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坤:素时锦年,文学相伴

2022-05-30 15:20陈烨坤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8期
关键词:麦子梦想老师

陈烨坤

我来自孔孟之乡,清照故里,就读于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三年级,笔名草木无心。

爱好阅读、古筝、文学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希望用文字传递温暖,用故事治愈人心。

性格随和,积极进取,愿意去做生活的强者,最喜欢的作家是八月长安。

最喜欢的句子: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座右铭: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13岁的时候,我爱上了一件在我少年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阅读。

等到日子慢下来足以有时间去捡拾那些被埋没的光阴时,我觉得真正为我打开文学大门的人应该是学姐,我称她为蕊姐,而她喜欢叫我叶子。在蕊姐初升高时,她送了我几本书,并给我推荐了一份书单,还告诉我,我应该趁着学业还未太过繁重,多多读书,方不负年华。

通过阅读,我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阅读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能从中看到每一个为了生活而努力的平凡人。于是,我也慢慢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学会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无形之中,文学与写作变成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想,文学对于我来说,不只是治愈心灵的良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更像是我的朋友,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让我意识到世界的伟岸与宽广,使我不再拘泥于眼前的种种。即使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也让我相信会有温暖阳光倾泻心田。她时刻在提醒我,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也让我有了去追求诗与远方的勇气。

写作的目的在于分享自己,用文字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体验。希望看到我的文字的你,会感到温暖和舒畅,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

希望你会爱上生活,爱上世界,爱上你周围的所有。

佳作赏析

麦子的季节,父亲的梦想

文/草木无心

麦子熟了。

小满已过,芒种未至,麦秋刚来。北方初夏的傍晚绚丽而多彩,天空呈渐变色,由火焰红慢慢过渡到葡萄紫。

父亲、弟弟和我,站在金灿灿的麦田里。风,是温热的。金黄色的麦浪,翻滚着。风中还夹杂着浓郁的麦香。此刻,我感觉自己离自然是那么近。马路上到处都是摊开晾晒的麦子。晒麦的老人坐在树荫下,手里摇着蒲扇,看着这满地的金黄,笑吟吟的。

父亲是在田里长大的。他喜欢田,喜欢麦子,喜欢麦忙假。听父亲讲,在他小时候,他们这群孩子最盼望麦收的季节,因为学校每每在这个时候都要放上10天的“麦假”。

在一个农业还没有完全机械化的年代,他们是要去田里帮着祖父母那一辈人用镰刀割麦子的。虽然天很热,人很累,这却为他们简单的童年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父亲还说,在麦收的时候,倘若谁家添了女孩,就会起“麦子”来作小名。于是,村子里就有了许多叫“麦子”的姑娘。

我们站在一览无余的麦田里,望见了远处古城的一角。最近这几年,旧城区正在进行改造建设,古城项目还在施工。弟弟抬头看着古城一隅,满脸欣喜地说,等古城建好了,他要让父亲第一时间带他去玩。父亲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跟我们说,等古城建设完毕,他就在里面开个古玩店,让弟弟每天都可以在那里玩耍。

我想,这应该是父亲后半生的梦想吧。

父亲年过半百,是个老实人,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收藏古物。父亲对古物的热爱,不亚于盆栽之于祖母,乐高之于弟弟。

父亲这点小小的梦想,在他的前半生是隐秘的、藏于心间的惦念。如果人生可以用一种味道来形容的话,我认为父亲前半生的味道一定是“咸”的——他尝遍了汗水和泪水的味道。平日里,父亲时常一个人在深夜小酌。以前,我总觉得他是故作深沉。现在想来还是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子女还没有明白生活的艰辛和复杂,没有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吧。

晚风轻拂,麦浪起伏,我隐约看到了藏在父亲黑发中的那几根银白色的发丝。一瞬间,我感觉他老了很多。我和弟弟就这样静静地听他诉说麦子的季节,听他讲述他的“梦想”。

年少的时候,父亲总是尽可能地去满足我的各种需求,帮助我去实现梦想。此刻,我暗下决心:

你养我一小,我养你一老。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你如我所愿,我帮你圆梦。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巧用双线结构,以“麦子”为明线,以“梦想”为暗线,融情于景,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了父亲对“我”和弟弟的付出以及“我”的成长,结尾以排比手法道出父爱真谛,激发读者的感恩之心。行文感情真挚,叙事张弛有度,对父亲追梦细节的描写生动传神,极具画面感,作者的自我反思也写得很真切,加之句式整散结合,更显摇曳多姿。

——山西省阳泉市实验中学  王燕琴老师

佳作赏析

与林清玄相处的一个下午

文/草木无心

午后的阳光慵懒明媚,远处的群山,隐逸在浅蓝色的半边天空里。不知不觉中,日子在悄悄逝去。

伴着《D大调卡农》美妙动听的旋律,我翻开了林清玄老师的《人生最美是清欢》,走进林老师的世界。

我以朋友的身份,来到了林老师的“空之居”。他在《我理想的居所》中是这样描绘“空之居”的:地上铺着桧木地板,四壁白墙,里面什么家具也没有。吃饭、睡觉、写作、与朋友相见,都在木地板上。

现在,我们就在“空之居”里席地而坐,谈笑风生。

我和林老师都喜欢着同一位词人——苏东坡。我们喜欢苏东坡“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乐观豁达;喜欢他“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喜欢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当我们聊起苏轼人生的三起三落时,林老师示意我走出房外,走向屋外的小溪。他说:“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或痛苦,欢欣或悲叹都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听了林老师的一席话,我豁然开朗。

顺着小溪,我们走进了一片树林,看到一只幼鸟正在树下徘徊着。初春的天气有些料峭,幼鸟正瑟瑟发抖。我正想走过去捧起它,林老师制止了我。忽然,这只幼鸟展翅欲飞,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它连续地尝试了很多次,摔落,起飞,摔落,起飞……林老师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只幼鸟都有想要飞上蓝天的梦想。生而為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随后,我提议去爬山。林老师欣然同意了。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种野菜,突然间,想起了苏东坡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们也准备在这样一个大好春光里去体味“人间清欢”了。

品味着天然菜香,一种清淡的欢愉充斥着我的内心,我感到无比欣喜。爬上山顶,我们抬眼望着天边的彩霞,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我们的脸颊,也染红了我们的心情。月亮慢慢升起,我听到林老师哼唱起《彩云追月》的旋律……

皓月当空,繁星闪烁,到了我和林老师分别的时刻了。看着林老师远去的背影,我有些恋恋不舍,默念道:“谢谢您,林老师,再见。”

与林老师相处的这一个下午,我倍感欢欣。我多么想再用我生命中无数个已经虚度了的下午去换得这样一个惬意而充实的下午啊!

教师点评:

作者积累丰富,信手拈来,将读书的感悟移步换景于“我”和林老师一下午的相处。文笔优美流畅,在不同的场景中将林老师对万物的独特认知娓娓道来,文美情更美,让人觉得真的和林老师面对面汲取着精神养分,文章的神就在这诗情画意中呼之欲出。读罢,生命的豁达与坚韧、奔腾与恬淡,交相辉映,饱含哲理。此外,紧扣中心,妙引诗文,富有文化底蕴,易共鸣共情。

——山西省阳泉市实验中学  王燕琴老师

猜你喜欢
麦子梦想老师
麦子熟了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麦子的回忆
梦想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麦子杀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