P君在西湖坐小划子的场景。没有过多的修饰语,白描式的简单勾勒,寥寥几笔,韵味十足。清浅的月光,泛起的水波,淡淡的山的影子,山下偶有的一点灯火,简单的景物,不多的意象,却如同一幅水墨画,清新淡雅,让人倍感舒适。在这里,无须花红柳绿、虫叫鸟鸣;无须悬泉瀑布,碧波荡漾,君子之交淡如水,此情此景已足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啊,同学们,大千世界中,在文人的笔下,万事万物都被他们赋予了情感。他们高兴时,山川大河亦在欢笑;他们悲伤时,虫鱼鸟兽亦在哭泣。我相信,同学们也可以做到,借用不同的景物抒发自己不同的情感。不如,你们试一试,或许会发现写作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猜你喜欢
白马湖什刹海朱自清
清芬正气朱自清
春日里的白马湖公园
游白马湖公园
开水白菜般的文人情怀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我们得为属地留下些什么
最美什刹海
朱自清致逯钦立信函之四(1945.6.25)
什刹海小记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