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破译作文审题密码

2022-05-30 01:40樊竣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7期

樊竣菲

内容摘要:2021年新高考全国二卷的作文是一则漫画作文,选取的是漫画家唐光雨的作品——“人”字描红。漫画作文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目前语文教师对漫画作文的教学还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本文旨在以2021年新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例,借助胡塞尔现象学本质之思来解析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对漫画类作文进行了解题、析题以及释题三个角度的分析,从中探寻出漫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策略,即从本质直观——画中取意,忠实画面——多元发散,回归自我——寻求关联,拓展视野——延展空间四个视角来对漫画类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破解考生漫画类作文审题困难的境遇,也期望对语文教师进行漫画作文的指导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漫画类作文 胡塞尔现象学本质之思 审题立意策略

漫画作文属于一种作文形式,通常是让写作者根据一幅图或者一组图提供的信息,加以自己的观察想象和思考分析去进行作文创作。漫画材料直观形象地再现生活图景,容易唤醒读者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触发读者的思想,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也有人笑称如今是“读图时代”,漫画类作文具有生活性、多元性的价值取向今后也会成为高考作文的常见题型,因而值得广大考生和语文教师关注。漫画材料作文与文字材料作文相比较,有着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因而写作者进行分析立意的难度更大,不仅需要理解漫画材料本身所展现的表象信息,更需要写作者找寻漫画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从而结合漫画的“画外之意”表达自己对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认识。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质之思强调“回到事物本身”,即对事物进行还原,投射到写作教学中,可以运用到作文审题立意之上,探寻作文在图文材料之下的本质,挖掘文字图像材料背后的意义。

一.解题——还原事物本身

1.何以为“人”——局部到整体的省思

胡塞尔在其后期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指出,从作者到文本再到读者的这样一个思想表达与文本理解的过程中,由于“通过书写就发生了意义构成物之原初存在样式的改变”以及相应的“意义构成物之自明性的改变”,而读者能够使它再变成自明的,能重新激活自明性”①。因此,我们可以将胡塞尔对文本解读的过程意义理解为作者在创作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要传达的意义通过符号都事物赋予其中,但是真正的意义又可能被文本的表象掩盖在其中,需要借助读者的再理解去还原它本身的意义,挖掘它的本质。投射到漫画作品中,漫画本身的意义隐藏在漫画的表象之下,要探求漫画的本质,首先要关注漫画的表象都涵盖了怎样的内容,才能返回事物本身的纯粹。

新高考全国二卷作文选取的这幅漫画一共有四幅图,贯穿四幅图的主线是对“人”这个汉字的书写,第一幅图是人字的一撇,图上配文“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第二幅图是人字的一捺的上半部,图中写道“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第三幅图是人字的一捺的下半部,上面说“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第四幅图是写成“人”字,将“人”字描红,这篇作文对考生提出的要求是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反映出自己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从整体来思考,这幅漫画展示的是人成长过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一步一步做好人的过程,因而要把落脚点落到做人应该遵循的规则上,进而来理解整组漫画的寓意,即“如何做人”。

2.图文对应——返回字義本身

首先,漫画用“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对应“人”的起笔,逆锋起笔隐喻人成长的初始可能身处逆势,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选择蓄势力量,藏而不露。“藏”一字直接点明了这幅图的核心,“藏”在字典里解释为“隐蔽、收存”,意味隐藏或贮藏,“藏而不露”意为隐藏才华或情感,不使外露,这其中渗透着的是儒家思想,蕴含的道理是做人应该低调谦逊。八个字连结起来隐喻人生起笔是于逆势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低调前进。再来,“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对应成“人”的过程,“不偏不倚”意味着在成长为人的过程中,要有正直之心,做得正,行得直,相比于“人”字起笔的逆势,中锋是在顺势中进行,何以在顺势中守正道,也是这八个字隐含的意义,即守初心,端正前行,才能把保证“人”这一撇顺利进行。“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作为“成人”的最后一步,“停滞迂回”隐喻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面临诸多的坎坷,人生的进展遭遇停滞,本以为可能会就此止步,但最后一笔为“缓缓出头”,这是“停滞迂回”的结果,提醒人们人生看似的挫折波澜不是人生的倒退,在这一境遇中人所获得的成长在为“出头”积蓄力量,等到力量强大,便得以迸发,为人生落下完美的一笔,“缓缓”意为不要着急,要稳步前行。最后一张图描红“人”字,完成人生的庄严书写。借助胡塞尔还原事物的理论,思考这幅漫画作品的图和文,找到图文的关联性,再挖掘这些符号本来具有的意义,通过读者的再思考,还原事物本真意义,完成对题的解析。因此,对于这幅漫画作品的解读为人生成长所要遵循的规则和做人的品质,落到修身上,即做人要谦逊冷静、不偏不倚以及永葆砥砺前行之心,完整人格,完整人生。

