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2-05-30 23:29徐磊
健康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治疗应用效果

徐磊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犍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般细菌感染为26例设为A组,重度细菌感染26例设为B组,病毒性感染26例设为C组。上述3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对症治疗,随后对其入院后1、3、5、7 d的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 A组、B组患者之间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对比差异较小不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而C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入院1、3、5、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对比分析,可见,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对于重度感染患者,其血清降钙素原相比轻度患者较高。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可经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检测,来判定患者病症恢复情况,从而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重症感染;轻度感染;治疗;应用效果

感染一般是因细菌、病毒感染,侵入人体后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以致于患者产生较多的炎性反应[1]。重症感染能够严重损伤患者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在临床上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患者的预后较差,极易产生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血清降钙素原属于患者炎症感染一种指标,其多应用在炎症疾病诊断以及治疗中。为此,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資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犍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般细菌感染为26例设为A组,重度细菌感染26例设为B组,病毒性感染26例设为C组。上述两组男女占比为A组(14:12)、B组(13:13)、C组(12:14);年龄在A组(23-57岁,平均年龄在45.34±3.25岁)、B组(22-58岁,平均年龄在45.46±3.37岁)。C组(21-53岁,平均年龄在45.43±3.54岁)。病程A组(1-17天,平均7.65±1.24天)、B组(2-19天,平均7.26±1.64天)、C组(3-16天,平均7.57±1.87天)。三组患者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上述三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随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水平予以统计分析。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3毫升。将其置入4℃的环境中30分钟后采取离心处理,离心处理参数为:速率在每分钟1500 转。采取免疫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指标观察

对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进行观察,并对A、B组入院1、3、5、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对比分析

A组、B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对比差异较小不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而C组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均低于A组、B组(P<0.05)。详见表1。

2.2 A、B组入院1、3、5、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对比分析

A组、B组入院1、3、5、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对比分析,可见,B组高于A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感染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其多因细菌感、病毒导致感染,在患者产生感染后,可对其身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较多的炎性反应产生,重症感染患者多因细菌感染。临床中,因细菌导致感染的患者,其病情变化及进展速度较快,同时具备较好的死亡率。

重症感染能够将其分成非细菌感染以及细菌感染两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伤害,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能够对其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重症细菌感染予以及时的较早识别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且降低其死亡率。于重症感染等因子的重创下,机体内能够出现较多的炎症介质,造成脓毒症以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2]。在免疫功能紊乱凝血/纤溶系统障碍和全身性炎性反应相互作用下,能够对患者的器官产生损害,加大患者死亡率。在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中,首先要进行准确诊断,从而需要采取可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抗生素的诞生,可对细菌性疾病予以较好的控制,能够明显降低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率,由于严重细菌性感染能够累及全身多处系统,导致较多器官产生功能衰竭,是感染性疾病造成患者死亡的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收入的患者,因其基本情况较差,加之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效果不佳。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抗生素针对性选择和使用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防止了滥用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后果,还会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但该类患者临床中需要较长时间病原体分离以及培养,不能较早的对患者予以准确诊断以及评估,从而耽误了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临床中需要结合较为敏感的检测方法。血清标记物检测在诊断和评价细菌感染中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例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以及CRP等,近几年发现血清降钙素原,其逐步引起临床的重视,成为了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血清学标志物,在感染性疾患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中有着不错的效果。

常规细菌感染检查方法多见血培养、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沉等,血培养具备检测时间长和污染率高等缺点,能够造成患者治疗耽误。采取血沉等极易因较多因素影响,同时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期间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很低[3]。血清降钙素原因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能够通过酶切分解成氨基端肽、羧基端肽和降钙素,正常人群中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相对较低,若身体产生细菌感染反应,能够引起全身多处组织以及类型细胞出现降钙素原连续释放和降钙素Ⅰ基因表达。如果机体产生重症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则会快速增加。重症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水平表现为降低,因此能够将其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5]。

相关研究中得知,急性肠胃炎、肺炎以及败血症等疾病产生后,患者体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浓度表现为凸显增加趋势,然而在病毒性感染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则无明显的改变不,甚至浓度较低,因此在诊断细菌、病毒感染中具有较好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一般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相比较重度细菌感染患者较低(P<0.05)。结果表明,一般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较低,而重度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较高,通过相关治疗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能够有效降低。该研究结果证实,血清降钙素原于重度感染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情发展情况[4]。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此次研究结果中,A组、B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对比差异较小不满足统计学含义(P>0.05),而C组血清降钙素原≥0.5 μg/L例数均低于A组、B组(P<0.05)。提示一般细菌感染患者以及重度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通常≥0.5 μg/L,而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通常<0.5 μg/L,由此可通过血清降钙素原指标的高低来区分细菌及病毒感染。另外,A组、B组入院1、3、5、7天的血清降钙素原对比分析,可见,B组高于A组(P<0.05)。提示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和感染程度表现为正相关性,细菌感染越严重,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则越高。通过有效的抗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指标程下降趋势,表明该指标可作为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笔者分析认为,血清降钙素原能够有效区分病毒及细菌感染疾病,同时血清降钙素原指标的高低与感染程度呈现为正相关性,能够反映出患者病情的恶化以及好转情况。因此该指标在重度细菌感染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重度感染患者,其血清降钙素原相比较轻度患者较高,为此,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期间,可经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检测,来判定患者病症恢复情况,从而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练万里, 唐向国, 徐春辉. 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手足口病并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031(011):2-2.

[2] 马宾.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探讨[J]. 人人健康, 2020, 517(08):272-273.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學分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9, 057(001):9-15.

[4] 谢敏崇.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感染患者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 027(003):3.

猜你喜欢
血清降钙素原治疗应用效果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早期检测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