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PCI手术中使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合并电风暴抢救护理

2022-05-30 00:08史楠
健康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室颤电击

史楠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MI),简称心梗,指在冠状动脉出现闭塞或梗阻引起部分心肌严重的持续性缺血,造成急性心肌坏死[1]。室颤指心脏的电信号出现异常,心肌处于一种类似抽筋的乱跳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收缩和舒张。电风暴(ES)指在24h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反复≥2次,多伴有血流动力血障碍,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干预的危重性症侯群。电风暴是最危险的致命性心律失常,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急剧恶化、死亡率高;反复发作性晕厥伴交感神经兴奋增高是本病特征;晕厥时常伴有意识丧失、胸部压榨疼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嘴唇发绀、面色苍白、四肢抽搐,甚至心脏停搏和死亡。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优势,但是术中ES时常发生,这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心肌缺血、医生操作特点、冠状动脉特点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早发现并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室颤,立即进行高质量的初级及高级生命支持CPR、电击除颤、及时准确使用急救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PCI;电风暴;室颤;电击;除颤护理

本文以一例心肌梗塞患者,冠脉造影后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心室颤动风暴,给予除颤2次及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转窦性心律,最终成功救治为例。现将抢救护理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1.1 一般资料

患者尤某,男,37岁,于2021年2月22日12时19分主诉“胸痛约45分钟”入院。病例特点:①安静状态下突发胸痛,伴大汗淋漓,间断加重,无左上肢及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气促等不适。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V6导联ST段压低并T波高尖。心肌酶:cTnl:0.005 ng/ml,MYO:14.5 ng/ml,CK-MB:2.06 ng/ml。②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等病史。③入院检查:体温36.3℃,脉搏8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05/64 mmHg,其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12时30分予心梗一包药后直送DSA手术室行PCI手术。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创建胸痛患者护理小组

急诊科由护士长、主责护士以及当班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为组长,负责护理项目支持与人员协调,并对小组成员实施专科培训,学习护理操作特征及具体方法等相关信息,促使组内成员更为全面掌握护理措施及内容。

2.1.2 术前检查

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应陪同其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心肌标志物等常规检查,并协助其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其辅助通气处理。

2.1.3 健康知识宣教

小组成员应依据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详细介绍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式、护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并细致讲解PCI治疗全过程;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疑问,进行专业解答,从而提升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促使患者及家属更快地接受PCI治疗。

2.1.4 术前准备

DSA手术室护士接到急诊手术电话,15min之内到达DSA手术室。快速更换手术衣、洗手、戴帽子、口罩,准备术前药物、器械、无菌手术包、抢救车、除颤仪(电极板均匀涂抹好导电糊)开机调好参数、心电监护开机、氧气调好流量;技师开DSA机器、空调、电脑等设备。

2.1.5 术前患者交接

DSA手术室医生、护士与送患者的医务人员做好交接。重点检查患者神志、生命体征、静脉通路、皮肤完整性、其他管道、已用及正在用的药品、已经给予的抢救措施、心梗一包药是否给予、生化检查、病例等相关资料,陪人家属已到位。

2.1.6 患者过床后体位及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因对PCI术不了解而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此时,要保持环境明亮、温度湿度适宜,交接过程中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鼓励患者参与治疗,给予安慰。介绍术中的配合事项,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保持患者去枕平卧位,生命体征平稳的给予患者更换病号服;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则减少搬动,协助患者暴露胸口,把衣服从头部绕道后颈,当发生ES时,直接拉开盖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电击除颤,提高抢救效率。

2.2 术中护理

2.2.1 基础护理

给予鼻导管吸氧中流量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测量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真实记录。心电监护电极片黏贴位置要避开除颤的解剖部位。常规贴3个导联,即左前臂内侧、左肋缘下和右锁骨下。监测时间调至3~5 min/次。静脉穿刺使用22 G或者20 G大号留置针,建立两组静脉通路无针连接,留置针连接三通开关方便术中迅速用药;留置针使用透明敷料固定,输液器管道妥善固定,并增加延长管,避免患者出现抽搐、强直拽出通路,造成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

