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职业教育概况和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路径

2022-05-30 05:01高玉环张晗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非洲

高玉环 张晗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非各领域经济合作不断展开。其中,职业教育利用自身优势,跟随国家脚步,与援非中资企业合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训,为非洲职业教育添砖加瓦,获得可喜成绩。文章从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入手,总结了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几种主要途径,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走出去”企业在非洲创造的工作机会和良好信誉,结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发展现状,国内高职院校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政”“企”“校”三方参与,以期为非洲职业教育提供助力,促进非洲职业教育的系统发展,为非洲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非洲;职业教育;中非职教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0-0121-04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大陆,人才不足是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非教育合作中主要以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为重要发展方向,中国职业教育通过企业“走出去”的方式,助力非洲职业教育,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鲁班工坊”和高职院校,培养出可思考、会操作、能创新的职业技能人才,助力非洲大陆的可持续发展[1]。

一、非洲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非洲职业教育总体发展处于较低下和不平衡的状态,基于人文和社会历史原因,非洲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欧美殖民时期的非洲职业教育

非洲大陆在16—19世纪相继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到19世纪,非洲大陆基本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他们要求当地人为白人公司和白人生活服务,因此开展了一定的职业培训,包括木匠、金属加工、地毯制造等工艺制作课程。殖民当局“需要能干活、有技术的劳动者,而不是有头脑、会思想的能人”,并本着这个目的创办了一些职业学校,1930年,在英属殖民地北罗得西亚就已经有了由政府主辦的职业学校,教授木工制作、金属加工、采矿等技能,1935年,在法属阿尔及利亚,有一座叫作卜利达的技术学校。殖民时期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没有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管理上往往通过基督教会进行管理[2]。

(二)非洲独立运动之后的非洲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一度被认为是能够让非洲走向工业化道路的一把金钥匙,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下,非洲开展了“职业化”运动,希望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来提高国民就业能力,改变教育观念,在人民素质和人力资源方面助力非洲经济的“腾飞”。但这个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宣告失败,这与非洲新兴国家的盲从、国家领袖的治国经验不足和教育发展缺乏支点等有关。

20世纪80年代被称作非洲“失去发展”的十年,很多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饥荒、战乱笼罩非洲大地,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非洲各国开始重新发展职业教育,一些国家开始设立公立职业学校,建立了国家资格证书框架,成立技术与职业的管理部门。但职业学校的归属包括教育部、劳工部、教会等多部门,使欧洲推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难以有效发展;对比学徒期间可以挣钱的手工作坊式传授技能,在职业教育中不能获得报酬、还要缴费,这阻碍了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的脚步。

(三)21世纪以来非洲职业教育

进入21世纪以后,非洲各国都特别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强调全体公民具有平等参与职业教育的机会,要求培训项目保证质量并适应国家发展,为了减轻财政压力,鼓励私人投资职业教育,要向职业教育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等措施,但是财政拮据给非洲的职业教育带来严重制约,短期内难以解决。

根据2017—2018年《全球教育检测报告》,全球2010—2015年中学后教育入学率最低的前十个国家全部来自撒哈拉以南,基础教育的匮乏使大部分适龄儿童无法上学或无法完成基础教育,导致国民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歧视严重,宗教背景浓厚,很多非洲年轻人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无业人员中青年占比大,使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生源,农业化水平的低下导致粮食需要大规模进口,工业化水平低,缺乏大规模的工人需求,却难以刺激青年人就业。

总体上看,非洲中等职业教育入学人数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占比依旧很低,虽然非洲各国纷纷出台了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愿景,但在具体实施中,没有成型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学资金、设施、师资极度缺乏,教育理念落后,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并不热情,接受职业教育需要的学费,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非洲各国领袖和专家早已意识到工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职业教育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才能提供大规模的劳动机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劳动能力、劳动技术和劳动素质的人,能刺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提供大量的产业工人,为经济现代化服务[3]。