二.析题——寻觅终极价值

1.多元审思——超越理解

胡塞尔现象学认为自我不是站在万物显现过程对面的一个“物”,而是“事情本身”得以显现的“道路”,“客观事物通过种种显现被给予不同时空中的不同主体,但事物本身超越于这些显现,甚至超越于这些显现之和。”②在现象学视域里,文本的意义借由读者的解读而获得呈现,但是文本的意义本身超越这些单一侧面的呈现,甚至也超越这些单一侧面之和的呈现,文本的意义注定是读者所不能穷尽涵盖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被用作高考材料的文本,有着多种解读路径,对于高考作文材料来说,当它被用于考查学生的材料时,就被赋予了命题者的意图,因此,准确把握材料的含义,还需要回到命题者的角度去审视材料,掌握材料另一层面的含义。这道漫画材料作仅从图文角度解读出它的含义并不是全部内容,结合这道题目对于考生提出的要求,还需要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去反映对此的认识和评价,从这一角度来看,题目要义便不仅仅存在于漫画内容中,命题者将其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下,这就需要考生结合对时代的理解,来谈对题目的理解,因此,立足时代来书写个人更符合命题人对题目的解析意图,对于一篇应试作文来讲,更加切题。

因此,这道漫画作文题目不应该只是就事论事写“个人”,更要联系时代来写个人,新时代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与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为“人”在应对挑战,遭遇逆境时要沉着稳重,不断锤炼自我,在顺境中做到不偏不倚,在逆境中做到积蓄力量,修炼小我,让自己成长为大写的人,融入时代当中,去担当责任,茁壮大我,总而言之,做到正道徐行,稳沉致远。

2.归真内涵——求善自我

探寻“人”字书写过程的终极存在,可以为析题找到新的思路。思考为何高考作文要选取这则漫画作文材料作为考题,借助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从可感领域角度出发找到材料中的影像,就是“人”字每一笔的书写及作者给每一笔画进行的文字描述,从可知领域出发探寻材料背后的本原,即锤炼自我,成为大写的“人”,包括谦逊冷静和端正盎然的品格。终极解释即为对成“人”美好品格的追求,继而探寻到题目的终极价值,引导学生审视内心,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成长为人,如何书写人生,这也是时代追寻的品质:归真,求善,至美,从小我修身出发,融入大时代。

三.释题——破译漫画类作文审题密码

1.本质直观——画中取意

所谓本质就是意识对象诸多变化不定的性质中的“同一性”或“共相”,亦即普遍的、必然的东西。本质与个体事物的关系是一与多、普遍与个别的关系,“在个体对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联系,根据这种联系,任何个体对象都包含着作为其本质的一个本质存在”③,在胡塞尔看来,现象背后的东西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本质,事物本来的面目无法得以真正的还原,但是借助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探寻事物的本质所要面临的阻碍,如何去摒弃回归本真中的遮蔽物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延展到漫画类作文教学当中,首先要让学生明晰漫画材料的表象不是本质,学生认识清楚漫画材料的本质的第一步是认识漫画作品的特点,即漫画作品的“同一性”和“共相”,从而再去还原本质。教学漫画审题立意的关键点就在于怎样让学生学会从画中取意,透析表象背后的含义,第一步就是需要引领学生区分漫画的类别。漫画从内容题材来划分可以分为“歌颂漫画”、“讽刺漫画”、“科学漫画”、“哲理漫画”、“幽默漫画”等,在高考作文中,最常出现的类别为“讽刺漫画”和“哲理漫画”,当然不管属于哪一类题材的漫画都蕴藏着漫画背后所要揭示的道理,回看2021年新高考全国二卷的这则漫画内容,属于“哲理漫画”,“人”字描红这则漫画蕴藏的是做人的哲理,当学生能够判断漫画属于这一类别后,自然定位准确了写作的方向,也就不仅仅局限于漫画的表象,可以从画中取意,找到下笔的突破点。

