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

2022-05-30 05:11徐晔仇森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徐晔 仇森

[摘要]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改革也有类型化转向的要求。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议题。要体现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思维的实践转向;协同多元主体,明确职业教育教材多元评价主体的责任;注重教材内容,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健全两级监测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运用。

[关键词]类型特征;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徐晔(1989- ),女,山东淄博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博士后。(北京  100029)仇森(1989- ),男,山西襄汾人,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副主任,编辑,硕士。(北京  100081)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3-0084-0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2020年初,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系统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审核、选用、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分层规划,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职业教育教材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是解决人才培养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教材工作是包括理念、制度、结构、内容、技术与评价等多个要素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承担着解决“什么是好的教材”这一问题的重任,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改革的应有之义。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从教材外部设计到教材内容结构再到教学使用等进行综合判断,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在本研究中,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既包括教材本身的评价,也包括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类型化转向的重要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实践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类型化转向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意义重大,涉及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等方面。

(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教材的核心功能是育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提升;同时,职业岗位更迭速度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综合化和多样化的趋势。未来的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不确定性职业世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养于一体,除了培养个体获得知识、技能外,还要注重个体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变化,推动职业教育教材更新。职业教育教材承载着国家意志和社会的价值期待,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载体。通过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推动教材内容、形式的改革升级,以教材改革为抓手,可以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推动教师教法的创新,奠定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从而支撑每年1000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转向的根本指向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促进个体德技并修。

(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关键举措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结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載体,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参照普通教育教材评价,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存在普通化的倾向,直接导致职业教育教材结构、内容及形式难以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导致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在实践层面,有很大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压缩版和删减版,未凸显职业教育教材的类型特征,无法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因此,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确保教材内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创新教材形态,建设一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发的新形态教材,包括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等,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关键举措。

(三)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实行统编制和审核制并存的教材管理制度。不同于中小学教材管理主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职业教育教材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受市场化影响大。尤其是在出版社、职业院校教师、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作用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教材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至关重要。通过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可以倒逼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水平提升、管理制度化、选用规范化,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有机融入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教材的思想性,严把教材意识形态关,把准人才培养的方向;甄别职业教育教材的科学性,确保教材内容科学、教材结构符合逻辑等;检验职业教育教材的适宜性,确保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符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符合技术技能的生成逻辑;把握职业教育教材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推动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及呈现方式动态更新,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等,确保教材体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提升。

二、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存在的问题

2020年初《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进入统筹设计、精准管理的新阶段,基本建立了包含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审核、选用和评价的闭环系统。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系列制约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提升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与实践有待深入,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

已有理论研究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关注度不够,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学界也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涉及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管理、评价等多个维度,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维度就是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研究。研究者们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課程理念出发,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主要维度以及具体指标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包括借鉴中小学教材评价、借鉴发达国家教材评价经验等,为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特殊性。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化转向,这是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理论还是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实践,仍存在着许多不足。理论层面,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意义和原则,论证分析和对策建议相对宏观,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缺失,且在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注重形式取向、忽视教材内容,尚未形成科学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体系。实践层面,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但尚未确立规范化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对于不同评价主体的责任细化不够,评价结果运用也不及时,难以形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反馈机制,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一线具体评价环节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同时,省级层面和学校层面尚未完全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对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且未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监测等有关工作,未建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

(二)教材评价标准不清,难以对接产业人才需求

教材评价要基于一定的标准,这是教材评价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我国中小学教材已经建立了一套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在内的完善的教材开发和评价一体化体系。基于方案、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开发、评价,建立了中小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小学教材评价,确保了中小学教材评价的权威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相较之下,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仍然缺失。多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现阶段,国家层面已经形成了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也编制了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和高职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为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不够完善。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中、高职专业进行了调整,删减了部分专业,新增了一部分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也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但截至目前还未形成覆盖所有专业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由于缺乏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者仅按经验开发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者也是基于经验和调研建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职教改革新理念及专业新要求在职业教育教材中得不到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的权威性不足,制约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提升。同时,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并未彰显出类型特色。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一直存在模仿普通教育教材的取向,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也存在模仿普通教育教材评价的倾向。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者由于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在制定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一味模仿、借鉴普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对于适宜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涉及不足,不能紧跟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进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吸收到教材内容中,导致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产业适配度低、动态修订完善机制不完善、呈现形式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需求等问题。

