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斑秃” 之谜

2022-05-30 10:48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蚁穴红木土著

南美洲热带雨林,茂密的植物高低错落,郁郁葱葱。自然研究员戴维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来这里进行科学考察。

一天,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密林中有一块空地。光秃秃的地面几乎寸草不生,看起来犹如毛发旺盛的脑袋上出现了一块奇怪的“斑秃”。

“啧啧,情况有点儿秃(突)然啊!”戴维对此深感疑惑。

谁是嫌疑者

戴维很想知道这片光秃秃的空地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于是他蹲下来仔细观察,结果除了发现一群切叶蚁正忙着搬运叶片外,实在看不出什么蹊跷。

“莫非这块空地和切叶蚁有关?”戴维的目光追着结队前行的切叶蚁,脚步情不自禁地往前挪。

“哈哈,没错,的确和它们有关!”一位路过的年轻土著笑嘻嘻地靠过来,“但你只猜对了一半……”说着,他拿起随身携带的铁锹在一处蚁穴边挖了起来。

“喏,你很快可以看到,秘密就藏在地下!”土著沿着蚁穴隧道的方向继续深挖。

“嗨,朋友,你说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你挖了这么久,我可真没发现什么其他动物。”

“那就对了!因为我说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动物!”

“哦,我明白了,难道是真菌?说不定是这些切叶蚁养的蘑菇在作祟!” 戴维这才恍然大悟。

果然,当土著沿着蚁穴挖到几米深时,终于找到了深藏不露的“嫌疑者”—一种白环菇属的真菌。

蚂蚁当上“配送员”

白环菇是一种口味刁钻的真菌。它们喜欢吃树叶,却又不是什么树叶都能接受。由于居住的地方没有令它们满意的食物,这种聪明的真菌想了个好办法—雇佣“配送员”帮它们送餐。

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切叶蚁接下了这份工作。

切叶蚁的力气巨大无比,能担负自身几十倍的重量,并且其下颚十分锋利,可以像刀片一样轻松切割树叶。另外,它们的社会结构也高度分化,复杂程度仅次于人类社会。因此,对于白环菇来说,切叶蚁的确是帮它们打包并配送“外卖”的绝佳选择。

于是,白环菇开始释放化学信息,通知切叶蚁自己要点什么餐。勤勤恳恳的切叶蚁工蚁们接到信息,立刻“接单”,浩浩荡荡地出发寻找白环菇喜欢的树叶。

找到目标后,它们快速切割,紧急配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切叶蚁们还会挖掘通道,躲避障碍,建起树叶“高速公路”。最終,它们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将几千片指定树叶送到白环菇身边。

有了尽职尽责的“外卖配送员”,白环菇吃得很满意,于是它们不断生长,很快便能挤满它们所占据的空间。当然,切叶蚁们的工作也不是白干,它们会得到一些小白环菇作为报酬,使得蚁群不断壮大,从而为白环菇开拓更多的空间。

久而久之,在这片孕育了白环菇和切叶蚁的地盘之下,隧道纵横交错,白环菇肆意生长。在切叶蚁的帮助下,白环菇每天可以吞噬50000多片树叶,甚至可以称霸一方,让那些想在这里安家的植物难以“立足”,进而开辟出一大块光秃秃的空地来!

“在我看来,白环菇和切叶蚁应该算是同谋。是它们合起伙来,把这块地搞成了如今这副‘斑秃的模样。”年轻土著不愧是常穿梭于这片雨林的人,知道得还真不少。见一位科研工作者这么认真地跟他交流,甚至带着点儿请教的意思,他调皮地摆起谱来:“当然喽,你也可以理解为白环菇才是其中的‘主谋,一心埋头苦干的切叶蚁只是被它们雇佣的‘打工人罢了!”

植物打响反击战

本次考察收获不小。对于戴维来说,巧遇土著这事儿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结合年轻土著的介绍,再经过一番搜索资料,戴维决定将相关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慢慢地,他越发见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之处。雨林中有白环菇这么聪明的真菌,已经足以令人惊讶了。而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有些白环菇爱吃的植物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勇敢地打了一场反击战。

同样生活在这片雨林的一种红木就有这个本领。

当红木快被切叶蚁“收拾”干净时,它们会用仅剩的树叶来“复仇”—此时,其叶片会产生一种毒素,让切叶蚁在未知的情况下继续切割叶片并配送给白环菇吃,这等于在给对方下毒。

过不了多久,白环菇的长势越来越差,新生的小蘑菇日益减少。对于白环菇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万幸的是,它们很快便会发现危机,并及时作出调整—尽快释放化学信息,告知切叶蚁们:“务必立刻换一份外卖!”

紧接着,局势得到了控制:红木保住了剩下的叶子,恢复生长;白环菇调整菜单,转危为安;作为“配送员”的切叶蚁们及时接新单,继续过着勤劳“致富”的日子……

离开雨林前,戴维把本次考察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了年轻土著。对方听后感慨万千:“原来,这片雨林里还藏了这么多奥秘!朋友,以后我会学着你的样子,多观察,勤思考,将来也做一些有深度的研究!”

“我看好你!”戴维十分肯定地回应。

猜你喜欢
蚁穴红木土著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蜜蚁“帝国”的兴衰
超级蚁穴
土著节
为什么会出现“超级蚁穴”
探秘蚂蚁家的奇妙格局
林业:《红木》国标修订红木种类或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