2.忠实画面——多元发散

胡塞尔认为“回到事物本身”要做到“在其自身被给予中追问事物,并摆脱一切不符合事物的偏见”④,引申到漫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中,读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忠实于漫画本身所呈现的画面,例如这幅“人”字描红漫画,忠实于它本来所存在的东西,漫画上呈现的图和文字缺一不可,必须关联性地从整体上来理解,不能有失偏颇,只关注其中一方。倘若只关注画面,不关注文字,只能看到“人”字的书写过程,那从这一角度去解题就会有很多种结果,自然也很容易偏题,又比如只关注文字,而不关注画面描绘的是什么,也会陷入偏题的危险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看,才能得出漫画的寓意是有关做人的哲理。对漫画的要素进行分析,找到每一要素的含义,再将其整合。以“人”字描红漫画为例,可以将这幅图分为四个部分,即漫画呈现的四张图,每一幅图的画面和对应的文字为一个要素,这幅漫画就有四个要素,要素分别对应人不同时期的境遇以及应该在不同境遇下保持怎样的做人原则,即于逆锋中低调谦逊,于顺势中不偏不倚,沉着前行,在停滞中积蓄力量,然后绽放光芒,修得正果,寻找要素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出这是成长为人的过程,这四个要素是顺序关联的,并且是书写为“人”的重要部分,便能发散思维得出结论。因为事物本身的存在被赋予了多角度的意义,对它的解读不能达到穷尽的地步,作文的审题立意亦是如此,不能一篇作文就做到將其所有意义全覆盖,只能尽可能地多角度思考,整合思考所得,选择最贴切的一点进行创作,有效运用思路对应法。

3.回归自我——寻求关联

作为高考作文题目,兼顾着引领学生审视自我的作用,明辨是非。学生要在揭示漫画本意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去寻求与外在事物的关联,因而指导学生对漫画类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可以指引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联系自我,也就是材料所展示的内容与“我”有何关系,从而去寻求关联。漫画作文本身展现的表象是显性的,属于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在者”,挖掘“在者之在”才是作文应该彰显的地方,因此写作者就必须对作文进行深度的审题,才能得以立意。例如“人”字描红漫画,在进行解题释意时,要回归到自我,即考虑“我”与材料的关系如何,漫画讲述的是做人的道理,在成为“人”的过程里,应该谦逊低调、正直向上,最终于逆境中厚积薄发,修成正果,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由漫画思考自身,学生自然能想到融入时代,自己应该如何做,“成人”的过程里,又应该如何,这也体现了题目设置的终极存在,小我如何归真、求善、至美,进而成长为大写的“人”,书写精彩人生。

4.拓展视野——延展空间

对2021年高考作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目前作文的趋势都是让学生联系时代来进行自我表达,要求学生要具备时代的眼光,时代的视野,从作文写作中延展思维的空间,人不能脱离于他所存在的时代,时代影响个人,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着时代,高考作文凸显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因此,当前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就是必须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得出深远独特的立意,塑造独立广博的思维空间,完成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答卷。这则漫画材料作文也不例外,在答题要求中就明确指出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这也是对考生一个时代眼光的考察。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也应该体现时代的视野,更多地从思维上去训练学生。如同一位名师曾在作文课中由“一角”这个话题引导学生从校园一角关注到世界一角,本来只是一个写景作文训练但却能够让学生懂得拓宽视野,关心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从而培养独立的思维和时代的品质。以这篇高考作文为例,“人”字描红,凸显的是做人的哲理,教师也可借此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结合时代来谈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经验。

总之,图像文字作为符号是以表象存在于现实空间,漫画类作文需要拨开这层表象,找寻事物本质,胡塞尔现象学本质之思带给我们审题立意的启发,作为高考作文的重要题型,漫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策略需要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和创造,2021年新高考全国二卷的作文题目再引起大家对漫画类作文的关注,希望这不仅只是一个热点,只能获取大众短暂的关注,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应该不断探寻漫画类作文教学的策略,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注 释

①(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②张琳.胡塞尔现象学语境中的张一兵“文本学”[J].南京社会科学,2016(08):34-39.

③杜华卿.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胡塞尔与“回到事物本身”[J].才智,2011(07):176.

④刘万瑚.“回到事物本身”与“面向事物本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之争[J].哲学动态,2019(11):84-91.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