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方法研究

2022-05-30 20:34马军红
关键词:控制管理

马军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企业发展普遍面临资金应用革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当积极落实预决算控制措施,大幅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为未来扩张和业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论文首先分析资金预决算的概念,其次阐述企业推行资金预决算管理的意义和现状,最后提出控制和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资金;预决算制度;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7-0073-03

1 引言

資金属于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其通常分为自有与借入两类。自有资金代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可以自行支配的资金,借入资金代表企业通过负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又被称为债务资金。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针对资金进行预决算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利用率,同时减少浪费,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益,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持。在现行资金预决算制度下,部分企业可能面临一些控制管理问题。为避免相关问题影响实际运营效果,企业应当积极落实可靠的控制与管理措施,使问题得到科学处理,提高预决算执行稳定性,帮助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夯实基础。

2 企业资金预决算的概念

企业资金预决算可以分为预算与决算两个部分,预算主要代指对特定经营周期内的基础成果与财务情况进行规划,确保相关活动能够在理想条件下进行。通常预算可以将收入、成本、资金管理纳入执行范围,因此,在预决算处理中属于关键影响因素。预算处理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筹资、投资以及运营工作,同时,对基础生产与业务执行情况产生影响,具有显著影响与支持意义[1]。决算主要代指企业针对某个特定预算周期内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常采用单一会计年度作为周期类型。在总结分析过程中,需要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综合资产负债、利润以及现金流量表展开深入探索。通过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明确财务预算是否被正确执行,同时,可以为后续预算编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有利于增强资金应用的规范性与可靠性,减少不必要支出与低效支出。将预算与决算进行整合应用,即可落实完整的资金预决算措施。预决算能够通过整理企业各部门实际情况,包括业务预算信息、支出投资、筹资等,将其汇聚为年度财务预算进行管理[2]。通过此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管理的严格性,能够针对企业资金支出、收入、运营进行全面监控,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帮助企业实现平稳运营目标。

3 企业推行资金预决算管理的意义

资金预决算对于企业运营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显著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帮助企业实现规范资金应用的目标,有利于减少违规问题,提高资金流转安全性[3]。同时,资金预决算可以提供客观、详细的财务报告内容,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在数据基础上制定战略决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可靠性,避免因盲目决策导致企业发展“误入歧途”。通过积极开展预决算活动,能够在过往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应用计划,能够大幅提高资金应用效率,使分配活动在理想条件下展开。通过此类方式,不仅能够避免资金浪费问题的出现,而且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具有维持运营稳定与调节资金应用平衡性的重要意义。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资金预决算工作,确保其能够得到合理实施,为未来经营效益提升与规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4 企业资金预决算管理的现状

4.1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待提升

目前,在企业开展资金预决算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条件与其他因素影响,相关活动普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例如,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编制资金预算采取传统方案进行处理,整体科学性缺乏且容易与现实情况出现脱节问题,不利于未来落实预算编制与决算工作展开[4]。针对资金应用预算进行编制属于预决算的首要步骤,其执行效果会直接影响后续流程。在企业内部未设置专业团队或未采用科学处理方式的情况下,资金预算编制合理性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标准,进而影响实际执行效果,不利于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目标。部分企业由于未设置独立部门进行操作,其资金预算编制需要归入经营预算,与其他项目进行合并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编制手段通常无法满足实际经营需求,最终导致预决算的指导性意义无法充分发挥,对资金应用效率造成不利影响[5]。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问题,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贯彻落实预决算流程。

4.2 预算执行工作不到位

资金预决算执行的核心目标在于落实项目监督与控制活动,确保企业能够有效管理资金应用,使其利用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当前企业面对资金预算规划细节,往往难以有效执行相关标准,最终导致资金预决算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基础应用价值。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往往较低,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经常发现与情况不符的问题,最终导致预算无法有效执行[6]。同时,部分企业未重视资金预算管理与调整活动,在编制与落实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检查资金实际应用情况。在这种条件下,管理层无法得到相关反馈,导致修正措施的落实往往存在较大延迟。这一问题会严重削弱资金预决算的实际效果。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资金预算执行问题,确保其能够得到妥善执行。