(三)教材评价主体单一,主体职能划分不清

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主要依靠国家行政力量,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参与度不够。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特殊的评价,即职业教育教材审核;另一种是一般意义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实施两级规划、三级建设,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了涉及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国家层面负责中职和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的审核,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审核、遴选,以及国家级优秀教材的评选。中职三科教材实施统编、统审、统用,确保中职三科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由国家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审核。同时,国家层面积极发挥科研单位的力量,定期遴选一批质量较高的职业教育教材,纳入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目录。国家级优秀教材奖评选也是由国家遴选出一批优秀的教材,其中包括职业教育教材,可以发挥优质职业教育教材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然而,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面向产业开门办学,行业企业需要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同样,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也需要行业企业等多主体的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主体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出版社,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内容具有复杂性。佩莱格里诺(Pellegrino)对理想的评价系统提出了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在不断的评价测试中观测学生的进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教材评价需要职业教育专业研究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参与,更需要行业企业、出版社的积极参与,并且亟须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这是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行业企业尚未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工作,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也尚未理清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责任,不同主体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

(四)教材评价结果运用不及时,监测反馈不到位

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决定了出版商、发行商、职业院校等多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主体的利益高度契合,受教材出版、发行的利益驱使,教师职称评审自身利益需求的影响,大量职业教育教材重复建设,职业教育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亟须通过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的运用,全面了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状,倒逼教材质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研究和实践目前都还停留在“为了评价而评价”的阶段,具体表现为重视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证明”价值,而忽视了“改进”价值,没有充分、及时利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结果,来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教材的现状,反思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忽视职业教育教材内容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动态更新问题,新形态职业教育教材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由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权威性不够,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运用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审核、选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对国家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政策咨询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等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运用不到位,制约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学校自编教材质量,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教材监测反馈机制,不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最终制约了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乃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三、类型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

新时期要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类型转向,亟须明确四个问题:一是怎么评的问题,决定着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方向;二是谁来评的问题,是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三是评什么的问题,是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关键;四是评价结果怎么运用的问题,是发挥评价作用的重点。

(一)体现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思维的实践转向

科学构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思维,这是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方向和内容。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评价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实践。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在确保职业教育教材思想性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转向,这是职业教育教材类型属性的根本体现。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国家事权,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准职业教育教材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是包括职业教育教材在内的所有教材建设的根本宗旨和首要目标。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要牢牢树立政治意识,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到职业教育教材中,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

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一定要抓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存在的特色和应有之义。不同的教材类型需要不同的評价体系,尽管普通教育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精准的评价体系,但决不能简单地遵循“拿来主义”,将普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直接作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度量”。要明确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思维的实践转向。在本研究中实践转向有两层含义:一是以真实情境为主的实践思维,评价职业教育教材的价值及效用。既要关注职业教育教材本身的质量评价,包括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来判断职业教育教材的科学性、适宜性,确保职业教育教材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要求;也要重视对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在职业教育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评价,职业教育教材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过程中特别要关注职业教育教材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教材尤其是专业课教材要体现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在某些专业课教材的结构设计上要打破学科体系设计思路,基于项目课程、工作过程一体化等课程理念,设计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凸显职业教育教材的特色。

(二)协同多元主体,明确职业教育教材多元评价主体的责任

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主体涉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及专门教材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出版社等多方,需要明确多元评价主体的责任,推动多方协同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建立职业教育教材分级管理体制。