2.2.2 术中监测

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来判断手术对心脏的刺激。当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指引导丝穿过闭塞处或球囊扩张时、使用抽吸导管抽血栓,会出现缺血再灌注心律,表现包括:①心率低于45次/min,持续2 min以上。②窦性停搏,持续2 min以上。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2 min以上。④室性早搏,包括频发室性早搏(5次/min)或多源性室性早搏。⑤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⑥心室颤动[1]。护士要熟练掌握心律失常心电图,术中准确识别异常心电图,及早给予急救措施。

2.2.3 术中抢救

室颤是最凶险的心律失常,医生应立即给予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护士立即给予电击除颤。发生室颤1 min内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预见性准备好电除颤,电极板涂抹导电膏,出现室颤随时除颤,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除颤前,电极板涂抹导电膏要均匀,如果没有导电膏,可以用生理盐水浸湿纱布块铺在除颤的解剖位置上,防止皮肤受伤。如果多次除颤后,除颤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红和肿痛,甚至破溃时,可涂抹汇通舒泰消炎预防,穿纯棉宽松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4 术中管道管理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会为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再加上病情变化需要监测生命体征、有创血压、IABP等,管道很容易混淆、折叠、移位、脱落。通道应用醒目的阿拉伯数字或者字母标记,并注明时间、责任人,15~30 min巡视1次,并有护理记录,防止差错发生。术中在建立静脉通道时,一般选择粗大的血管,护士要熟悉常规抢救药物和专科抢救药物作用、副作用、剂量、用法,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确保静脉通路通畅,防止药物外渗。

2.2.5 术中配合操作

术中,护士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强化对药物毒副作用观察与记录;穿刺成功后,手术医生实施肝素钠静脉注射,从而实现全身肝素化目的。手术开始后,护士将多巴胺与阿托品等常规抢救药物吸入注射器内,备用。

2.3 术毕护理

2.3.1 仪器管理

术毕,仪器与管道管理较术前更为繁杂,术后机体增加了穿刺部位、穿刺鞘、IABP管、IABP机以及临时起搏器。术毕过床前,接患者临床护士医生与DSA手术室医生护士应协助患者实施吸痰处理,并掌握患者血压、脉搏以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情况。针对存在出血或血肿者,应及时采取对症处理,妥善解决后再实施过床操作。注意所有管道理顺固定,呼吸机、IABP机以及注射泵放置后不可影响患者正常过床,并由至少4名医务人员共同实施患者过床操作。过床后再次查看所有管道与仪器,再次对患者实施吸痰处理,确保安全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2.3.2 完善术中护理

医生、护士应详细记录患者术中使用药物名称、批次与剂量、排尿量、生命体征、留置管外露长度、肝素用量、导管器材与放置位置、患者术肢端血运以及心肌血流灌注等具体情况。

2.3.3 术后交接

手术室护士协助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后,要与病房责任护士交接,让病房责任护士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术中具体情况,以便后续对患者管道等方面实施专业护理操作。

3小结

PCI术是急性心肌梗塞金标准,术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病情变化,医生护士要准确识别异常情况给予处置。本例患者LAD近中断闭塞,使用抽吸导管抽取LAD中的血栓后出现室颤,这种情况在术中比较常见,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表现,病变心肌恢复血流时出现短暂的电生理活动紊乱,早发现早治疗一般不会出现不良事件[2]。

因此,在进行高风险手术前,要未雨绸缪,及时识别心电监护仪心电波形和数值的波动,掌握扎实的抢救技能,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参考文献

[1] 周滔,周胜华,刘洁妮,沈向前,胡信群,方臻飞,赵延恕,唐建军,刘启明,李旭平,刘振江,吕晓玲.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4):337-341.

[2] 王国位,李梦琦,钟文波,甘继宏,王菊萍,马丽群,任可,苏海明,邹山峰,秦永文.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急诊PCI術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7):609-613.

猜你喜欢
室颤电击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超级电击武器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急救护理
浅述电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