4.3 预决算未与考核体系挂钩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资金预决算工作只有依赖完善的考核分析措施,才能达到理想执行目标。然而,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考核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将资金预决算加入活动范围,继而导致编制的预算无法针对实际生产活动进行客观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金预决算将逐渐退化为指标完成情况的单调汇总,不能有效提高资金的基础利用效率,同时,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因此,需要重视资金预算考核的相关问题,确保其能够与相关标准紧密结合,实现加大执行力度的目标。

4.4 预决算团队的专业性和技能熟练度有待提升

企业资金预决算工作只有依靠专业团队,才能达到理想实行目标,在实践活动中,预决算人员的基础素养与技能熟练度会直接影响编制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时,极易对后续决算工作造成显著影响。因此,如果企业预决算团队的专业素养不足,便会导致相关编制内容不合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妥善应用,并影响决算流程的推进效果[7]。因此,企业需要重视预决算工作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团队人员能够满足预决算活动需求,为企业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企业资金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措施

5.1 控制措施

5.1.1 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企业开展资金预决算工作的过程中,为实现科学控制效果,管理层应当注重预算编制流程的构建合理性,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帮助预决算活动正常开展。从基础周期角度进行分析,资金预算编制工作本身属于一个动态化循环周期,需要企业部门积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周期流程。在单一编制周期内,财务部门需要首先针对资金预算历史数据进行检查,其次综合企业当前发展状态,落实本周期的预算编制工作[8]。通过此类方式,有利于保证编制内容的合理性。同时,财务团队需要将已经完成的资金预算与企业利润、销售、成本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利用此类措施确保规划方案能够与经营流程相匹配,尽可能降低脱节问题的出现概率。在基础指标得到明确后,企业职能部门需要与财务部门积极沟通,合理调整预算计划内容,使其能够符合部门发展需求与工作特性,减少后续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在完成讨论与修订流程后,即可向管理层上交编制结果,为后续执行提供重要支持。

在管理层编制预算时,应当采用合理方式分解基础方案,并从细节入手进行调整。通过此类措施,使预算方案能够得到妥善执行,为部门工作效率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管理层可以根据预算方案制定后续计划,并编制年度工作策略,系统性完成决策流程,使预算方案内容能够得到合理应用。预算编制内容应当与实际工作流程相匹配,业务部门可以根据业务成本变动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等业务状态,对相关方案进行灵活调整,使预算方案能够为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重要参考,尽可能减少由于规划问题导致的不良缺陷,保证企业能够在低风险条件下开展经营生产活动[9]。通过采取此类控制措施,能够帮助企业积极推行预决算体系,使其优势、影响力、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应对未来市场挑战提供重要助力。

5.1.2 注重预决算监督管控

在针对企业预决算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从跟踪分析角度入手,采取有效的流程控制策略,使相关活动能够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尽可能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在实践工作中,企业需要致力于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并加大监督力度。通过积极完善会计基础活动,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原始信息收集流程,利用相关数据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与分析[10]。深入挖掘数据内容,可以明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资金筹集与使用分配状态等关键信息,有利于强化预决算处理效果,提高其执行规范性。同时,跟踪分析提供的信息内容可以反馈预算执行的可靠性,能够为企业未来制定改进措施提供重要参考,帮助解决潜在的预决算执行问题。因此,在实践跟踪分析过程中,企业应当落实有效的配套体系,使预决算能够在理想条件下执行,解决原有体系问题并帮助企业实现理想发展目标。