一是明确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主体。《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分级分类审核,坚持凡编必审。国家层面负责开展国家统编教材、公共基础课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的审核和国家教材奖的评选,指导各地和各职业院校做到“凡编必审、凡用必审”,杜绝问题教材、违规教材流入学校,国家规划教材是指合格线以上的职业教育教材,供职业院校教师选用,国家教材评奖致力于遴选一批优秀的职业教育教材,发挥优质教材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和需求,负责审核省级规划教材,供职业院校教师选用;其他教材由教材编写单位相关主管部门委托相关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审核;教材出版部门成立专门的政治把关机构,进行专题自查,把好政治关。

二是明确不同评价主体的责任。要发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机构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专业支撑作用。2018年,教育部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要承担课程教材研究、课程研制、教材审查、课程教材监测评价等工作。2019年,教育部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致力于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可以依托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机构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体系,提炼形成优质职业教育教材的标准,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监测工作。

三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完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平台。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平台包括科学、精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平台。基于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平台,实现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及评价平台填报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上报,动态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多主体全面协同促进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提升。

(三)注重教材内容,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以类型定位作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改革的逻辑起点,从形式取向转变为内容取向是新时代教材评价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直接决定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重心。在构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前,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定位,这是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在本研究中,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定位不是教材审核,也不是选优,而是对职业教育教材进行全面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

纵向上,要系统构建涵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教材的一体化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纵向上正在逐步贯通从中等职业教育到职业本科的职业教育学制层次,要加强各教育层次教材的内部衔接,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依据教学标准设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标准体系。这样既可以使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有依据、评价有标准,也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兼顾科学化和权威性。

横向上,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制定要兼顾教材本身的评价和教材使用情况的评价。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要重视教材内容评价,可以从职业教育教材的性质入手研制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职业教育教材的性质包括一般属性和独特属性,一般属性是指所有教材均具有的属性,独特属性是指职业教育教材所特有的。在本研究中,将职业教育教材的性质界定为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六大属性,将其作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进一步设置二级指标,并对其内涵进行界定。政治性、思想性的二级指标涉及教材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等;科学性的二级指标主要涉及教材内容、结构、呈现形式等;适宜性的二级指标设置主要从适宜学生发展、教师开展教学入手;实践性和先进性的二级指标设置主要从参编人员、动态创新、书证融通等方面入手。因此,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本身的评价和职业教育教材使用情况评价。要立足于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要求,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凸显职业教育教材特色,紧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注重职业教育教材内容,构建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

(四)健全两级监测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运用

科学地开展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监测,注重对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的全面把控,是建设优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基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结果,对职业教育教材进行监测,是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科学性的有力手段。职业教育教材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监测实施和调整反馈制度,以确保职业教育教材监测工作的常态化和权威性。要通过建立国家—省两级职业教育教材调整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在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同时,推动职业教育教材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层面,201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后成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加强了党和国家对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领导权。职业教育教材监测作为一项专业性、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由国家层面统一管理,对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予以充分运用。可由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机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负责实施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教育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教材教材监管,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现状,兼顾发现问题教材和遴选优质教材,并将监测结果定期向社會公布。

仅仅依靠国家层面的力量难以实现职业教育教材监测工作的全覆盖,也不能构建职业教育教材动态监测机制。因此,要充分重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结果为省级服务的功能,努力使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效能最大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效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监测工作,一方面要认真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另一方面要对职业院校教材选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监督检查。省级层面要组织专家对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进行监测,将职业教育教材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筹建教材基地或者教材研究队伍,指导职业院校开展教材编写、教材选用和教材评价等,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及开发工作,并开展教材使用情况调研分析,形成教材使用情况报告,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参考文献]

[1]吕玉曼,徐国庆.教材质量评价的内容取向——以职业教育教材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21(1):41-48.

[2]石欧.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0(4):92.

[3]裴中慧.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思考[J].出版参考,2021(5):51-54.

[4]伏梦瑶,李政,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17):97-102.

[5]李鹏,石伟平.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9).

[6]孔令帅,李超然.通过评价教材质量促进科学教育——美国《科学教材评价指南》评述[J].比较教育学报,2020(5):137-147.

[7]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系统软件开发课题组.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王素霞.优化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91-96.

[9]范竹君,徐国庆.在规制与市场之间:职业院校教材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20(4):27-32.

猜你喜欢
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