二、非洲职业教育的阻碍原因和发展机会

(一)非洲经济发展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供了机会

非洲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其经济发展的落后,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本土文化的滞后、缺乏农业文明的滋养,整个大陆骤然被拽入工业化时代,使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不论是政治的治理体系上还是经济的发展模式上,均处于较盲从的状态,经济过度依赖于援助,债台高筑,教育程度低使劳动力水平低下,年轻人又缺乏工作机会,非洲的发展就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因此,非洲经济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撕开死循环的口子,其中,中国投资为非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中国在通信行业、基础建设、采矿、金融等各个方面在非洲投资,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动能,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人口增速过快既是制约也是机会

2021年4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表明,生育率排前十的国家均集中在非洲,即便是排在第十位的冈比亚,总和生育率也有5%,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4%。从年龄结构看,0 —14岁群体占比前十的国家也在非洲,一半人口在18岁以下,需要进行教育投入、生存投入,使该地区很难激活所谓的“人口红利”,众多的新生儿需要养活,大量年轻人没有就业能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当然,是威胁也是机会,随着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的加强,非洲人民也会逐渐体会到人口增长的收益。

(三)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为职业教育提供新鲜生源

进入职业教育之前首先要完成基础阶段的教育,近年来,非洲基础教育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小学入学率能达到97%,初中完成率约为35%,中等教育(包括高中和中职教育)完成率为17%。这个数字相比之前的数字已有了很大发展,也为广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更多的生源,网络时代的进步也让非洲年轻人更多感受世界,开放思想,学习技术技能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四)非洲职教发展战略和国际援助为职教发展铺路

非洲各国纷纷颁布职业教育的改革法案,增加职业培训补贴、改善基础设施、允许国外援助资本加入本国培训项目,成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评估和认证机构,出台国家标准,国际援助开始更加注重非洲职业方面的援助,不再局限于仅以贷款形式的捐助,而是从职业教育规划、模式、执行、评价等方面进行支援。

在发展过程中,非洲职业教育仍面临巨大挑战,各国职业教育的资质认证缺乏标准,社会需求与职业教育供给脱钩,师资力量匮乏,地区、经济和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整体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需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有熟练技能的教师队伍,需要不同的培训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非洲国家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不断向好的机会。

三、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助力非洲

中国对非洲职业教育的援助,跟随经济支援的脚步,从国际主义援助的注血时期转变为平等互利的造血时期,不断加强受援国教育发展能力建设,开始提供更多的智力扶持。

(一)依托成套项目进行的短期培训

中国承担的每一项大型项目,从坦赞铁路到非盟大厦,从苏丹的麦洛维大坝到赞比亚的下凯富峡大坝,从华为公司到四达公司各项目,这些高水平的基础建设项目,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工人,项目主办方为当地人举办了管理、测量、电焊、土建、电工等多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言传身教、边做边学、短期培训等形式,周期短、效率快。这种职业教育援助的形式针对性强,有较强的实用性,其受益对象是项目中的员工,在项目交接以后,很多员工就在当地成为该行业的熟练工人或技师,具备了再就业的能力,可拉动当地人求知的愿望。

(二)高职院校跟随政府访问对接职教援助

高职院校自主参与的对非洲职业教育援助,有些是以政府活动为契机,跟随政府代表团的访问达成的培训意向,主要是向非洲国家派遣专家、教师和志愿者,时间一般以短期培训为主,或者邀请一些非洲人员到国内进行短期培训,在沟通加深以后,通过调查该国的职业技能需求和合作意向,开展合作办学。

(三)企业“走出去”带动职业教育“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为沿线各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培养师资和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方案,援助教学物资设备、提供教学方案和加强师资培训等。由于中国企业和中国项目在非洲各国落地开花,在非工业园区不断建设,对当地技术人员需求持续加大,当地的职业教育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中资企业对员工的长期培训项目逐渐增多,开始寻求与国内高职院校共同开展合作培训。

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是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的举措之一,非洲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人数占比仅有几个百分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对非援助可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在非洲国家输入我国职业标准,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4]。

(四)以“请进来”的方式为非洲培养职业人才

由于非洲本地的职业教育设施和师资能力限制,有些专业技术在当地进行培训相对较困难,中国就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两侧,分布着十几个中国工业园,有制鞋、汽车等诸多公司,他们选择先进员工回到企业在国内的培训中心,使他们成为专家、技师,回到本国继续带动其他员工,很多合作的高职院校都有留学生项目,进行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促进当地青年人的技术发展和人文交流。