5.1.3 加大预决算团队培养力度

为确保资金预决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应当从团队建设角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员专业意识,并培养其基础技能,确保预决算执行效果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培训教学等方式,帮助预决算团队提高专业素养,并利用案例实践等措施,使相关人员能够积累足够的经验,合理执行预决算流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将考核措施与预决算工作相挂钩,使人员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进一步提高工作认真程度,降低预决算流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11]。除此之外,企业需要积极落实先进管理理念的教学工作,通过此类方式,使预决算人员的责任感得到有效强化,并提高日常工作质量。企业应当鼓励人员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管理层,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简单处理,为企业规避资金应用风险提供重要支持。通过积极落实团队建设工作,可以使企业资金预决算执行水平得到提升,有利于降低人为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幫助企业经营发展实现高质量推进目标。

5.2 管理措施

5.2.1 构建具有多层次特征的预决算部门

在企业针对预决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资金预算作为核心部分对待。在实践工作中,企业应构建具有多层次特征的预算管理部门,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建立稳定、可靠的预算编制体系。此类部门可以依附于财务部门,也可以作为单独部门进行创设。若作为单独部门,则需要财务部门组织管理团队,使其能够对内部预算进行科学控制,为预算编制部门的运作提供稳定条件。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首先明确企业发展的基础目标,其次根据业务经营状态,制定符合企业特征的年度预算周期方案。通过此类方式,各部门能够在完善的计划基础上进行预算研讨。在负责人同意上交后,相关内容便可以提交至上级部门进行修改,并由管理层进行二次研讨与决策。此类流程可以显著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有利于降低与实际情况不符问题的出现概率,充分发挥预算编制部门的基础职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企业需要针对性地分析资金应用情况,并对比其与编制方案存在的区别。在完成对比后,编制每月与每季度的资金应用报告,定位预算编制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续更正与优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增加企业各部门沟通频率与深度,可以使预算编制体系充分发挥多层次优势,提高预决算管理质量,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可靠发展的目标。

5.2.2 科学设置审批方案

在针对资金预决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构建符合需求的基础审批程序。通过将未来业务情况,如销售、价格变动等信息及时整合至预算内容中,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发展灵活性,有利于及时规避风险问题,避免承受严重损失。但是,未经审批的变动处理可能会影响预决算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利于维持相关内容的推行力度。因此,企業需要构建符合应用需求的预算审批程序,并将其与预决算工作相整合,使调整活动能够在经过审批确认无误后,再整合至现行预算指标,实现较为理想的执行目标。

5.2.3 建立健全预决算责任机制

企业资金预决算工作除了依靠多层次管理体系,还应当设置有效的责任制度。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直接责任人积极参与预决算流程,尽可能修正存在问题的执行内容,帮助实现资金管理的预期目标。责任制度应当与工作岗位以及人员挂钩,通过严格落实可控性原则,使部门能够妥善分配基础责任,并由此展开资金预决算工作,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6 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预决算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意义,因此,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方式,确保其能够在资金预决算工作中得到妥善应用,为提高经营发展质量夯实基础,帮助企业提高基础资金利用率,实现提高收益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富定.浅谈财政预决算公开监督检查[J].商讯,2021(2):173-174.

【2】叶颖怡.浅析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建议[J].会计师,2020(23):59-60.

【3】何菊琴.民用建筑安装工程预决算审核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24+38.

【4】沈媛.单位财务管理中预决算问题探析[J].商讯,2021(16):43-45.

【5】刘红宇,孙泽锐.预决算联网监督的技术实现与治理路径研究[J].当代会计,2021(4):7-10.

【6】罗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预决算管理[J].中国市场,2020(11):144+148.

【7】杨鹰.公司项目预决算财务分析的重要性[J].财经界,2020(22):176-177.

【8】王家艳.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探讨——以W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J].当代会计,2020(10):149-150.

【9】古炳玮.各地人大加强预决算初步审查的探索与成效[J].财政监督,2020(14):59-63.

【10】李宁.试分析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产经,2020(19):47-48.

【11】罗鸿霖.单位财务管理中预决算问题探析[J].纳税,2020,14(28):132-133.

猜你喜欢
控制管理
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之探析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论建筑安装企业材料的控制管理
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控制管理
国有企业会计成本控制问题探究
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