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2022-05-30 00:08潘蕾
健康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应用

潘蕾

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循证护理手段在实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并做出总结。方法 选取2021年2月~12月在本院普外科接受临床护理治疗的120名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实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利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病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护人员在普外科护理中利用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病患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普外科护理;应用

循证护理介于临床与护理学科之间,能够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普外科患者出现抵触治疗和应激反应,对患者病症康复起到一定护理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12月本院普外科12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如表1数据所示。将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两组病患在进行比较后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患者及其陪同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且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存在认知、意识以及神志障碍,具有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对治疗依从性较差者均未纳入本次研究标准之中。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病患在接受循证护理前,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病患循证问题,在对相关学术文献进行查阅后,收集护理实施效果相关数据作为支撑,进而开始实施循证护理。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普外科护理时所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以及饮食起居等情况,将其作为循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医护人员应围绕循证问题,收集与普外科护理、并发症以及心理等护理内容,对文献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护理方案进行筛选后,经过讨论制定最终病症护理方案。最后,医护人员按照最终病症护理方案开展工作。患者在接受完手术后,会因手术的疼痛而产生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为提升病患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自身内心所存在疑虑。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定期为患者术后创口进行清理和消毒,避免出现术后感染,进而引发各类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创口疼痛等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了解患者疼痛部位及频率,适当利用药物为患者止痛。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作息习惯,在创口恢复期间尽量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品,少食生冷类食品,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飲食方案,确保患者饮食清淡,尽量为患者补充一些容易吸收的高蛋白食物;同时,还要确保患者摄入定量维生素,增强体质。患者在接收手术后的1 h内尽量进食一些流质食物,之后再逐步过渡到一些半流质食物等,直至最终恢复正常饮食。在术后,医生需要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将肠胃中的气体排出,确保肠胃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在患者接受手术后的6 h后,医护人员需指导和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避免肠道出现粘连、肺部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体质[1]。

1.4 观察治疗

(1)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判定。医护人员利用SAS以及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越差[2]。

(3)观察两组病患并发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呕吐、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的情况。

(4)让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打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所有计量资料中,以(±s)进行表示,采用t对其进行检验;在所有计量资料中,以[n(%)]进行表示,采用χ2对其进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如表2所示,针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在接收循证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为91.67%,比对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高出20%(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循证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5所示,经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数据进行对比,有53名患者对普外科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占比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两组满意率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以及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护理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患者对术后护理的需求。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从医患关系方面来讲,高质量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医院医患纠纷的发生。普外科作为各大医院中较大的科室,患者数量非常多,并且疾病类型非常复杂,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每个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再加上现代手术治疗风险极大,因此也对普外科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

为提升普外科护理质量,现代医疗领域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引入循证护理方式,将医学科研结论与临床工作经验相结合,以文献资料作为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工作依据。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能够优化临床护理流程,提升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帮助医疗结构完善存在漏洞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常规护理所不能够比拟的[3~5]。

原发性疾病本就存在侵入性特点,病患在接收普外科手术后,可能会存在术后感染的问题。此外,病患在术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再加上对手术情况认知不足,易产生恐惧心理,难以提升普通术后护理的实际护理效果。循证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工作之前,会对相关医学科研结果以及临床经验等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案,有效提升普外科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循证护理方式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教育以及感染预防等,结合临床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患者护理水平。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所收治的普外科患者护理成效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病患所检测的各类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观察后,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方法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35.46±4.21)分,SDS评分为(36.23±5.89)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4.03±5.87)分,SDS评分为(42.10±5.24)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097,P=0.000);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护医患之间的关系。从研究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到,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至9.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而言更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95.6%的患者表示对医护人员的普外科工作非常满意,对照组76.7%的患者表示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非常满意,两组满意率數据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这表明,在普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成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13-115.

[2] 金子,谷琦琦,徐海莉,张增梅,金洋.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的效果及对舒适、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2):333-336.

[3] 顾娟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21):128.

[4] 鹿彦.循证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8):3000-3003.

[5] 蒋小琴.普外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147.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应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