(五)职教合作贡献中国职教智慧

国内高职院校在非洲各国进行调研,着眼于当地紧缺的人才需求和职教弱势,与其进行合作,输出把我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提升企业产能和服务,把中国经验和中国技术带到被援助国,助力其职业教育形成新模式。

2019年吉布提“鲁班工坊”宣布成立,为亚吉铁路和吉布提港口物流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到2020年12月,从北非的埃及到南非,到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到西非的尼日利亚,中国已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完成了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承诺。鲁班工坊针对被援助国的职业教育的紧缺专业和及时之需,开设了新能源、机电一体化、铁路运营、中医药、机械制造等23个专业的课程,实现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装备和中国方案的整体输出,开展大规模师资培训,强化被援助国自身的造血功能,开展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

除了“鲁班工坊”的模式,还有“校校”合作办学模式,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贝宁合作创办中非(贝宁)职业教育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南非合办南非大禹学院等。这些合作学院采取共同管理、合作办学方式,集合中非双方优质资源,开设非洲国家紧缺专业,有正规的教学场地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帮助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

四、职业教育“走出去”成果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走出去”必须与企业“走出去”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有色金属集团非洲矿业公司在赞比亚已有20年的历史,为当地创造大量岗位,形成良好的社会信誉,2015年年底,以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集团作为牵头企业,由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学校作为试点院校,在赞比亚开展了我国第一批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各个学校针对当地企业所需的人才专业需求,首先派遣援助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对职业技能需求进行调研,寻求当地政府和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TEVETA)的支持,又通過两年的努力,根据中国经验结合赞比亚国情,开发出课程标准,在中赞职院开办的六个专业中,有五项是中国标准,成为赞比亚的国家标准,标志着中国标准走进非洲,也是赞比亚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成果。

2019年8月,中国—赞比亚职业学院(Sino-Zam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正式成立。中赞职院是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职业院校在海外独立创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学院。该学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在当地招收各专业学生,进行学历教育,推行中国职教标准。

学校面向赞比亚中学毕业生开展两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和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面向中国有色集团驻赞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学院配备了数控、钻床、电工等实训室,计算机房和图书馆等,首批招收了近百名高职学生,其中包括赞比亚中资企业25名当地员工和74名学生,2022年,在校进行学历培养的高职学生已达到206人。从2018年开始接收赞比亚来华留学生进入国内的合作高职院校学习,哈尔滨职业技术招收的机械专业留学生在2021年毕业,除一名学成归国回到赞比亚进入中色非矿公司工作,其余全部升入我国其他高校深造。2020年,学院组织了护理专业留学生班,全部为女生,哈尔滨职业技术的老师通过网络,为她们讲授汉语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使招聘的本土教师能熟悉中国的职业教育标准,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技能和教学理念,学院每年分批将教师派往合作院校进行师资培训。

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政府+企业+学校”的境外办学模式形成,三年的运行证明,职业教育可为境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此模式中,企业、政府、学校多方参与,行业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为当地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需求、提供办学场地、实习场地等;双方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充分尊重赞比亚当地需求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调动各合作方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经验。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的未来发展非常广阔。

随着非洲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经济的较快发展,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前景更加广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产生直接的借鉴意义。随着中非各领域合作的深入开展,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合作,促进双方职业教育交流,探索符合国情的境外办学,共享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教育的系统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非洲青年的职业梦想成为现实,在非洲提升自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过程中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邱立中. 南部非洲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J]. 寧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9(03):7-13.

[2] 刘亚西. 中国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与合作研究[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8.

[3] 滕金燕. 中国职业教育“走进非洲”研究[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9.

[4] 王娟,李晓彤. 需求导向下中国职业教育走进非洲的路径探析——以埃及鲁班工坊建设为例[J]. 中国轻工教育,2021,24(04): 25-30.

[5] 张秋凤,杨满福.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问题表征与推进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1(07):12-1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