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2022-05-30 00:08韦宗雪
健康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综合护理

韦宗雪

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手术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于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4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患者中抽选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2例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13例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患者过程中接受综合护理效果良好,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颈椎损伤;手术治疗;综合护理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增加,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上升,临床收治的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颈椎管狭窄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会出现疼痛、行动不便等表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颈椎损伤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患者常合并四肢瘫痪、脊髓损伤等情况。脊柱损伤患者一般会合并韧带和椎间盘损伤,此类损伤自愈难度相对较大,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因为脊椎手术解剖比较复杂,所涉及重要结构相对较多,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导致临床病情加重。为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与预后,临床在手术之后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现对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4月于本院接受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2例与试验组1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范围45~66岁,平均(54.27±2.573.63)岁;9例交通事故致伤,2例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共有1例患者完全瘫痪,11例患者不完全瘫痪。试验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范围46~67岁,平均(54.38±3.73)岁;10例交通事故致伤,2例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共有2例患者完全瘫痪,11例患者不完全瘫痪。本次研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采用沙袋或者颈围固定患者颈部,同时给予患者日常用药护理,告知患者多卧床休息。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术后护理,操作如下。(1)体位护理:手术之后患者只能够睡硬板床,睡觉保持平躺。固定患者颈部,小心扭动颈部,不可大幅度活动。患者不适应颈围固定时,需要在其脖子两侧安放使用袋,防止颈部转动。患者头部位置可适当垫薄枕,在翻身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頸部进行保护,防止损伤脊髓,导致患者出现二次损伤。手术后因为坡点位置变换,所以必须对患者脊柱进行保护,床面与靠背成35度角时对切口引流最有利。(2)导尿管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每日饮水量需要超过3000 ml,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每4~6 h排便1次;注意每日2次擦洗会阴,男性患者还需使用消毒纱布包裹。每日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每2周更换一次导管。注意观察患者小便颜色和尿量,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考虑及时冲洗患者膀胱。(3)引流管护理:为保证引流管通畅,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使用别针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随时更换负压引流袋,防止引流管过高倒流引流液,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情况。(4)肠道功能紊乱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极易出现便秘或者腹胀,所以需要大量饮水,尤其是早晨饮用2~3杯淡盐水或者牛奶,可有效预防和缓解大便干燥情况。注意告知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降低便秘发生率。一般来讲,患者出现腹胀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所以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灌肠;同时还可指导患者使用生理盐水、甘油、硫酸镁等有效消除腹胀;适当按摩患者腹部,利用穴位挤压对肠道进行刺激,促进肠道蠕动,进而缓解或消除便秘症状。(5)心理护理:大多数颈椎损伤患者因为意外所致,发病突然,且伴随多种并发症,只能卧床休息,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患者交流、沟通,对患者进行开导,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期间,还需尊重患者的隐私,为患者打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养病环境,定期通风,适当调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6)渗血护理:护理人员在操作引流管时,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性质和颜色。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渗血情况,需要及时更换药物;若发现手术位置出现红肿情况,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处理,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7)并发症预防:①颈部血肿与脑髓液漏。术后,患者手术深部组织剥离后会出现微小血管止血不确定、出血等情况,尤其是进行前路植骨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颈部血肿。术后12~24 h是患者最容易出现血肿的时期,手术过程中操作硬脊膜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脊液漏,进而压迫气管,导致患者出现窒息情况。所以,术后患者床旁需要常备气管切开包。手术当日对患者创口渗血情况、颈部肿胀情况以及局部波动感进行观察,注意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幅度和频率。如果患者颈部出现压迫感、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若患者为血肿压迫,需要在床边开展手术清除血肿;若患者为脑脊液漏,则需要对其进行对症处理。②气道阻塞。除脑脊液、血肿压迫之外,痰液堵塞、植骨块脱出、喉痉挛、气道水肿等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气道阻塞。手术之后,需要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者激素药物进行消炎,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和深呼吸等动作,每日雾化吸入2次,定期翻身、拍背,按压患者腹部帮助其排出痰液。③创口感染。颈部位置具有非常丰富的血管,脑脊液渗漏以及局部陈旧性积血,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每日使用浓度为5%的碘伏消毒创口,然后使用一次性辅料保护创口,观察局部是否出现红肿情况,保持创口干燥;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且高于38.5 ℃,则需对患者血沉、血常规进行检测。④压疮。因为受伤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局部组织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畅,所以极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可在患者臀部、背部等位置放置海绵垫或者气垫,在腹部位置垫睡袋,适当抬高骨突位置或者擦拭润肤露。协助患者每2 h翻身一次,保证腰部、肩部以及头颈位置呈一条直线,叮嘱患者不可扭曲躯干;每日2~3次帮助患者按摩骨突位置。(8)出院指导:告知患者3个月内制动颈部,切不可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出现二次损伤。在患者家属陪同下可适当进行床旁运动,出院之后还需继续进行功能锻炼;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工作,防止出现压疮。告知患者加强营养摄入和日常生活训练,定期复诊时间分别为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困难、肠道功能紊乱、尿潴留,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1]。

(2)采用本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要求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结论

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在临床比较常见,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而手术后护理对手术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常规术后护理虽然可以保持患者颈部固定,但是无法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一般,对患者术后预防并发症以及疾病恢复并没有积极作用。

综合护理可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术后,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注意固定患者颈部位置,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不可剧烈运動,防止出现二次损伤。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主要从体位、心理、呼吸道、引流管、导尿管、胃肠道功能紊乱、并发症预防以及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告知患者在卧床休息过程中不可过度屈伸颈部、不可左右转动颈部,防止出现扭伤情况。此类疾病患者多受伤突然,无法接受卧床休息,所以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患者疾病出现原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详细为患者讲解手术后护理方式,积极、耐心开导患者,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提升临床护理依从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气道护理和管道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时更换引流管,关注患者引流液体量和颜色,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预防出现引流管和导尿管感染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良好的并发症预防护理,主要包括颈部血肿与脑髓液漏预防护理、气道阻塞预防护理、创口感染预防护理以及压疮预防护理四项工作;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出血情况,导致局部出现血肿,情况严重还会导致窒息,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发现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导致患者出现气道阻塞原因相对较多,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者消炎治疗,有效帮助其排除痰液,降低气道阻塞发生率;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擦拭身体以及按摩,防止出现压疮。经过本次研究可知,试验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颈椎管狭窄伴颈椎损伤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效果良好,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来佳辉,李宗阳,简磊,张新胜,杨彬,罗建平.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影像学评估的研究现状[J].河南医学研究,2020, 29(32):6143-6146.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综合护理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