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2022-05-30 01:16钟淑思
健康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住院冠心病

钟淑思

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情况、用药依从性、糖脂代谢情况、临床相关指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以及血糖、血压、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助于调节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出院,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冠心病;住院;护理;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冠心病的病程长,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进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正文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接收的住院冠心病中择取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诊断标准并经冠心病造影确诊者;(2)住院患者;(3)听说读写能力及沟通理解能力正常者。

排除标准:(1)存在慢阻肺、慢性肾脏病、肝病等肝肺肾疾病者;(2)存在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类型心脏疾病者;(3)存在恶性肿瘤、免疫缺陷者;(4)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n=48):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46~72岁,年龄平均值(59.62±4.40)岁;病程1.11~7.30年,病程均值(4.30±0.82)年;体质指数18.4~28.7kg/m2,平均值(23.45±1.80)kg/m2。合并疾病:高血压14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24例。

观察组(n=48):男30例,女18例;年龄48~73岁,年龄平均值(59.70±4.46)岁;病程1.19~7.40年,病程均值(4.35±0.86)年;体质指数18.6~28.9kg/m2,平均值(23.53±1.86)kg/m2。合并疾病:高血压15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26例。

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1)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和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责任护士组成,均接受过关于冠心病护理、预见性护理的相关培训,熟悉护理流程。(2)制定护理方案:小组成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禁忌等进行了解,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了解住院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总结护理经验,结合住院部相关制度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3)具体干预内容:①预见性用药指导。针对治疗时间长、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差等因素导致的漏服、误服等情况,责任护士一方面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服药指示卡、定闹钟、亲自监督等形式促进患者遵医用药,以防用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②病情评估。明确住院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心血管不良事件,了解相关诱因,采取预见性措施消除危险因素,以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做好抢救准备,以便出现不良事件时及时进行应急处理。通过实时心电图监测,掌握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当发现心电图异常时,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③生活方式干预。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差,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故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爱好制定科学的个体化饮食及运动方案。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摄入均衡,以低盐、低脂、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和多饮水,禁食油腻、辛辣食物,确保满足机体营养需求。运动方面,结合患者心功能和运动爱好指导其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并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同时叮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和规律作息。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其中,焦虑自评量表(SAS)共有20个条目,采用1~4分的评分法,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于临界值,提示焦虑症状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SDS)有20项内容,采用4级评分法(1~4分),临界值为53分,分值同抑郁程度呈正比。

(2)应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分值范围为0~8分,依从性差、中等、好分别对应<6分、6~7分、8分。

(3)干预后,根据生化检验结果计算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情况。

(4)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5)記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心血管事件。

(6)两组患者于出院前一天填写科室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沟通宣教、护理操作等。每项为25分,百分制;分值<80分为不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90分为满意。计算满意百分比与基本满意百分比之和,即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结果

2.1 心理状态情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分值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3 糖脂代谢情况

观察组血糖等指标的达标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2.4 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的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短(P<0.05)。见表4。

2.5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5。

2.6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见表6。

3讨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结合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进行预见性的分析判断,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程序,从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效果。此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在干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服药依从性、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达标率均较高,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心血管事件发生比例少,同时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充分说明了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显著。这是因为,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全面、准确地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行评估,通过文献检索明确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明确护理目标[1],还有利于患者了解护理流程,故可提升其依从性。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确切,适合推广应用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王玲,冯思琪,邱文谦.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94-96.

[2] 肖鑫,朱春燕,许少伟,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3):350-352.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住院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探讨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的效果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